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作者丨CASVI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他不忙的時候,會跟家人和愛犬享受加利福尼亞的陽光,並且熱衷於在自家有機小農場尋覓和採摘無公害野蘑菇。”

聽上去是一個淳樸、接地氣的小夥子,是不是?當你知道這位叫Ian Monroe的小夥子還頂著這些閃閃發光的頭銜時,不知又會是怎樣的表情:

  • 斯坦福大學地球系統專業學士及碩士,GPA 3.9;
  • 斯坦福大學能源和氣候學講師;
  • “全球最創新公司”Etho Capital主創人,其ETF首次將ESG作為主要評估指標,回報率大幅高於美股市場平均水平;
  • Oroeco主創人,該企業領先的可持續發展科技平臺在170多個國家被應用;
  • TechRepublic清潔科技八大領袖之一;
  • SVLG(Silicon Valley Leadership Group,硅谷領導團隊)成員;
  • 美國國務院氣候專家;

……

這些耀眼的標籤後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著哪些精彩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順著Ian的腳印,到他採野蘑菇的村落裡,埋頭研究的實驗室裡,開創事業的辦公樓裡,還有深入探訪過的中國,再好好走一遭,探尋這位採蘑菇的小夥子如何成長為知名的氣候投資企業家,也觀摩觀摩Etho Capital創立背後的社會投資大圖景。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氣候變化對我來說是件很個人的事兒”

Ian從小在加利福尼亞的一個小農場長大。陪伴他一起“長大”的,除了加利福尼亞的陽光,還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端天氣、乾旱、糧食短缺等問題。對Ian來說,氣候變化不是在地球盡頭無家可歸的北極熊或者藍色大洋上消失的群島,而是真真切切在自家後院上演的災難。“氣候變化對我來說是件很個人的事兒。”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去年十月份,Ian的家鄉經歷了一場大火災,自家農場完全被燒燬,有9位朝夕相處的鄰居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生命,Ian的母親和其他15位親戚朋友失去了家園。

“我在世界各地工作時結交了許多朋友,他們中非常多的人都同樣面臨著由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危難:暴風雨、海平面上升、乾旱、糧食短缺和暴力衝突等。就在我自己的家的後院,我親眼看到土地、生命和生活因氣候變化而受到摧殘。”

乾旱只對Ian很“個人”嗎?今年2月,據美國旱情監測局顯示,美國有38.4%的地區出現乾旱,這是美國自2014年5月錄得40%以來的最高百分比;而加州延續著過去四年的殘酷乾旱,目前有44%的地區已到達中度乾旱。

美國在歷史上是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而目前最大的排放國是中國。在內蒙古面積巨大的呼倫貝爾市,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近期的乾旱已經造成了53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2010-2011年華北、黃淮地區更是遭遇了50年以來的最大旱災,許多地區連續三個月滴雨未下,糧食、水源告急。

可以說,氣候變化不僅對Ian很“個人”,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很“個人”的事。 它在千千萬萬的小村莊上演,侵蝕著全世界的土地和生計。

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迫在眉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這不是某個人的私事,而是全世界的大事。

在家鄉經歷的氣候災難為Ian事業提供了感情動力,而和科學家的朝夕相處則時時提醒著Ian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緊迫形勢。

“斯坦福最頂尖的科學家們預測,如果我們再不盡快應對氣候變化,那麼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種和人類文明都將面臨巨大的危險。我熱衷於解決氣候問題,因為對每一個在地球上生存的人來說,它都太重要了。我也熱衷於推廣和擴大氣候投資。在氣候這個大難題中,它是最缺失、也是最重要的內容。”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日益嚴重的氣候問題背後,是亟待改革的金融體系”

在“企業家”“創業者”這些標籤之前,Ian首先是斯坦福地球系統學院的學霸。本科主攻氣候解決方案和微生物學方向,並輔修國際關係及經濟學;後來又繼續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資源管理方向深耕,以3.9的績點獲得碩士學位。

同時,他也是一個出色的研究者和科學家。畢業後,Ian到了全球五大洲25個國家以氣候專家、研究顧問的身份開展能源、氣候和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發表了100多篇能源和氣候的學術論文。2010年他還曾到中國浙江,在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研究項目中擔任生物質能專家顧問的工作。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流水賬式地梳理下來,Ian的履歷中每一項都是拿得出手的經歷。雖然他本人對於自己超強的的學術背景沒有詳談,但毫無疑問,在斯坦福的專業基礎和隨後的科學研究為他之後創辦Etho capital提供了紮實的學術功底和方法論。

“大多數我在Etho Capital和Oroeco的事業,都源於我在斯坦福做的環境指標和生命週期供應鏈發展研究工作。”Ian這樣描述他的研究和事業之間的聯繫。

白板上的公式、稿紙上的模型怎樣變成地球上實實在在的變化呢?以可持續發展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身份工作多年後,Ian的目光由理論基礎向氣候政策與公民參與領域轉移。多年的研究讓他找到了解決氣候問題的真正瓶頸——不是落後的技術和政策,而是亟待改革的金融體系。

“在30多個國家開展的氣候可持續性研究表明,我們已經擁有解決氣候變化所需的技術和政策支持,缺少的是將金融體系再造,將數萬億美元的投資從汙染行業轉移出來(如化石燃料),投入到經濟中解決氣候問題的部分中去。

氣候變化已經危及數萬億人的生命和數萬億美元的資本。如果人們繼續投資那些使用礦物燃料、運營不可持續農業、大量釋放溫室氣體的公司,氣候只會繼續惡化。只有大多數投資者開始認真地將其投資組合從汙染源轉化為淨化源時,情況才會有所改善。”

投資者恐怕要問了:投資清潔企業的回報如何呢?又如何甄別真正清潔和假冒清潔的企業呢? “氣候融資面臨的兩大問題,一個是沒有高質、準確的風險和機會數據,另一個是投資者‘投資化石燃料更加可靠安全’的錯誤觀念。如果不能準確引導氣候投資,數萬億美元就會流失,支持地球生命和經濟增長的系統將面臨嚴重危險。因此,我創立了Etho Capital,通過投資基金來引導投資,改善氣候變化。”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怎麼個引導法?Ian介紹,Etho Capital的獨家“秘方”,是通過數據處理來清洗那些有意“綠化”公司的宣傳營銷,看清公司的真實表現。目前ESG投資的最大問題,就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常用的ESG數據集非常依賴企業在自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的看法,而這些報告通常未經標準化審計或者第三方驗證,因此ESG數據表現良好的企業,往往是最會“誇自家瓜”、擅長營銷的企業。

而一些實際上非常有效的中小企業卻因為沒有足夠的營銷人力而受到不公正的評判,賣著好瓜又不會自誇,不知道如何向社會展示其正向價值。而Etho Capital以強制審計過的財務披露信息為基礎,來推演生命週期評估數據,創建出一個能夠準確衡量可持續性的獨立數據集,在標準化的競爭環境中公平比較,找到其中的佼佼者,選出“最好的瓜”。

Etho Capital在制定指標時,從質和量兩個角度來同時考慮。除了一支才華橫溢的核心團隊,Etho Capital還有許多細分領域的專家加盟,來提出可能被遺漏的問題。他們的一個核心定量指標“氣候效率”,用來計算每投資1美元給公司所帶來的總汙染量。 Etho Capital發現,

各行業中氣候效率表現最好的公司往往在財務上也勝過競爭對手。他們認為,這是因為氣候效率恰恰與公司的整體運營效率直接掛鉤,能夠持續改進公司的運營。

“如前所述,我們的氣候效率數據可以幫助‘清洗綠化’。大眾汽車作為ESG的領導者獲得了大獎,直到有醜聞傳出公司工程車輛在排放測試中作弊。但我們的分析一早便認定,大眾汽車是近十年來能源效率最低的汽車製造商之一。”Ian說。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關心環境影響和清潔方案”

“20年前, 我第一次來中國工作和生活,那時‘可持續投資’還是一個新鮮詞兒。”Ian談到自己對中國的印象,“說‘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間對塑造全球市場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將有增無減’,既是實際情況,也是老生常談。但我認為中國尤其讓人刮目相看的,是它推動技術創新的能力——從領先的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技術,到阿里巴巴和微信的應用。我在硅谷附近長大、在斯坦福大學教書,但我認為,全球創新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太平洋。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科技創新飛速發展的同時,Ian也看到,對環境汙染日益增長的擔憂正在促使中國投資者越來越多地考慮如何將投資組合與環境問題、更清潔的解決方案相聯繫。談到其中的挑戰,Ian也分享了自己的洞見:“中國投資者非常務實,最大的挑戰是要表明可持續投資的表現可能比傳統戰略更好,投資於創新技術和可持續發展能夠帶來豐厚回報。我認為中國投資者已經準備好幫助推動可持續投資進入主流市場,尤其是對我們在Etho Capital創建的高收益效率基金類型。”

Ian的觀點源自他對中國投資近距離的觀察,這也正是在中國上演的事實。據《中國社會價值投資報告》分析,當前中國的基金會(如南都基金會、友成基金會、樂平基金會)、投資孵化機構和社會投資平臺(如創思實驗室)、政府部門、以及個人都成長為社會投資資本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具有社會價值導向的私募基金(如中國環境基金投資清潔能源技術)、股權投資基金(如賽伯樂投資集團投資醫療健康產業)、眾籌、眾包、眾保平臺(如水滴互助的康愛互助計劃)、P2P平臺(如宜信財富推出的愛心理財創新平臺)、商業銀行(如中國郵政儲蓄的再就業小額貸款)等成長為資本中介方,致力於促進社會價值投資的諮詢、培訓、研究平臺大量湧現,股權、債權、信託形式的投資工具與方式也已經出現(如綠色債券的快速發展)。投資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在穩步發展,新興的投資機構、投資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社會價值投資在中國已然生根發芽。

談到與中國社會組織的合作,和中國投資者的互動,Ian表示:“我認為CASVI的“義利99”是提高人們對中國可持續投資意識的一個很好的舉措,它提出所有領域的所有企業都有創造社會價值的機會,值得被投資者們關注。而我也正在努力為世界各地帶來高效和可持續的投資選擇。 Etho Capital現在正在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使我們的投資形式也能被中國投資者所接觸和運用。”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下一代年輕人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十年前,Ian回到母校做訪問學者和講師。在斯坦福的教學讓他繼續充實自己, 每天都和年輕新鮮的想法、靈感進行碰撞。“我熱愛教學,它成為了我不斷學習的理由和動力。我常常感到我從學生那裡學到的並不比我教給他們的少,他們總能給我源源不斷的靈感。下一代遠遠比老一代更加關注氣候現實問題,

學生宏大、創新的想法抵消掉了我對過時的金融體制和政策架構的沮喪。他們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在下一代人身上,Ian看到了解決環境問題的希望,加強了自己對於解決氣候問題的信心。他堅定地表示,斯坦福的講臺會是他深耕下去的一片土壤。“我會一直繼續我的教育事業,培養和引導下一代的領導者制定更可持續的政策、技術和財務決策。在氣候問題上,我們需要新人來引領舊人。許多年輕人們已經躍躍欲試,想要為所有人設計和落實經濟、公平的氣候解決方案,為這個地球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

開創嶄新的時代,你要一起來嗎?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重磅項目

闖成社創獨角獸項目

全球首個社創獨角獸指數型成長挑戰項目

唯有闖,才能成為影響中國未來的社創獨角獸

科技×商業模式×社會問題×資本支持體系

助力社創企業家修煉內功,帶領企業指數型成長

做一個義利並舉的社創獨角獸,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7月我們將帶大家到斯坦福大學

與Ian Monroe面對面,

與中國首批未來社創獨角獸一起前往硅谷,

Etho Capital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

中國社創號 | 微信公眾號:chinavat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