975萬考生迎高考 多措並舉保證考試公平、考生安全

5月30日,安徽省淮北市古城路派出所戶籍民警正在利用“綠色通道”為高考學生辦理身份證。

975萬考生迎高考 多措並舉保證考試公平、考生安全

圖為辦證現場。

萬善朝攝(人民視覺)

“真快!不到一個星期身份證就來了!民警的服務非常便捷、暖心,向他們致敬!”5月30日,即將參加高考的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的於同學激動地從民警手裡接過自己的身份證,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高考臨近,於同學卻不慎丟失了身份證。廣昌縣公安局開通“綠色通道”,將領證週期縮短到7個工作日之內,確保考生能夠順利參加考試。

高考即將正式拉開大幕。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975萬,比2017年增加35萬,是近8年來高考報名人數最多的一年。今年的高考政策有哪些新特點?高校又新增了哪些值得關注的專業?

彰顯高考公平

“取消各種不合理‘加分項目’,對農村優秀孩子來說,上大學的機會就多一些,彰顯了高考的公平。”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範先佐說。

近年來,高考加分政策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今年的高考中,加分項目進一步減少和規範。

今年3月,教育部在部署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時強調,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4月,北京取消5類高考加分項目,包括省級優秀學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以上稱號的考生,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等。5月,甘肅省取消所有鼓勵類加分項目,主要涉及體育特長、奧賽、科技創新大賽、省級優秀學生、藝術特長等。

高校新增專業

隨著高考臨近,全國各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也陸續發佈。許多高校將自身特色與國家發展需要結合起來,開設了不少新專業、新項目。

天津大學新增了智能醫學工程、風景園林、海洋科學3個本科專業。其中,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是全國首個智能方向的醫學類本科專業,面向“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注重培養兼具醫學基礎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端複合人才。

北京工業大學新增了納米材料與技術、機器人工程兩個專業。“這兩個新增專業都是工科專業,也是現在社會經濟急需的交叉複合專業。”該校招辦主任王丹說。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高校還積極增設小語種專業。北京外國語大學新增審批專業14個,全部為此前沒有的小語種專業,斐濟語、盧森堡語和桑戈語等位列其中。

實現平安高考

高考關係到千萬學子的前途,安全保障工作十分重要。連日來,各地積極出臺多項舉措保障高考安全,全力以赴實現“平安高考”。

北京市將從試卷印刷開始,到運送、保管、考試組織、評卷等全過程進行“24小時監控”,全程實現留痕可溯。試卷保密室的監控錄像具備6小時回放功能,由教育紀檢部門負責回放查看,確保高考試題試卷安全。

在湖北武漢,高考考場將全部更換為智能化自動校時的電波鍾。全市每個考場內均配備金屬探測儀、手機屏蔽儀,考生進入考場後需接受安檢。同一考場的兩名監考員在領取和回收試卷時,也必須走有視頻監控的專用通道。

在嚴厲打擊涉考安全問題的同時,其他相關單位也做了一些溫馨提醒。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佈了高考期間食品安全消費警示,其中有提醒考生儘量在學校食堂就餐、家庭用餐時要注意採購的食品原料新鮮達標等細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