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了補償協議3年,一直不給安置,徵收方違約耍賴,該咋辦?

你身邊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和徵收方簽訂了拆遷安置協議,協議約定3年內完成安置。但是,過了3年,徵收方並沒有安置甚至還沒有開工建設。安置的事一拖再拖,遙遙無期。

你去質問,人家徵收方回答說,“沒錢”、“還在建設”、“別急,會解決的”。有的乾脆不理你了。你就像個皮球,被踢來踢去,圓滾滾的,裝了一肚子氣。這樣的案例我們接到了太多,被徵收人幾乎是被一些徵收方花式“坑爹”。

簽了補償協議3年,一直不給安置,徵收方違約耍賴,該咋辦?

面對徵收方一再拖延補償協議執行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應對,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愛土拆遷律師團今天就以案例來說明。徵收方雖然耍賴,但是我們依然可以依法維權,拿回補償。

簽了協議,徵收方遲遲不安置,被徵收人忍無可忍提起訴訟

劉先生有住房一套,2007年該房所在地段被徵收。10月18日劉先生與徵收方簽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該協議約定徵收方安置劉先生91.4平方米住房一套,於2009年9月28日前交付。

2008年11月27日,在某公證處現場公證下,劉先生選取了青陽四季園的一套房屋,面積92.09平方米。沒想到的是,在約定的安置時間到期之後,徵收方一直沒有動靜,遲遲不予安置。

簽了補償協議3年,一直不給安置,徵收方違約耍賴,該咋辦?

劉先生急了,一家人不能一直租房住。於是劉先生一紙訴狀起訴徵收方。請求法院判令徵收方繼續履行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在安置點安置劉先生92.09平方米住房一套。

徵收方違約耍賴,我們應該如何維權呢?

毫無疑問,我們應當立即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維權,為自己討一個公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十一款規定,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立案受理。

劉先生作為協議的相對人,在拆遷時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積極響應號召,配合徵收方完成拆遷工作,並與徵收方達成合意,劉先生與徵收方所簽訂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及相關拆遷政策的規定。雙方對該補償安置協議的合法有效性均未提出異議,且該補償安置協議已經得到部分履行,即劉先生按約定履行了自己的搬遷和騰空房屋義務。而徵收方,並沒有按照協議約定,及時履行己方的義務,已經構成根本違約。

簽了補償協議3年,一直不給安置,徵收方違約耍賴,該咋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查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是否合法,在適用行政法律規範的同時,可以適用不違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規範。

由此可見,人民法院審查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是否合法的前提是,行政協議必須合法有效。即人民法院只有在確認行政協議合法有效的基礎上,才能判決徵收方繼續履行協議,或者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以及承擔損失賠償責任。因此,行政機關應當繼續履行協議,或者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以及承擔損失賠償責任。

拆遷律師提供五點建議:這樣做,即便徵收方違約,我們也能順利維權

有必要在這裡做一個提示。簽了補償協議,徵收方違約不提供安置房的案例,近年來有不少,大家一定要小心。愛土拆遷律師團有幾點實在的建議提供給大家參考。

第一,簽訂協議前,先確認補償是否合理,不公平不合理的補償協議不能籤,要及時申訴提高補償。簽完協議過段時間又反悔的案例真不少,但合同協議不是過家家,大家都是成年人,黑紙白字一經確認,就成為一種權利和義務。

簽了補償協議3年,一直不給安置,徵收方違約耍賴,該咋辦?

第二,簽訂協議時,一定要明確合同的履行時間,尤其是補償款的發放或者安置房的交房時間。不要模模糊糊,最後吃虧的是自己。合同必須蓋章簽字,自己保留好。不要全交給徵收方,一點證據都沒有,維權當然難了。

第三,在合同中切記要明確違約責任,風險不能一股腦兒都甩給被徵收人承擔,如果逾期不支付補償款或不提供安置房,應該如何處理,需要寫清楚,這是對徵收方的約束。

第四,一旦徵收方違約,逾期了,那麼被徵收人有權利要求徵收方履約,如果超過半年,那麼就要立即起訴。拖得越久,對於徵收方是無所謂的,但是對於被徵收人問題就大了。一方面家人在外租房生活成本高,另一方面拖久了有可能變成歷史遺留問題變成另外一個踢來踢去的皮球。

第五,如果靠個人力量無法讓徵收方妥協,就要立即聯繫拆遷律師介入維權。不要和徵收方過多糾纏,不要衝動維權,要理性維權,依法維權。

這是我們的五點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願每一位被徵收人都能取得公平合理的徵地拆遷補償。

愛土拆遷律師團辦理全國徵地拆遷案件,如果您有徵地拆遷方面的疑問,可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愛土拆遷,發私信諮詢。也可以點擊文章末尾下方的藍字 瞭解更多,進入我們官網,獲取律師聯繫方式。

文/愛土拆遷律師團 易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