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作者丨CASVI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他不忙的时候,会跟家人和爱犬享受加利福尼亚的阳光,并且热衷于在自家有机小农场寻觅和采摘无公害野蘑菇。”

听上去是一个淳朴、接地气的小伙子,是不是?当你知道这位叫Ian Monroe的小伙子还顶着这些闪闪发光的头衔时,不知又会是怎样的表情:

  • 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专业学士及硕士,GPA 3.9;
  • 斯坦福大学能源和气候学讲师;
  • “全球最创新公司”Etho Capital主创人,其ETF首次将ESG作为主要评估指标,回报率大幅高于美股市场平均水平;
  • Oroeco主创人,该企业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平台在170多个国家被应用;
  • TechRepublic清洁科技八大领袖之一;
  • SVLG(Silicon Valley Leadership Group,硅谷领导团队)成员;
  • 美国国务院气候专家;

……

这些耀眼的标签后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哪些精彩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顺着Ian的脚印,到他采野蘑菇的村落里,埋头研究的实验室里,开创事业的办公楼里,还有深入探访过的中国,再好好走一遭,探寻这位采蘑菇的小伙子如何成长为知名的气候投资企业家,也观摩观摩Etho Capital创立背后的社会投资大图景。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气候变化对我来说是件很个人的事儿”

Ian从小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小农场长大。陪伴他一起“长大”的,除了加利福尼亚的阳光,还有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干旱、粮食短缺等问题。对Ian来说,气候变化不是在地球尽头无家可归的北极熊或者蓝色大洋上消失的群岛,而是真真切切在自家后院上演的灾难。“气候变化对我来说是件很个人的事儿。”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去年十月份,Ian的家乡经历了一场大火灾,自家农场完全被烧毁,有9位朝夕相处的邻居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Ian的母亲和其他15位亲戚朋友失去了家园。

“我在世界各地工作时结交了许多朋友,他们中非常多的人都同样面临着由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危难:暴风雨、海平面上升、干旱、粮食短缺和暴力冲突等。就在我自己的家的后院,我亲眼看到土地、生命和生活因气候变化而受到摧残。”

干旱只对Ian很“个人”吗?今年2月,据美国旱情监测局显示,美国有38.4%的地区出现干旱,这是美国自2014年5月录得40%以来的最高百分比;而加州延续着过去四年的残酷干旱,目前有44%的地区已到达中度干旱。

美国在历史上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目前最大的排放国是中国。在内蒙古面积巨大的呼伦贝尔市,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近期的干旱已经造成了53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2010-2011年华北、黄淮地区更是遭遇了50年以来的最大旱灾,许多地区连续三个月滴雨未下,粮食、水源告急。

可以说,气候变化不仅对Ian很“个人”,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很“个人”的事。 它在千千万万的小村庄上演,侵蚀着全世界的土地和生计。

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迫在眉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不是某个人的私事,而是全世界的大事。

在家乡经历的气候灾难为Ian事业提供了感情动力,而和科学家的朝夕相处则时时提醒着Ian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形势。

“斯坦福最顶尖的科学家们预测,如果我们再不尽快应对气候变化,那么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和人类文明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我热衷于解决气候问题,因为对每一个在地球上生存的人来说,它都太重要了。我也热衷于推广和扩大气候投资。在气候这个大难题中,它是最缺失、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背后,是亟待改革的金融体系”

在“企业家”“创业者”这些标签之前,Ian首先是斯坦福地球系统学院的学霸。本科主攻气候解决方案和微生物学方向,并辅修国际关系及经济学;后来又继续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资源管理方向深耕,以3.9的绩点获得硕士学位。

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研究者和科学家。毕业后,Ian到了全球五大洲25个国家以气候专家、研究顾问的身份开展能源、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发表了100多篇能源和气候的学术论文。2010年他还曾到中国浙江,在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研究项目中担任生物质能专家顾问的工作。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流水账式地梳理下来,Ian的履历中每一项都是拿得出手的经历。虽然他本人对于自己超强的的学术背景没有详谈,但毫无疑问,在斯坦福的专业基础和随后的科学研究为他之后创办Etho capital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方法论。

“大多数我在Etho Capital和Oroeco的事业,都源于我在斯坦福做的环境指标和生命周期供应链发展研究工作。”Ian这样描述他的研究和事业之间的联系。

白板上的公式、稿纸上的模型怎样变成地球上实实在在的变化呢?以可持续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身份工作多年后,Ian的目光由理论基础向气候政策与公民参与领域转移。多年的研究让他找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真正瓶颈——不是落后的技术和政策,而是亟待改革的金融体系。

“在30多个国家开展的气候可持续性研究表明,我们已经拥有解决气候变化所需的技术和政策支持,缺少的是将金融体系再造,将数万亿美元的投资从污染行业转移出来(如化石燃料),投入到经济中解决气候问题的部分中去。

气候变化已经危及数万亿人的生命和数万亿美元的资本。如果人们继续投资那些使用矿物燃料、运营不可持续农业、大量释放温室气体的公司,气候只会继续恶化。只有大多数投资者开始认真地将其投资组合从污染源转化为净化源时,情况才会有所改善。”

投资者恐怕要问了:投资清洁企业的回报如何呢?又如何甄别真正清洁和假冒清洁的企业呢? “气候融资面临的两大问题,一个是没有高质、准确的风险和机会数据,另一个是投资者‘投资化石燃料更加可靠安全’的错误观念。如果不能准确引导气候投资,数万亿美元就会流失,支持地球生命和经济增长的系统将面临严重危险。因此,我创立了Etho Capital,通过投资基金来引导投资,改善气候变化。”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怎么个引导法?Ian介绍,Etho Capital的独家“秘方”,是通过数据处理来清洗那些有意“绿化”公司的宣传营销,看清公司的真实表现。目前ESG投资的最大问题,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常用的ESG数据集非常依赖企业在自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看法,而这些报告通常未经标准化审计或者第三方验证,因此ESG数据表现良好的企业,往往是最会“夸自家瓜”、擅长营销的企业。

而一些实际上非常有效的中小企业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营销人力而受到不公正的评判,卖着好瓜又不会自夸,不知道如何向社会展示其正向价值。而Etho Capital以强制审计过的财务披露信息为基础,来推演生命周期评估数据,创建出一个能够准确衡量可持续性的独立数据集,在标准化的竞争环境中公平比较,找到其中的佼佼者,选出“最好的瓜”。

Etho Capital在制定指标时,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同时考虑。除了一支才华横溢的核心团队,Etho Capital还有许多细分领域的专家加盟,来提出可能被遗漏的问题。他们的一个核心定量指标“气候效率”,用来计算每投资1美元给公司所带来的总污染量。 Etho Capital发现,

各行业中气候效率表现最好的公司往往在财务上也胜过竞争对手。他们认为,这是因为气候效率恰恰与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直接挂钩,能够持续改进公司的运营。

“如前所述,我们的气候效率数据可以帮助‘清洗绿化’。大众汽车作为ESG的领导者获得了大奖,直到有丑闻传出公司工程车辆在排放测试中作弊。但我们的分析一早便认定,大众汽车是近十年来能源效率最低的汽车制造商之一。”Ian说。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关心环境影响和清洁方案”

“20年前, 我第一次来中国工作和生活,那时‘可持续投资’还是一个新鲜词儿。”Ian谈到自己对中国的印象,“说‘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间对塑造全球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将有增无减’,既是实际情况,也是老生常谈。但我认为中国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它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从领先的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技术,到阿里巴巴和微信的应用。我在硅谷附近长大、在斯坦福大学教书,但我认为,全球创新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太平洋。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同时,Ian也看到,对环境污染日益增长的担忧正在促使中国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将投资组合与环境问题、更清洁的解决方案相联系。谈到其中的挑战,Ian也分享了自己的洞见:“中国投资者非常务实,最大的挑战是要表明可持续投资的表现可能比传统战略更好,投资于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带来丰厚回报。我认为中国投资者已经准备好帮助推动可持续投资进入主流市场,尤其是对我们在Etho Capital创建的高收益效率基金类型。”

Ian的观点源自他对中国投资近距离的观察,这也正是在中国上演的事实。据《中国社会价值投资报告》分析,当前中国的基金会(如南都基金会、友成基金会、乐平基金会)、投资孵化机构和社会投资平台(如创思实验室)、政府部门、以及个人都成长为社会投资资本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具有社会价值导向的私募基金(如中国环境基金投资清洁能源技术)、股权投资基金(如赛伯乐投资集团投资医疗健康产业)、众筹、众包、众保平台(如水滴互助的康爱互助计划)、P2P平台(如宜信财富推出的爱心理财创新平台)、商业银行(如中国邮政储蓄的再就业小额贷款)等成长为资本中介方,致力于促进社会价值投资的咨询、培训、研究平台大量涌现,股权、债权、信托形式的投资工具与方式也已经出现(如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投资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在稳步发展,新兴的投资机构、投资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社会价值投资在中国已然生根发芽。

谈到与中国社会组织的合作,和中国投资者的互动,Ian表示:“我认为CASVI的“义利99”是提高人们对中国可持续投资意识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它提出所有领域的所有企业都有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值得被投资者们关注。而我也正在努力为世界各地带来高效和可持续的投资选择。 Etho Capital现在正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我们的投资形式也能被中国投资者所接触和运用。”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下一代年轻人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十年前,Ian回到母校做访问学者和讲师。在斯坦福的教学让他继续充实自己, 每天都和年轻新鲜的想法、灵感进行碰撞。“我热爱教学,它成为了我不断学习的理由和动力。我常常感到我从学生那里学到的并不比我教给他们的少,他们总能给我源源不断的灵感。下一代远远比老一代更加关注气候现实问题,

学生宏大、创新的想法抵消掉了我对过时的金融体制和政策架构的沮丧。他们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下一代人身上,Ian看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加强了自己对于解决气候问题的信心。他坚定地表示,斯坦福的讲台会是他深耕下去的一片土壤。“我会一直继续我的教育事业,培养和引导下一代的领导者制定更可持续的政策、技术和财务决策。在气候问题上,我们需要新人来引领旧人。许多年轻人们已经跃跃欲试,想要为所有人设计和落实经济、公平的气候解决方案,为这个地球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开创崭新的时代,你要一起来吗?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重磅项目

闯成社创独角兽项目

全球首个社创独角兽指数型成长挑战项目

唯有闯,才能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的社创独角兽

科技×商业模式×社会问题×资本支持体系

助力社创企业家修炼内功,带领企业指数型成长

做一个义利并举的社创独角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7月我们将带大家到斯坦福大学

与Ian Monroe面对面,

与中国首批未来社创独角兽一起前往硅谷,

Etho Capital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中国社创号 | 微信公众号:chinavat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