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下午》:顺其自然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理想的下午》:顺其自然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几年前一次咖啡馆闲坐,看到了这本书《理想的下午》。

《理想的下午》:顺其自然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当时的氛围下,顿时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

“什么样的咖啡馆最舒服?我只能说,任何地方你坐下来,一坐竟坐上五六个小时,却完全没想到要起来,也没想到要换地方,像是世界上没什么事要去处理似的。我指的便是这种舒服。约略是所谓全身的放松,或说,对平常的那个你的一种遗忘。”

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叫人忘了自己有多重要。

《理想的下午》:顺其自然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当时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想的下午》:顺其自然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后来通过阅读以及各种渠道了解了他的一些特点,我初步总结了几点:

1、顺其自然

舒国治65岁了,一生只上过几个月的班,此外的时光都在流浪、闲逛、睡觉和聊天上。

他没有车、没有房、爱好旅行和晃荡,简单又快乐至极。

关于房子,他曾说:“我到现在也没自己的房子,还是租房住,如果想要房子,那就要早一点,既然我20年前没办成,现在后悔也没用,已经没房了,如果再后悔,那岂不是太亏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品尝到快乐的人极少,能摒弃外物干扰自得其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舒国治随遇而安地晃荡,顺其自然地生活,用脚步丈量世界,用自创“舒式”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丢掉过多的欲望,简单的日子也能收获丰盈的快乐。

《理想的下午》:顺其自然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永远在暑假

学生时代的舒国治最爱暑假,因为只有那时候他可以睡到晌午,然后到处闲逛。

他说:赖床,是梦的延续,是醒着来作梦。是明意识却又半清半朦地往下胡思滑想,却常条理不紊而又天马行空意识乱流东跳西蹦地将心思涓滴推展。

能把赖床写的这么有诗意,是不是觉得赖床更有道理了。

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报馆就职,但没有做足三个月,就厌倦了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舒国治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上班?不上班能不能活下去?”很快他意识到,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如果工作不能让自己感到快乐,那就毫无意义。于是,舒国治果断辞去了工作,开始无限期延长他高中暑假般的生活,也就是说他永远在过暑假。

他说:懒,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缺点,也可能是这辈子我最大的资产。

《理想的下午》:顺其自然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一直在走

舒国治在美国的七年里,边打工边旅行,开着一辆破雪佛兰游遍了44个州。他风餐露宿,吃简单的食物果腹,四处打零工,赚足旅费便马上上路。

他如是评价这段经历:“虽然没有钱也没有规划,但我的灵魂是极其自由的,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到哪里,要做些什么,但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促使着我行走,仿佛远方是我唯一的归宿。”

关于《理想的下午》,我认为也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思考:

1、专注

天下之大,有人一生只专注一事将之做好,有人东摸摸西摸摸一事无成将之晃过。

2、任性

人要任性,任性,任性。如今,已太少人任性了。不任性的人,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他随时都在妥协,随时都在抑制自己,其不快或隐忍究竟能支撑多久? 自己要做得了主。

太多人习惯了奴性,你自己的人生,其实需要任性一回。

3、自由

只有极度的空清,极度的散闲,才能获得自由。且是安静的自由。 像远足便不行,他像是仍有进度、仍有抵达点。必须是信步而行,走到哪里不知道,走到何时不知道,那种信步而行方能获得高品质的自由、心灵安静下深度满足的自由。

4、旅行

不要太快回家,不要担忧下一站,不要想自己脏不脏,或这个地方脏不脏。不要忧虑携带的东西够不够,最好没带什么东西;没有拍下的照片或没有写下的札记都不算损失,因为还有回忆。记忆,使人一直策想新的旅行。而夜里睡在不甚洁净的稻草堆上,给予人的,不是照片而是记忆。想想可以不必睡在铺了床单的床上,是多么像儿童的梦一样令人雀跃啊。 我们有时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真正专注于旅行本身,才是一次真正的旅行。

我们虽然不能像舒国治那样选择自己的“舒式状态”,但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通过一次灵魂的洗礼进入到我们渴望不可及的幸福状态。顺其自然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偶尔达到,也未尝不可。

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就是:专注自己的所爱,任性选择自己的人生style,找到自己的自由,才一次真正的幸福旅行。

不枉一生,不虚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