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148個歷史典故,告訴你148個不一樣的啓示,值得品讀賞析

中國古代148個歷史典故,告訴你148個不一樣的啟示,值得品讀賞析

中國常用典故集錄大全 【鑽石版】

1 錢可通神

唐朝宰相張延賞有一次過問一場冤獄,要有關獄吏十天內查明判決。第二天一早,他見案頭放著一份小貼子,上寫:“錢三萬貫,乞不問此獄。”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緊。第三天,又見有小帖子,寫明“錢五萬貫”。他更加光火了。要求兩天內結案。第四天,又見小帖子,寫明“錢十萬貫”。這一下,他氣餒了,說道:“錢到十萬,已可通神,我還管得了嗎!”見唐張固《幽閒鼓吹》。後以“錢可通神》極言錢的誘惑力之大。

2 騎豬

唐朝武則天時,河內王武懿宗,率軍去趙州一帶打仗。懿宗聽說敵方有數千騎從北而來,便棄甲而逃,其實當時雙方相距還有七百里之遙。後來懿宗回師京都,置酒慶功。張元一在武則天面前寫詩嘲笑他,有“忽然逢著賊,騎豬向南竄”之句。武則天問:“懿宗難道沒有馬嗎?為什麼要騎豬?”張元一說:“騎豬是是夾豕走也。”按:豕即豬,豕與屎同音,夾豕走,意思是來不及大便,夾著大便就逃走。見唐孟棨《本事詩。嘲戲》、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後以騎豬指倉皇逃跑。

3 鳥盡弓藏

把鳥射完以後,弓就用不著了。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懷疑韓信謀反,把他抓起來。韓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定,我是應該死了。”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又《越王勾踐世家》也載有范蠡的話:“飛鳥盡,良弓藏。”後以“鳥盡弓藏”為事後拋棄有功之人的典故。

4 屏風誤點

三國時,曹不興給孫權畫屏風,不小心,誤點了一滴墨,便將它畫成一隻蒼蠅。孫權看到後。以為是真蒼蠅,用手去趕它。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曹不興》,後以“屏風誤點”形容畫藝高超。

5 蒲柳先秋

晉代人顧悅之與簡文帝同歲,但頭髮早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說“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經霜彌茂。”意思是我像蒲草與柳葉一樣,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樹和柏樹,雖然經歷霜雪,卻越來越茂盛。簡文帝說他答得很好。見《世說新語。言語》、《晉書。顧悅之傳》。後以“ 蒲柳先秋”為體質弱的典故。

6 棄席

春秋時,晉國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隨他出生入死。後來,他加國為晉文公。在途經黃河邊時,下令把原來的生活用品如席蓐(臥具)籩豆(食具)等都丟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後面。跟隨他流亡的人中有個叫咎犯的聽後大哭。重耳問他:“回國應該高興,你為什麼樣哭呢?”咎犯說:“你所丟棄的,正是流亡中賴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嗎?”重耳當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棄故舊。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後以“棄席”比喻對下屬故舊棄置不用。

7 黔婁被

春秋時,齊國賢者黔婁善於韜略,能退敵兵,國人對他很敬重。魯恭公請他為相,齊威王聘他為卿士,他都不去。他非常窮困,死後因被子太小,連遺體都蓋不住,孔子的學生曾子,建議他的妻子把被子斜過來蓋,他妻子說:“寧可正而不足,也不能斜而有餘。”見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晉皇甫謐《高士傳。黔婁》後以“黔婁被”為清貧的典故。

8 牆東窺宋

戰國時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說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說宋玉好色,宋玉否認了,並且說:天下的美色,沒有能比得上我家東鄰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傅粉則太白,塗朱則太紅。但她登牆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沒有動心。後以“牆東窺宋”為美女多情的典故。

9 喬遷

《詩經。小雅》裡有一首《伐木》詩,開頭四句是:“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意思是:砍伐樹木,丁丁丁,鳥兒鳴叫,嚶嚶嚶。它們飛出深谷,遷上高高的樹林。按:唐代以後,都把詩中的鳥認作黃鶯,後以“喬遷”、“鶯遷”為遷居或升官的賀詞。

10 青白眼

晉代的阮籍能為青白眼,凡遇到他喜歡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即眼睛正視,眼珠在中間。遇到他討厭或輕視的人就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旁邊看。他母親死後嵇喜來弔喪,他用白眼,嵇康來弔喪,他用青眼。見《晉書。阮籍傳》後以“青白眼”表示對人尊敬、重視或輕視、憎惡。

11 “蘧輪”

春秋時衛國大夫蘧輪,字伯玉,有很好的名聲。一次,衛靈公和夫人夜坐,聽到車聲轔轔,到宮門附近就聽不見了,過了一會兒,在宮門的另一邊又響了起來。衛靈公問夫人:“這是誰的車子?”夫人說:“一定是蘧伯玉的。”靈公問何以見得。夫人解釋說:“只有像他這樣的人才會夜間行車也不失禮,過宮門而下車。”衛靈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蘧伯玉。見漢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後以“蘧輪”為稱頌賢臣的典故。

12 屈谷巨瓠

古代寓言:宋人屈谷去拜見齊居士田仲,說道:“我聽說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賴別人生活)。現在我有巨瓠(一種瓜)堅硬的像石頭,又厚又沒有窟窿,想拿來獻給先生。”田仲說:“瓠是用來盛東西的,而你的瓠,卻厚而無竅,又硬得像石頭,剖不開來,我拿來做什麼用呢?”屈谷說:“是的,無益於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丟了。”其實,屈谷是藉此諷刺田仲自稱不恃人而食,但也無益於人之國(宋國),屬於堅瓠之類。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後以“屈谷巨瓠”、“堅瓠”比喻無用之物或無用之人。

13 如皋射雉

春秋時,祁國大夫賈辛,相貌醜陋。妻子卻很美,妻子嫌他醜,三年不言不笑。後來賈辛為妻子駕車如皋(到皋澤去),打獵,射中一隻雉雞。妻子見他有本事,才開笑口講話。賈辛感慨地說:“人實在少不了本事,我如果沒有這點射技,你就一直不言不笑下去了。”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後以“如皋射雉”為一技之長可以發揮作用的典故。

14 襦袴歡聲

東漢人廉範,字叔度,曾經任蜀郡太守,有惠政。(有很好的政績),百姓為他作了這樣的歌:“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意思是:廉叔度啊,你早就該來了,你來了以後,不禁止我們開夜工,我們都安心勞動。過去,我們短衣沒有一件,現在我們褲子都有五條了。見《後漢書。廉範傳》後以“襦袴歡聲”為稱頌太守一級地方官惠政的典故。

15 孺子牛

孺子,小孩子。春秋時的齊景公喜愛小兒子荼,曾經自己兩手著地當作牛 ,口裡銜著繩索,讓荼騎在背上玩耍。荼玩得高興,一不小心,從“牛背”上滾下來,繩子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斷了。見《左傳。哀公六年》。後以“孺子牛”比喻為大眾謀利益而不惜獻身的人。

16 傾蓋論交

春秋時,孔子在郯地的路上遇見程子,兩人停車交談,車蓋靠得很近,因為意見投合,一談就是一整天。見《孔子。雜訓》。後以“傾蓋論交”形容志同道合、一見如故。

17 青鳥傳書

傳說漢武帝有一次在承華殿,見有青鳥從西方飛來,集於殿前。漢武帝就此事問東方朔。東方朔說:“這是西王母要來了,它們是先來報信的。”不久,西王母果然來了,有兩青鳥如鸞,夾侍其旁。見《漢武故事》。後以“青鳥傳書”比喻傳信,以“青鳥”比喻傳信的使者。

18 青錢萬選

唐代著名傳奇小說《遊仙窟》作者張鷟所作的詩文,不僅流行國內,連日本、新羅使者也紛紛前來購求,。他曾八次應試,都登科甲。當時有個叫員半千的人說張鷟的“文詞如青銅錢,萬選萬中。”世人因此稱他為“青錢學士”後以“青錢萬選”為文才出眾的典故。

19 請纓

漢武帝派終軍去勸說南越(亦作“粵”)王來朝,終軍請求給他一根長纓,表示一定要把南越王縛回來。後來,他果然不出所料說服南越王歸漢。見《漢書。終軍傳》。後以“請纓”為投軍報國或要求給以重任的典故。

20 染指

春秋時,鄭國大臣子公每逢食指動起來,就會吃到好東西。鄭靈公知道這件事,有一次賜大家吃黿肉,故意不給子公吃。在這以前,子公的食指早已動了起來。他見靈公不讓他吃黿,一氣之下,用指頭往鍋裡一染,伸到嘴巴里去,說道:“這不是也吃到了嗎?”見《左傳。宣公四年》。後以“染指”為吃到某種東西、沾到某種利益或參與某種事情的典故。

21 御批韓翃

唐代詩人韓翃,曾任員外郎,晚年頗不得意,建中初,屈居幕吏,常辭疾在家。人多鄙之,惟一韋姓巡官知他是名士,與他交好。一日夜半,韋巡官急叩韓翃家門,祝賀其任駕部郎中、知制誥。知制誥職掌草擬朝廷詔告文書,為清貴之職。韓翃不信,韋巡官說:據京報,知制誥缺人,中書省選中兩名呈德宗親批,御筆不點出,後批曰:與韓翃。時有兩人名韓翃,另一韓翃任江淮刺史。中書省又將兩韓翃同時呈進請示。御筆錄詩一首:“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在一旁批曰:與此韓翃。韋巡官曰:“此非員外詩耶?”韓翃方確信不誤。此事傳為佳話,後世詩文常用典實。

22 奉旨填詞

宋詞人柳永,原名柳三變。擅作慢詞長調,每為教坊樂妓所傳唱,當時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之謠。他常與歌妓來往,留連於燈紅酒綠,徵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鶴沖天》一首解嘲,詞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景佑間中進士。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柳永從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後因以“奉旨填詞”喻自我嘲諷,將錯就錯。(典見《本事詞》、《能改齋漫錄》、《方輿勝覽》及《藝苑雌黃》等)

23 重見雲英

晚唐詩人羅隱,十次應試,俱未得中。初次趕考,途經鍾陵時,風華正茂,與歌妓雲英頗相得,雲英亦正妙年,色藝俱絕。十二年後,羅隱再次落第,路過鍾陵,又與她相遇。雲英仍未嫁,言談中,頗怪羅隱落拓不遇。羅隱作詩贈之。詩曰:“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詩中既慨嘆功名蹭蹬,對雲英身世,亦深表憐惜之意。但後世用“重見雲英”一語,多指文中與鍾情女子離別多年又意外相逢,如清初吳偉業《臨江仙?逢舊》詞中有句雲“落拓江湖常載酒,十年重見雲英”,即用此義。(典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24 蘭亭修禊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親友四十餘人,相聚于山陰(今紹興)西南二十七里的蘭亭。按照古代風習,在此舉行祛除不祥的修禊之儀:各人依次分列蘭渚曲水旁,將酒杯置於水上,任其隨波而下。酒杯過時必須賦詩,不成則罰酒。其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另十五人各賦詩一首。王羲之為所賦詩作《蘭亭集序》,以紀其事。王羲之手寫此序的書法向被視為藝術瑰寶,與其事其文相得益彰。從此“蘭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會的典故,曲水傳杯或曲水流觴遂也為文人雅集的佳話。(典見《晉書?王羲之傳》)

25 曉風殘月與大江東去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也清新豪健,獨具一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頗具影響。他在翰林院任職時,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方答道:“柳中郎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蘇軾聽後,為之絕倒。“曉風殘月”為柳永《雨霖鈴》中句,“大江東去”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句。兩句頗能代表柳、蘇兩家詞的不同風格,後人論詞,議及婉約派豪放派之不同特徵時,常用此典。(典見《吹劍續錄》)

26 前度劉郎

古代神仙故事:東漢時,劉晨和阮肇同赴天台山採藥,在桃源遇二仙女,劉阮被邀留居半年,兩人返回家鄉時,子孫已經歷七世。於是二人又重返天台。唐代詩人劉禹錫自屯田員外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被召回京,遊玄都觀,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有人向執政進讒,謂意存諷刺,乃出任連州刺史,十四年後方召回,得再遊玄都觀。庭院內一片荒涼,桃樹無存,道士也不知去向,不禁感慨萬端,又作一詩道:“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前度劉郎”,既是以姓自指,又是用劉、阮故事,後人因稱去而復來的人為“前度劉郎”,亦為詠桃花的熟典。蘇軾《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粹》詩結句“去年崔護若重來,前度劉郎在千里”,即用此典。(典見《幽明錄》、《本事詩》)

27 秉燭夜遊

《古詩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為魏王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乾、劉楨、應瑒、阮瑀、陳琳、王粲等均罹疾死亡,曹丕因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只省一“思”字。以後又引申出秉燭看花。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均襲此意。(典見《文選?魏文帝與吳質書》)

28 金龜換酒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初至京師長安,宿於旅邸。詩人賀知章雖對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謀面,聞李白來京,亟往拜訪。李白出門迎客,兩人相攜入屋,縱論古今,一見如故。李白出示詩作《蜀道難》、《烏夜啼》。賀知章讚賞備至,稱李白為謫仙人。倉卒間未攜錢帛,當場解下身上所佩金龜,交酒家沽酒與李白對酌,盡歡散。賀知章死後,李白曾作《對酒憶賀監》記其事,詩曰:“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後人每以金龜換酒為傾心結交的佳話。(典見《本事詩》)

29 登龍門

黃河禹門口(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陝西韓城縣東北),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古代傳說,每年春末數千尾鯉魚集於此,爭登龍門。能躍登者不過七十二尾。登龍門後,鯉即化為龍,故禹門亦稱為龍門。《後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為登龍門。”唐李白《與朝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科舉時代凡會試得中,致身榮顯,也叫登龍門。《封氏聞見記》卷二“貢舉”:“故當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典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引《三秦記》)

30 春風得意

唐代詩人孟郊,少年時隱居嵩山,兩試進士不第,曾作《下第》詩一首,中有云:“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又作《再下第》詩云:“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表達科場失意和仕途困頓的痛苦心情。直至四十六歲他才應舉中試,欣喜之情,不能自已,遂作《登科後》詩云:“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後因以“春風得意”喻進士及第。元喬吉《金錢記》“他見我春風得意長安道,因此上迎頭兒將女婿招”,用典本此。(典見《唐才子傳》)

31 曲江宴

曲江池以水流曲折得名。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漢武帝所鑿。唐代開元、天寶間,曾於池岸廣築樓臺亭閣,花木繁茂,煙水明媚,風景佳麗,為長安勝景。每逢中和(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等節日,帝王將相以及商賈庶民,遊者接踵。唐制,新科進士放榜後,皇帝賜宴遊賞於曲江池旁的杏園,時人稱為“曲江宴”、“杏園春宴”。後遂被專指進士及第。唐劉滄《及第後宴曲》:“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曲江頭。”唐溫庭筠《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詩也有云:“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典見《唐國史補》、《唐摭言》)

32 雁塔題名

長安慈恩寺西院塔,高三百尺,俗稱大雁塔,為唐代名僧玄奘收藏從印度帶回的佛經和佛像,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建造。從武則天神龍年間開始,新科進士在曲江宴以後,即集於慈恩寺塔題名,請同科進士中擅長書法者將全榜諸人姓名寫於塔上。後遂成為考中進士的代稱。《唐摭言》引白居易詩云:“慈恩寺塔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又元楊載《送完者都同知》詩:“姓名題雁塔,譜牒記龍沙。”(典見《唐摭言》、《雍錄》)

33 龍虎榜

唐德宗貞元八年(729)會試,當時天下名士韓俞、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瘐承宣、歐陽詹等二十三人同登進士第,得人才之盛。於是時人稱為龍虎榜。後凡會試中選者亦被呼為登龍虎榜。在北宋孫僅舉進士第一,王禹偁以詩賀之,曰:“粉壁乍懸龍虎榜,錦標終屬鶺鴒原。”龍虎榜亦稱虎榜(但清代以後,虎榜專指武科),元方回《石峽書院賦》:“領袖者誰?予同姓兮,又同登於虎榜”;薩都刺《及第謝恩崇天門》“虎榜姓名書敕紙”,均用此典。(典見《新唐書?歐陽詹傳》)

34 破題:

唐翰林學士李程初應博學宏辭科,試題為《日五色賦》,李程試卷的首句雲:“德動天鑑,祥開日華。”時人稱之為破題。又,宋詩人梅堯臣,應范仲淹邀宴。席間賦《河豚魚》詩一首,詩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評此詩道:“河豚常出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故知詩者謂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後因稱詩文起首數句點破題意曰“破題”,明清八股文更以破題為作文固定程式。破題又常被引申為第一次之意。如《西廂記》:“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遭別離。”(典見《國史補》、《六一詩話》)

35 青錢萬選

唐代著名傳奇小說《遊仙窟》作者張鷟所作詩文,不僅流行國內,日本、新羅使者紛紛購求。他曾八次應試,均登甲科,當時文人員半千說他的文辭如青銅錢,萬選萬中。世人因稱他為青錢學士。後人因以青錢萬選喻文才出眾。晏殊《假中示凌判官寺丞王校勘》詩:“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典見《唐新語》、《新唐書?張薦傳》)

36 破天荒

唐代荊州文風不振,每年解送舉人應考,均未中試,時人稱為“天荒”。後劉蛻以荊州解送的舉人登第,打破了該州多年無人中舉的局面,時人稱為“破天荒”。荊州刺史崔鉉特獎勵劉蛻七十萬貫破天荒錢。劉蛻答謝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又自宋朝以來,江西地方無人以狀元及第,後有何昌以對策居第一,有人以詩寄何昌言云:“萬里一時開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後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現。如清黃遵憲《番客篇》詩:“平生不著襪,今段破天荒。”(典見《唐摭言》、《北夢瑣言》、《獨醒雜誌》)

37 八百孤寒

唐朝大臣李德裕,出身閥閱世家,晚年位居宰相,官高爵顯。史稱其對家世寒微、無以依恃的讀書人常能施以援手,為他們的科第仕進開方便之門。因此,故深得孤寒士子好感。後李德裕在黨爭中失敗,被貶為崖州(今廣東瓊山東南)司戶,蒙恩士子對他被貶荒遠,都一掬同情之淚。當時有人作詩云:“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後因以“八百孤寒”指貧寒之士或喻處境困難、極需要提攜的人。清黃景仁《歲暮懷朱笥河先生》:“小謫陳芳現在身,人間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典見《云溪友議》、《唐摭言》、《全唐詩話》)

38 冬烘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曾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封為魯郡公。後李希烈擁兵作亂,受命前往勸諭而被害。晚唐懿宗鹹通間,鄭薰主考,時徐州一代戰亂頻仍。鄭薰意欲激發士人之氣,特選一忠烈之後作榜首,藉作矜式。誤將考生顏標當作顏魯公的後裔,取為狀元。發榜後,顏標按禮拜見主司,鄭薰在交談中方知其出身寒素,非功臣之後。時有無名子作詩嘲鄭薰雲:“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冬烘”後遂常用以形容迂腐糊塗不達事理。如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錢買酒回”,即用此典。(典見《唐摭言》卷八、卷十三)

39 倒繃孩兒

宋人苗振考取進士後,出仕多年,將參加館閣考試。館閣為文學儒臣所處之地,錄取者皆為飽學多才之士。丞相晏殊謂苗振曰:“君久從吏事,必疏筆硯,今將就試,宜稍溫習也。”苗振不以為意,曰:“豈有三十年老孃而倒繃孩兒者乎?”晏殊俯首笑而不語。後經考試,果未中選,晏殊聞其落選笑道:“苗君竟倒繃孩兒矣!”繃即包紮嬰兒,為老孃所熟諳。“倒繃孩兒”意為將孩兒包紮顛倒。比喻多年老手,因一時疏忽大意,亦將失誤。《朱子語類?雜類》所記事同人異,雲是陳易赴試,宰相韓珂對陳規勸事。後世文人常用此典,尤多見於通俗小說。(典見《東軒筆錄》、《事文類聚》)

40 悔讀《南華》

唐宣宗時宰相令狐綯曾以一典故詢問溫庭筠,溫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令狐綯遭到輕薄,懷恨在心,上書朝廷,言溫庭筠有才無行。於是溫終身不得登第。後溫庭筠作詩云:“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南華》,《南華經》,即《莊子》。後人因以“悔讀《南華》”為學問高深、直言忤人而遭嫉忌的典故。如宋陸游《懷鏡中故廬》:“從宦只思乘下澤,忤人常悔讀《南華》。”(典見《唐詩紀事》、《北夢瑣言》)

41 沆瀣一氣

唐人崔沆主乾符二年進士科考試,榜中錄取考生崔瀣。同時被錄取的同姓考生中,崔瀣最為崔沆相知。時人有“座主門生,沆瀣一氣”之謠。後人因稱氣味相投為“沆瀣一氣 ”。今多用於貶義。(典見《南部新書》、《唐語林》)

42 名落孫山

吳地有人名孫山,為人滑稽多智。試期至,離鄉赴他郡應舉,鄉鄰中有人託其攜子同往應試。試畢,鄉鄰子落第,孫山居榜末,先期回家。鄉鄰探詢其子是否考中,他吟詩兩句道:“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後因稱考試落第為“名落孫山”。詩文中常用,通俗小說中尤多用此典。(典見《過庭錄》)

43 梁州夢契

元稹和白居易均為唐代新樂府運動倡導者,兩人友誼深厚,常以詩文互相酬和,世稱“元白”。元稹任監察御史,於元和四年三月出使梓潼勘察案件,時白居易在京於同月二十一日與弟白行簡及知友李杓直等遊慈恩寺後至李家飲灑。席間,白居易忽停杯道:“微之(元稹字)當已至梁州了。”隨即題詩一首於壁上:“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作詩之日,元稹果恰至褒城(今屬陝西,即梁州境)旅次夢與白居易、李杓直同遊曲江及慈恩寺,醒後作《梁州夢》詩云:“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曲江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兩人遙隔千里,但神交若合符契。後人形容知友夢魂相交,常引此佳話。(典見《本事詩》)

44 東塗西抹

唐人薜逢晚年仕途失意,曾騎瘦馬赴朝。正逢新科進士列隊而出,前導見其形相落拓,就吆喝道:“迴避新郎君!”薜逢派從者傳言:“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年少時,也曾東塗西抹來!”東塗西抹,本指婦女裝飾,薜逢以此為喻,說自已少年時也曾憑文章取過功名,新科進士何足為奇。後以“塗抹”為自謙詩文拙劣之詞,金元好問《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即用此典。(典見《唐摭言》)

45 錦囊貯詩

中唐詩人李賀,為人纖瘦,但作詩異常刻苦,常清晨騎弱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隨,邊行邊吟,每得佳句,即寫下投於囊中。日暮歸家後,取出詩句,構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檢討錦囊,見所書詩句甚多,即怒:是兒要嘔出心乃耳。後人稱好詩為錦囊佳句者本此。錦囊又稱奚囊。楊維楨《感懷》“盡取江山錦繡句,嘔心瀝血入奚囊”,即用此典。(典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唐書?李賀傳》,《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46 雞肋糜人

三國魏楊修,字德祖,好學,有俊才,為曹操主簿。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引兵攻漢中,劉備據平陽堅守,因久攻不下,操乃意欲還軍。適逢軍將問軍中口令,遂隨口雲:“雞肋”。眾官屬莫知所謂,獨楊修已解其意,整裝待發。問之,則曰:“夫雞肋,棄之為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返也。”後因以“雞肋糜人”喻雖嫌乏味卻又不忍捨棄之物。唐羅隱詩:“雞肋曹公怒,豬肝仲叔慚”,即直詠其事;宋蘇轍詩:“官如雞肋浪奔馳,政似羊毛尚黽勉”,乃取其意用典。(典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一》注引《九州春秋》、《後漢書?楊震傳》)

47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置鎖無人。惆悵之餘,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代詩文中因常以喻男子邂逅一女子,後不復再見的悵惘心情。白仁甫、尚仲賢均有《崔護謁漿》雜劇演此事,明清傳奇中亦有《題門記》、《人面桃花》等劇,皆本此。(典見《本事詩》、《唐詩紀事》及《全唐詩話》等)

48 本色當行

宋代詩人陳師道曾雲:“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詞手,唯秦七、黃九耳。”意為蘇軾作詞,亦如韓愈作詩,雖好而不是詞的本味,惟有秦觀、黃庭堅之詞,方是作詞正道。同時的晁無咎卻說:“蘇詞雖稍不諧律呂,蓋橫放傑出,曲子中縛不住者;而黃山谷詞固高妙,然不是當行家語,乃著腔子唱和詩耳。”南宋詩論家嚴羽要求作詩“須是本色,須是當行”,即本陳、晁兩家之說。本色即詩文體裁的本味;當行,猶言內行。後來詩文中常用“本色當行”形容恪守體裁而能致精妙之作家作品。(典見《後山詩話》、《滹南詩語》、《滄浪詩話》)

49 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翃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後韓翃為淄青節度使侯希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雲:“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許堯佐《柳氏傳》作“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詞雲:“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劫去,後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圓。後人就名韓翃寄柳氏詞的詞調為“章臺柳”。“章臺柳”亦被用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牆花而專妓女這類的人物。(典見《本事詩》、《柳氏傳》、《唐詩紀事》、《全唐詩話》)

50 吊柳會

柳永初名三變,以填詞名世,與兄弟三複、三接號為“柳氏三絕”。因他常涉足花街柳巷,所作大抵為偎紅依翠的豔詞,歌臺舞榭常演唱其詞,歌妓舞姬,均愛慕其才華,但為時論所不許。後改名柳永,中進士第,官任屯田員外郎,但一生流落不偶,最終客死襄陽,埋骨異鄉。相傳他死時家無餘財,身後蕭條,靠昔日仰慕他的妓女集資營葬,草草料理後事。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群妓相約各攜酒菜食物赴其墳地祭掃。識與不識均奔集墓地,相沿成習。鄉間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及清王士禎《真州絕句》之五“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均敘此事。(典見《獨醒雜誌》、《方輿勝覽》等)

51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太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賣鏡都市以謀昭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典見《本事詩》、《古今詩話》等)

52 響遏行雲

古代傳說:薛譚拜歌唱家秦青為師,學藝未成自以為得奧妙,而向老師告辭。秦青並不挽留,將他送到郊外,途中為他撫節悲歌,表達師生依依之情。其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知己之不足,於是懇求秦青允許他返回繼續學習,終身不敢言去。“響遏行雲”,形容歌聲高亮,似乎能阻止行雲的前進。蘇軾《減字木蘭花?詠慶姬》詞“響亮歌喉,遏住行雲翠不收”,即用此典。(典見《列子?湯問》)

53 漁陽摻撾

漢末文學家禰衡,少有才辯,長於筆札,孔融曾向獻帝表薦,曹操多次召見。禰衡恃才負氣,稱病不往,又以言詞譏諷。曹操深為嫌怒,但因他才名遠播,殺之恐招害賢之名,欲藉機輕侮之。時方正月十五日,曹操大會賓客,乃命禰衡為鼓吏,在席上擊鼓助興。禰衡揚槌擊鼓,作《漁陽摻撾》,音調悲壯,鏗鏘如金石之聲,四座為之動容。依慣例,鼓吏當易衣,衡便於眾人前脫衣裸身而立,然後徐徐著鼓吏之服,顏無作色。後人因稱《漁陽摻撾》為鼓曲中妙品,又用以比喻慷概悲壯樂曲。北周庚信《夜聽搗衣》詩“聲煩《廣陵散》,杵急《漁陽摻》”,下句即用典。(典見《世說新語?言語》、《後漢書》注引《文士傳》)

54 春月勝秋月

宋哲宗元佑七年(1093)正月,蘇軾知穎州(今安徽阜陽)時,堂前梅花盛開,月光皎潔。夫人王氏因謂:“春月勝如秋月。秋月令人悽慘,春月令人和悅。”王氏平日未嘗作詩亦不言詩,蘇軾卻以此語實詩家語。欣然相邀歐陽叔弼、歐陽季默兄弟飲酒賞月,又作《減字木蘭花》詞一首雲:“春庭月午,搖盪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專詠春月勝於秋月,一時傳為佳話。元梁寅散曲《人月圓?春夜》“三春月勝三秋月,花下展清陰”句,即用此典。(典見《侯鯖錄》、《藝文類聚》、《後山詩話》等)

55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雲:“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頷聯即用此典。清黃景仁《濠梁》“夢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識我非魚”,也用此意。(典見《莊子?齊物論》)

56 夢遊華胥

相傳黃帝即位三十年,因思為天下大治之難,乃寡慾清心,順其自然,三月不理政事。曾夢中游於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元首,亦無貴賤賢愚之分。人民無所嗜好,既不戀生,也不畏死;既無親疏向背之隔,亦無愛憎利害之心;水火難傷,鞭斧無損;雲霧難遮其眼,雷霆不擾其耳,是個沒有人世利害得失的奇妙極樂世界。黃帝醒後若獲養身治物之道。廿八年後,終至天下大治。後因以“夢遊華胥”喻到達理想王國。唐李商隱詩云“不見華胥夢,空聞下蔡迷”,即用此典。(典見《列子?黃帝篇》)

57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興》“蛾眉豔曉月,一笑傾城歡”,又《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均用此典。(典見《漢書?外戚傳》)

58 司空見慣

唐代詩人劉禹錫某年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罷官回京,司空李紳因仰慕其名,邀至府第,盛宴款待。席間,李紳命歌妓勸酒,劉禹錫即席賦七絕一首,詩曰:“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李紳聽罷,就把歌妓贈給了他。此事範攄《云溪友議》卷七、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三七均作揚州大司馬杜鴻漸與劉禹錫事,不能詳考。後人因以“司空見慣”比喻對事物的習以為常。蘇軾《滿庭芳?佳人》詞:“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典見《本事詩?情感》)

59 梅妻鶴子

北宋詩人林逋,為詩風格淡遠,其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傳誦人口的名句。他不趨榮利,終身未仕,初放浪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足不及城市,死後賜諡和靖先生,人稱“梅妻鶴子”。後遂以“梅妻鶴子”為隱者清心寡慾的象徵。明徐復祚《偶寄》“紫綬高軒虛富貴,梅妻鶴子自風流”,即用此典。(典見《詩話總龜》、《夢溪筆談》、《宋史?隱逸傳》、《西湖遊覽志》)

60 驛寄梅花

三國吳名將陸遜的族子陸凱,與范曄(非《後漢書》作者)是好友。兩人一處江南,一居長安,山川阻隔,常懷思念。冬日適有傳遞公文的驛吏南來,陸凱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驛吏攜往長安贈與范曄,並作《贈范曄》詩一首。詩云:“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後因以“驛寄梅花”喻向遠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如宋秦觀《踏莎行》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詞“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一枝梅”等,都用此典。(典見《太平御覽》卷九七零所引《荊州記》)

61 雪泥鴻爪

宋代詩人蘇軾、蘇轍兄弟,感情深篤。二人於仁宗嘉佑二年(1057)同舉進士以後,宦海沉浮,常居兩地,故不時相互贈詩以寄思念之情。嘉佑六年(1061)二人於鄭州分別後,蘇軾在澠池得蘇轍詩,中有“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句。當時天寒雨雪,“雪泥”一詞系實記征途之苦。蘇軾因在《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予以發揮,有句雲“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以鴻雁踏雪泥而又各自東西,喻兄弟因身不由己而分離。“雪泥鴻爪”後成為指往事所遺痕跡的有名比喻。(典見《蘇軾詩集》)

62 韋編三絕

先秦時期,紙張尚未發明,文字通常書寫於竹簡上,然後用皮繩(韋)編綴成書,稱為“韋編”。孔子晚年喜讀《易經》,反覆研習,以至於韋編三絕(韋繩磨斷了三次)。但他仍未以此為滿足,曾雲:如果再能給我幾年時間,那麼我於《易經》的理解,便可以達到文質兼備的程度了。“韋編三絕”,後成為發奮苦讀的代稱,為詩文中所廣泛使用。(典見《史記?孔子世家》)

63 雞窗

古代志怪書稱:兗州刺史宋處宗得一長鳴雞,喜愛備至,每日將雞籠放在書房窗前。此雞常聽主人吟詩讀書,時間長了,竟能諳習人語,時與宋處宗對話,談論問題頗有見解。後世遂以“雞窗”代指書窗,書齋。如唐代詩人羅隱《題袁溪張逸人所居》詩,有“雞窗夜靜開書卷,魚檻春深展釣絲”句。(典見《藝文類聚》引《幽明錄》)

64 牛角掛書

隋李密,父李寬爵蒲山公。密初為隋煬帝侍衛,狀貌奇俊,為煬帝所忌。宇文述勸諭曰:“君家世素貴,當以才學顯,何必居身侍衛。”李密於是辭去侍衛職,折節讀書。聞學者包愷名,騎牛前往從學,沿途不廢讀書,將《漢書》掛在牛角上,且行且讀。途中為越國公楊素所見,楊素按轡在後跟蹤,見他讀得專心致志,問道“書生何以如此勤學?”李密見是越國公,立即下牛拜見。詢問之下,方知正讀《項羽傳》,楊素不勝讚歎,歸語其子玄感。楊玄感即傾心結交。“牛角掛書”遂為喻好學不倦的掌故。(典見《新唐書?李密傳》、《語林》)

65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閤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柳絮隨風飛揚,狀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富有詩才為“詠絮才”。蘇軾《謝人見和雪後書北臺壁二首》之一“漁蓑句好應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即用此典。(典見《世說新語?言語》、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

66 三年不窺園

西漢名儒董仲舒,是專治《春秋公羊傳》的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代任博士,悉心傳授經學,曾三年不窺園。後人常以三年不窺園形容學習專心。元馬祖常《壯遊》詩:“三年不窺園,自謂五經笥。(“經笥”是裝經書的箱子,詩意為因專心學習而學問淵博)”,即用此典。(典見《漢書?董仲舒傳》)

67 磨杵作針

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少年時曾在四川的象耳山中讀書,中途廢棄。某日閒逛至小溪畔,遇一老嫗磨鐵杵,李白不解磨杵何用。老婦人告以欲磨杵作針,李白深受感動,立即回山,發憤讀書,學問大進。後人因以“磨杵成針”比喻持之以恆者有志竟成。今諺也仍然有“只有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之語。(典見《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68 磨穿鐵硯

五代時人桑維翰初應進士試,主考官惡其姓,以“喪”同音,不予錄取。有人勸其不必應進士試,可以從其他途徑入仕。桑維翰慨然作《日出扶桑賦》以見志,表明應考決心。並鑄鐵硯臺一方示人曰:鐵硯磨穿,則從他途徑出仕。後終以進士及第。後人因以穿鐵硯喻意志不變或刻苦讀書堅持不懈。陸游《夜讀書》“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即用此典。(典見《舊五代史?桑維翰傳》注引《春渚記聞》、《新五代史?桑維翰傳》)

69 燃糠夜讀

南齊人顧歡,家貧好學。其父命往田間驅趕麻雀,顧歡作《黃雀賦》而歸,田中稻穗被雀食過半。父怒,欲責之,見其所作賦乃止。鄉間有學舍,顧歡因家貧無以受業,常倚學會舍壁後偷聽,默記心中。夜間或點松枝以映書,或燃糠夜讀。積年,學業大成。後在浙江天台山開館授徒,受業者常多達百人。“燃糠夜讀”遂與“囊螢映雪”一樣,被後世作為刻苦自學之典,用於詩文中。(典見《南史》及《南齊書》本傳)

70 管城子

唐代韓愈曾作《毛穎傳》一文,寄感慨於遊戲筆墨,以擬人的手法,稱毛筆曰毛穎,敘述了毛筆的歷史故實,其中有:秦皇帝使(蒙)恬賜之(指用其毛作筆的兔)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因此後人便以管城子為毛筆的別稱。宋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典見《昌黎先生集》)

71 如椽筆

晉人王珣夢見一人以如椽之筆與之。夢醒後道:此當有大筆事。不久帝崩,哀冊、諡議皆王珣所草。如椽筆,猶言指重要的文字。後也用以比喻筆力雄健。如元程鉅夫《和寅夫惠教遊鼓山》詩:“煩公更泚如椽筆,摹寫雲天不盡容。”又宋張鎡《誠齋現韻見遺走筆復和並邀尤檢正京右司觀花》詩“戈揮就借如椽筆,不信湖邊日易沉”,都是指以大手筆描摹絢麗的自然景色。(典見《晉書?王導傳》附王珣)

72 夢筆生花

李白是唐代偉大詩人,他與杜甫並稱,為我國詩史上的雙璧。民間愛慕其詩才,曾創造多種傳說、故事。相傳李白少年時,曾夢見筆頭生花。自此,便天才橫溢,文思泉湧。後人也因此以“夢筆生花”“生花妙筆”等語讚譽人的文才,清人彈詞《筆生花》即以此為名。唐錢起《送郭秀才赴舉》詩:“新經夢筆夜,才比棄繻年。”(典見《開元天寶遺事》)

中國古代148個歷史典故,告訴你148個不一樣的啟示,值得品讀賞析

73 江郎才盡

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早年即以文章著名,他的《恨賦》、《別賦》更是抒情小賦中的名篇,故被時人稱為江郎。傳說他曾兩次得夢,一次夢見西晉詩人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就把剩下的尺錦緞奉還,這人就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便將所餘錦贈與江淹同時的文學家丘遲,說道:餘此數尺既無所用,以遺遲。從此,江淹文思滯澀,遂無佳篇。另一次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男子對他說: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江淹就從懷中取出五色筆奉還,此後,作詩遂無佳句。江淹後期詩文大不如前期,故時人謂之才盡。後人常用“江郎才盡”比喻文思減退。(典見《南史?江淹傳》、《梁書?江淹傳》)

74 暮雲春樹

唐代大詩人李白與杜甫,天寶四載(745)秋在山東定交,同遊齊魯。李白當時已詩名顯赫,杜甫則方初露頭角。兩人相處時間雖不長,但彼此傾心相與,分手時,李白曾作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依依惜別。從此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南遊吳越,末嘗再晤。別後年餘,杜甫在長安懷念浪跡吳越的李白,曾作《春日憶李白》,極寫思念之苦,詩云:“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瘐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詩中春樹、暮雲兩句,喻分處兩地,動靜互異之狀,即景寓懷,不言情而情在其中。後因以暮雲春樹喻親朋天各一方,徒勞思念,詩文中時用之,尺牘中尤為常語。(典見《杜工部集》)

75 潤筆

隋鄭譯與隋文帝楊堅有同學之誼,且有定策之功,封沛國公,位上柱國。但鄭譯貪財收賄,官聲極壞,為憲司所劾除名。但文帝念舊,仍授為隆州刺史。因病請回京,文帝在醴泉宮召見鄭譯,面諭復沛國公、上柱國爵位,並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侍臣高熲戲謂譯曰:“筆幹。”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隋文帝聽後大笑。潤筆或以金錢,或禮品。如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說:“王元之(禹偁)任翰林,嘗草夏州李繼遷制,繼遷送潤筆物數倍於常。”《歸田錄》卷又說:“蔡君謨(襄)既為餘書《集古錄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勁,為世所珍。餘以鼠須栗尾筆、銅綠筆格、大小龍茶、惠山泉等物為潤筆。”明清以後,大抵以金錢為潤筆,賣文鬻書,均有潤格,按價付酬。(典見《隋書?鄭譯傳》)

76 檄愈頭風

古代征討時,曉喻敵方及軍民之文告稱檄,常委文章高手為之。漢末陳琳為建安七子之一,初事袁紹,袁紹攻曹操時,曾作檄文之,在敘曹操父祖醜行時,文詞駿利。袁紹敗後,歸曹操。曹操雖責檄文中罪及父祖,但因其才華而不咎既往,委記室,命草擬檄文。陳琳作檄文,草稿先呈曹操核閱。曹操有頭風病,一日正病發,臥床讀陳琳所作,霍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其文字之動人如此。小說《三國演義》將曹操閱檄文頭風頓愈一事移植為即讀陳琳代袁紹所作檄文,與正史稍有出入。後常以檄愈頭風譽他人詩文之警闢。如唐元稹《酬李六醉後見寄口號》“頓愈頭風疾,因吟口號詩”,即用此典。(典見《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附陳琳傳裴注引《典略》)

77 詩腸鼓吹

南朝宋代畫家戴顒,春日攜雙柑斗酒外出。人問何往,答雲:“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雙柑”,即雙環的大酒壺;“雙柑斗酒”指遊春所攜酒食,後來演化為遊春代詞。而“詩腸鼓吹”即指黃鸝的鳴聲可激發人的詩思。(典見《雲仙雜記》引《高隱外傳》)

78 力透紙背

顏真卿為著名的書法家,其《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中,稱讚張旭的書法:“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故後以“力透紙背”形容書法遒勁有力。又用以形容詩文立意深刻,造語精警,如清趙翼評陸游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典見《顏魯公文集》及《甌北詩話》)

79 夭桃穠李

《詩經》中詠男女婚嫁之詩歌極多,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中以桃花茂盛豔麗的色澤,比喻年輕女子的貌美,並預祝女子嫁後必將給夫家帶來幸福。又如:“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穠”,繁盛之意。詩言周王之女下嫁齊侯之子,新人光彩照人,有若桃李之花。後因以喻少年俊俏的新郎新娘。如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星昴殷冬獻吉日,夭桃穠李遙相匹。”(典見《詩經?周南?桃夭》、《詩經?召南?何彼穠矣》)

88 干卿底事

南唐中主李璟,與中書侍郎馮延巳均工詞,李璟有《浣溪沙》一首,其佳句為“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馮延巳有《謁金門》一首,其佳句為“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日,中主戲謂馮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馮延巳即應曰:“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當時以君臣問答為佳話。後人遂以“吹皺一池春水”或“干卿底事”,用以責人多管閒事。(典見陸游《南唐書?馮延巳傳》)

89 依樣畫葫蘆

陶彀博學強記,善文詞。在後晉時,已任知制,草擬詔令文書;歷後漢、後周,均居顯職。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中禪位,倉促間未有禪文,陶彀在旁,探懷出禪文進呈,說:“已成矣”。太祖以此甚薄其人。入宋,官翰林學士,有人在太祖面前推薦,言陶彀效力甚多,應提拔。太祖笑道:“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陶彀知後,乃在翰林院壁上題詩說:“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後人因以“依樣畫葫蘆” 比喻模仿套用,因襲他人。清黃宗羲《明儒學案?發凡》中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凡依門傍戶,依樣畫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也。”(典見《東軒筆錄》、《續湘山野錄》、《孔氏談苑》)

90 取青妃白

唐代古文學家柳宗元主張為文須博採眾長而自鑄偉詞,反對盲目崇古和模擬剽竊,曾針對當時文章流弊言:“世之模擬竄竊,取青妃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為辭者之讀之也,其大笑固宜。”妃音配,與配同意;取青妃白,指取青色配白色,比喻東剽西竊,以賣弄文學技巧為能事。清王夫之《論梁元帝讀書》:“況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區區者乎!”也作“抽青妃白”,如金元好問《送詩人秦略簡夫歸蘇墳別業》詩:“昨朝見君臨水句,乃知抽青妃白非詩人。”(典見《柳先生集?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

91 覆瓿

西漢揚雄仿《易經》和《論語》,作《太玄》、《法言》兩書。劉歆見之,謂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意即說:“此等作品實為白費精神,如今士人有官祿者,《易經》尚且不能通曉,誰去讀《太玄》?此等書將來只好被人蓋醬罐罷了。”晉代詩人陸機在洛陽,聞左思作《三都賦》,致其弟弟陸雲函,譏笑說:“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覆瓿”與“覆酒甕”,本用以譏笑別人的文章,後常用來自謙作品的不登大雅,無甚價值。(見《漢書?揚雄傳》)

92 藏拙

南朝詩人徐陵,為當時宮體詩的重要作者,在文壇上與庾信齊名。北齊史家魏收曾收錄所作詩文,編成一集求教,意在借徐陵重名,請其將詩集刊刻傳播。徐陵卻竟將魏收詩集投入江中。旁人問其故,徐陵答道:“吾為魏公藏拙。”意為魏收詩不佳,一旦傳佈,適足自形其拙劣。藏拙即隱藏短處,不以示人。後人常用為自謙之辭。唐羅隱《自貽》:“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典見《隋唐嘉話》)

93 點睛

晉代大畫家顧愷之作人物像,或數年不點眼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阿堵,猶今吳語“這個”。意思是人體其他部份畫得美一點或醜一點無關緊要,不是畫的靈魂,傳神逼真之處,正在這一點(眼睛)上。他曾在瓦官寺北殿畫維摩潔像,畫終將欲點眼時,對寺僧預言,“此畫一點睛,不出三日,觀賞者畢至,可得百萬錢布施。”畫像揭幕後,所得佈施錢果然大大超過此數。又相傳南朝梁時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龍四條,均不點睛,謂如點睛,龍即飛去。寺人不信,再三懇求。張僧繇點睛後,果然雷電破壁,兩條點睛的龍騰雲飛去。後常以“點睛”比喻行文中神情飛動的警句或文中要旨。(典見《世說新語》、《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

94 頰上添毫

東晉畫家顧愷之曾為裴楷畫像,頰上添三毛。人問其故,答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觀者經細品,更覺添此三毫神采較為未添時格外生色。後人因以“頰上添毫”喻文章一經潤飾而更為得神,或形容文筆描摹生動傳神。(典見《晉書?顧愷之傳》、《世說新語?巧藝》)

95 鄭家詩婢

東漢儒學大師鄭玄以箋註儒家經典著名,如歷代作為正統的《詩經》讀本“毛詩鄭箋”,即是他的解經之作。他家中的奴婢也耳濡目染,知書識禮。鄭玄曾使喚一婢,因不稱意,準備責打。後者剛要申辯,鄭玄大怒,命人將她推倒在泥地中。另有一婢見之,問道:“胡為乎泥中?”(《詩?鄘風?式微》中句)該婢答道:“薄言往訴,逢彼之怒。”(《詩?鄭風?柏舟》中句)兩婢的一問一答,都引用了《詩經》中的句子。後因以“鄭家詩婢”形容一門風雅,婢僕知書。(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96 酒脯祭詩

中唐詩人賈島,一生仕途失意,窮愁潦倒。其為詩以苦吟聞名,致力於錘鍊而歸於“平淡”,蓋意在矯正當時浮豔的詩風。賈島對平生所作異常珍惜,每年除夕,必將一年所作詩,置於几案之上,以酒肉為祭,焚香再拜,口中念詞祝禱。祭畢痛飲,長歌而度歲。宋代詩人戴復古《壬寅除夜》詩有句雲:“社陵分歲了,賈島祭詩忙。”(典見《雲仙雜記》引《金門歲節》、《唐才子傳》)

97 光風霽月

宋代理學大儒周敦頤品行高潔,為世人所稱道。黃庭堅《濂溪詩序》中說:“春陵周茂叔(敦頤)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以天朗氣清時的煦風與雨過天晴後的明月比喻他的品格氣度。亦有用以比喻政治清明或太平盛世。如《宣和遺事?元集》:“上下三千餘年,興亡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典見《豫章集》)

98 止(只)談風月

南朝梁時,徐勉官至左僕射中書令,為梁武帝掌書記,參與朝章儀制及中樞機要的議策,又善屬文,著述極豐。他曾與人夜集,有虞某者亦參與其間,談話中,虞某以謀官事相求,徐勉立即收斂笑容,正色說:“今夕止(只)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當時人都佩服他的清正無私。“止談風月”意即只宜談自然風光及無關緊要之事。後來用作制止別人談當時不宜議論的話題的詞語。(典見《梁書?徐勉傳》)

99 金谷酒數

晉代石崇,擁資鉅萬,富埒王侯。在洛陽西北郊外金谷澗中築園,與達官貴戚遊樂於其中,以豪侈相尚。金谷夜宴之時,往往賦詩述懷,凡不能詩者,按例罰酒三鬥。後便以“金谷酒數”作為宴席上罰酒三杯的代稱。李白《春夜宴從北桃李園序》中,有“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語,即本於此。(典見《世說新語》)

100 《漢書》下酒

宋代詩人蘇舜欽嗜酒,寄居岳丈杜衍家,夜讀時每需飲一斗,亦不需下酒菜餚。杜衍遣人暗中伺察,當晚蘇舜欽讀《漢書》,讀至張良椎擊秦始皇誤中副車時,拍案嘆惜道:“惜哉,此擊之不中也!”言訖,滿飲一大杯。繼讀至張良投奔劉邦,言“此天以臣授陛下”一節時,舜欽又拍案嘆道:“噫,君臣相遇,何其難也!”說罷,又滿飲一大杯。杜衍聞後大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誠不為多也!”後因以“《漢書》下酒”喻文人豪爽及傾心讀書之佳語。清孔尚任《桃花扇?借戲》“且把抄書賜教,權當《漢書》下酒吧”即用此典。(典見《中吳紀聞》)

101 人日鳥

南唐王建封,粗鄙無文,而喜附庸風雅。其族子自他人處得《動植疏》一篇,文中講述經營花草鳥之事。王建封見而喜之,請人抄錄一份。文中有涉及養鴿一段文字,因抄手謄寫錯誤,將“鴿”字分拆成三,訛作“人”、“日”、“ 鳥”。王建封不辨正誤,以為”人日鳥”即鴿之稱。古來風俗,正月初七為人日。後凡人日宴客時,王建封必在席上具燒鴿一味,蓋以人日食“人日鳥”,恰合節令時宜。時人引為笑談。後因以“人日鳥”比喻無知無識而強作解人。(典見《清異錄》)

102 曲高和寡

戰國末,宋玉為楚襄王文學侍臣,為人毀謗。楚襄王問道:“先生難道有行為不檢點之處嗎?何以旁人頗多議論呢?”宋玉答道:“有人在國都唱歌,開始唱俗曲《下里》、《巴人》,都城中應和者數千人;再唱高深一點的《陽阿》、《薤露》,都城中應和者數百人;到唱更高深的《陽春》、《白雪》時,都城中應和者不過數十人;乃至唱最高深最美妙的歌曲時,都城中應和者僅數人而已。所以曲越高和者越少。”後世因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行、作品高超,知音難得或難以企及。如三國魏阮瑀《箏賦》:“曲高和寡,妙伎難工。”而“陽春白雪”也成了高雅作品的代稱。(典見宋玉《對楚王問》)

103 斗酒學士

初唐詩人王績,隋大業間舉孝廉,唐朝建國後,王績應高祖徵招,待詔於門下省。舊例,待詔每日官府供酒三升。王績性嗜酒,語其弟王靜曰:“待詔雖俸薄,便三升好酒可戀。”侍中陳叔達得悉後,破例將王績的酒增為每日一斗。王績遂得”斗酒學士”之稱。(典見《東皋子集?序》《新唐書》本傳、《唐才子傳》)

104 嘲風詠月

“嘲風詠月”指專寫風花雪月、內容貧乏之作。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白氏《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亦有句雲:“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主張詩文重視現實,為時而作,對“嘲風詠月”之作持貶斥之意。南唐後主李煜為宋降臣後,供職翰苑。宋太宗一日去翰苑,見南唐的舊臣在上而後主李煜在下位,侍臣說:“不能修霸業,但嘲風詠月,今日宜矣。”此時指不修德業,專務文詞消遣而誤大事,含意雖同,而貶斥益甚。(典見《白氏長慶集》、《類說》引《見聞錄》)

105 名下無虛士

隋文帝開皇四年冬,楊堅派著名詩人薛道衡出使陳朝。古代交通不便,薛道衡到達陳朝首都建業(今南京市)時,已是次年的正月。正月七日為人日,陳朝大臣設盛宴相待。席間,薛道衡應主人之邀,以“人日”為題作詩,開口吟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聞此二句,大臣中有人竊竊私議,嫌其詩意淺拙無文。薛道衡續道:“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兩句表達詩人當時身份、感情和時令,委曲盡致,巧而不纖,實為佳作,滿座為之折,紛紛驚歎:“名下固無虛士!”意即“名不虛傳”,後常以此語喻才學能副其名聲者。(典見《隋唐嘉話》)

106 六馬仰秣

古代傳說:孟子游說齊宣王,齊宣王不悅,孟子就教於淳于髡,淳于髡認為孟子的言辭沒有吸引力,不能打動宣王。因謂:古時瓠巴操瑟,水底游魚紛紛遊至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正在吃草的馬匹也停止進食,仰頭欣賞。動物尚且為美妙的樂聲所吸引,何況君王?後因以“六馬仰秣”(也有作”匹馬”者,秣,馬食的草料,此處作動詞,食草料;仰秣,意指不食草料而仰頭傾聽)喻音樂的美妙動人。(典見《韓詩外傳》、《淮南子》、《荀子》)

107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遙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亦指樂曲絕妙。如董解元《西廂記》有“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句。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小說一篇。(典見《列子?湯問》、《呂氏春秋?本味》)

108 懸樑剌股

戰國時辯士蘇秦,遊說秦王失敗後,形容枯槁,面目黎黑,回到洛陽遭家人的冷遇:妻不下衽(織機),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為此,他發憤苦讀,研究兵書《太公陰符》,夜以繼日。每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最後終以合縱之說,佩六國相印。漢代孫敬,極好讀書。曾編織柳條以寫經書,閉戶日夜誦習。被人稱之為閉戶先生。夜間倦極思睡,以繩索系發,懸於屋樑之上,遇瞌睡低頭,即可被拉醒。後因以懸樑刺股喻刻苦自學。如梁任昉《答陸倕感知己賦》“時坐睡而懸樑,裁據梧而錐幄”,即用此事。(典見《戰國策?秦策》,《太平御覽》引《楚國先賢傳》等)

109 藜杖吹火

西漢末著名學者劉向,當時稱碩儒。校宮延藏書於天祿閣,專精覃思,廢寢忘食。一日夜間,忽見一黃衣老人,以藜莖杖直扣閣門而入。見劉向暗中獨坐,專心誦書,乃以口吹杖端。一時,杖端火爛然,光耀人眼。老人因用杖頭火照劉向,對向演述不見於文字記載的盤古開天闢地以前之事,並口授以《洪範》五行之文。劉向當即撕下衣帶一一記之。老拂曉方離去,問其姓名,則曰:我是太乙之精,聞金卯之姓(劉也),有博學者,下而觀之焉。後因以藜杖吹火喻專心學問乃得神助。明何景明詩“但求藜杖火,不羨夜明珠”,即用此典。(典見《拾遺記》)

110 樂此不疲

史載東漢光武帝劉秀每日視朝,日落才罷;又常與公卿百官講論經理,夜半方寐。皇太子見其勤勞不怠,曾諫曰: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光武帝道: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又唐代張文琮酷愛書法,筆不釋手,子弟勸其休息,他說:吾好此,不為倦。後人因稱耽樂其事、不覺疲倦為樂此不疲。(典見《後漢書?光武帝本紀》《新唐書?張文瓘傳》附張文琮))

111 乙夜觀書

唐文宗李昂即位後,勵精圖治,企圖依靠李訓、鄭注等過臣,內除宦官專政,外息牛李黨爭。每天朝罷,展讀群書,讀史到昏君讒臣,不禁扼腕嘆息;對明君善政,則讚歎推崇。曾對左右侍臣曰:“若不甲夜親事,乙夜覽書,何以為人君耶?”甲夜,指初更時分;乙夜,指二更時分。後遂稱夜讀為乙夜觀書,也稱作乙覽。如劉克莊詩:“學徒誰是單傳者,史稿曾經乙覽無?”(典見《杜陽雜編》)

112 鑿壁偷光

西漢匡衡少年時勤奮好學,因家境貧寒,夜讀無燭。鄰舍每晚點燭,但燭光照不到他家中。於是匡衡鑿穿牆壁,使鄰家燭光照入,以書映光而讀。由於刻苦攻讀,後來他終於成為西漢有名的經學家,以說《詩經》著名於世。漢元帝時還官至丞相,封樂安侯。後世就以鑿壁偷光為家貧苦讀之典,如唐駱賓王《螢火賦》:“匪偷光於鄰壁,寧假輝於陽燧。”唐獨孤鉉並有《鑿壁偷光賦》,稱頌此事。(典見《西京雜記》)

113 升屋讀書

南齊人江泌,家貧。他白晝斫木作屐為生,夜間以月光映書苦讀不輟。夜深月影斜移,乃手持書卷就月而讀,甚至因乏已極,竟從屋頂上跌墜,仍復再登。如此積年,學問大進。後齊武帝命他任南康王蕭子琳的侍讀。明人解縉詩:“江郎升屋得升堂。”升堂用《論語?先進》典,喻學業入門。“江郎升屋”即用江泌事。(典見《南史》及《南齊書?江泌傳》)

114 左圖右史

唐楊綰少聰慧。四歲時親賓宴集,各舉座中物,包括平上去入四聲者呼之。諸賓未言,綰應聲指鐵樹燈曰:燈盞柄曲,恰合四聲,一座皆驚。及長,好學不倦。史稱其常獨處一室,左圖右史,凝塵滿席,澹如也。形容其案前置滿書藉,沉浸其中,居所滿積塵灰,亦不以為意。後因以左圖右史喻積書盈室,可供研讀。如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敘》雲“乃設精舍,顏曰詁經,背山面湖,左圖右史”,即用此意。(典見新、舊《唐書?楊綰傳》)

115 坐擁百城

南北朝時後魏李謐,自幼好學,博覽典籍。平生無意於仕途,日以讀書遊覽山水為樂,屢徵不就,閉門絕跡,將家中財產都花在收羅書籍上,並細加審訂刪削,經其手訂的書達四千卷之多。他有一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而百城?”意思說:大丈夫只要擁有書籍萬卷,何必一定做南面而坐、管轄百城的長官。後因以坐擁百城喻人藏書之富與愛書的嗜好。(典見《魏書?李謐傳》)

116 夜詠達旦

顧愷之為東晉時的大畫家,亦工詩文,對藝術的追求往往超出常情,被稱為顧痴,時人以其才絕、畫絕、痴絕為三絕。安帝義熙間,他任散騎常侍,居處與謝瞻(著名詩人謝靈運的族兄)毗鄰。顧愷之常在夜間月下,反覆吟詠自己的詩作,謝瞻則常隔牆讚歎稱好。顧愷之見謝瞻賞識,吟詠愈力,樂而忘倦。時至夜深,謝瞻力不能支,昏昏欲眠,為不使顧愷之掃興,睡前特專請一人,代己與顧愷之應答。而顧愷之詩興方濃之時,竟毫不覺察,詠誦達旦而止。此事當時即傳為佳話,併為後世文人豔傳。(典見《晉書?顧愷之傳》)

117 孔壁

漢魯恭王劉餘口吃,不善言辭,性豪奢,肆意大興土木,建樓造殿,廣闢園林。漢武帝時,劉餘下令毀孔子舊宅,以擴建宮室。相傳因壁中有鐘磬琴瑟之聲,入未敢盡毀,其時,匠人在孔宅夾壁中發現《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古文經籍多種,全以先秦古篆書寫。後因以孔壁為收藏經典之所。如元柳貫《尊經堂》詩“濟南耆言出,孔壁發神秘”,明顧清《謁文文山祠》詩“貂蟬不改崖山制,金石惟聞孔壁音”,均用此事。(典見《漢書?魯恭王傳》、《說文解字敘》及《漢書?藝文志》等)

118 元日花雪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時右衛將軍謝莊因事下殿,積雪滿衣冠,回殿奏陳,武帝以為祥瑞,於是公卿並作花雪詩。花雪,即霰,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詩經》中“有先集維霰”之句,《韓詩》解“霰”為“英”,英即花瓣。沈約據以解作“花雪”。宋明帝《帝圖頌》“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簡文帝《謝東宮賜裘啟》“地卷朔風,庭留花雪”,均用此典。(典見《宋書?符瑞志下》)

119 立雪程門

禪宗二祖慧可初次參見菩提達摩(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夜間適逢雨雪交加。但他從師心切,不為所動,恭候不懈。至天明,積雪已沒及膝蓋。菩提達摩見其求道誠篤,終於收他為弟子,授予《楞伽經》四卷。唐方幹《贈江南僧》所云“繼後傳衣者,還需立雪中”,即詠此事。我國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傳不廣,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則為世所廣傳,即宋代學者楊時事。楊時被尊為龜山先生,通經史,能詩文。早年中進士後調官不赴,遠從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為師。一日往謁程頤,程頤方暝目而坐,楊時與同學遊酢侍立一旁。及至程覺醒,二人鵠立多時,門外積雪已一尺。謝應芳《楊龜山祠》詩,有“卓彼文靖(楊時死後諡“文靖”)公,早立程門雪”句,正指此。後遂以“立雪程門”喻尊師重道之誠。(典見《景德傳燈錄》、《宋史?楊時傳》)

120 一字詩

古代文人重視詩文語句的錘鍊,常常為了一句一字而反覆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詩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所謂“呤成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均極能表明詩人在語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詩僧齊己作《早梅》詩,前四句雲:“萬木凍欲折,孤根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詩成後,自覺尚不滿意,就求教於鄭谷,鄭谷將“數”改為“一”,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後人因稱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輝者為一字師。(典見《五代史補》

121 筆掃千軍

唐天寶十四載(755)春,杜甫曾作古風《醉歌行》,安慰落第歸來的從侄杜勤“暫蹶霜蹄未為失”,並讚賞其文章和書法:“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意言其文勢浩翰,章法雄渾。後因以“筆掃千軍”喻書法卓絕或詩文雄鍵剛勁。如元無名氏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中說:“韓吏部,李翰林,他兩個文施翰墨,筆掃千軍。”(典見《杜工部集》)

122 才高八斗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以善於刻畫自然景物著稱,是山水詩派的創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陳王,死後諡號思,故世稱陳思王。他的文學才能,為當時和後世所推重。所以謝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又對曹植作了高度的評價。後人因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隱《可嘆》:“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又唐徐夤《獻內翰楊侍郎》:“欲言溫暑三緘口,閒賦宮詞八斗才。”(典見《南史?謝靈運傳》,《釋常談》)

123 奪錦才

武則天曾遊洛陽龍門,下詔令眾臣賦詩,先成者賞賜錦袍。左史東方虯詩先成,武則天以錦袍賜之。未幾,宋之問詩亦成,武則天吟賞不止,以為宋之問詩高於東方虯,令人將錦袍從東方虯手中奪回賞與宋之問。後人因以“奪錦才”喻指才識超群之士。明高啟《謝賜衣》中“慚無奪錦才”句,用典本此。(典見《隋唐嘉話》、《新唐書?宋之問傳》、《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124 倚馬可待

東晉時桓溫率部北征,參軍袁虎隨行。袁虎因故失去桓溫信任,被免去參軍職。時軍中需發佈緊急文書,一時無人擬草,桓溫宣袁虎前來,令他倚在馬前立刻寫出。袁虎手不輟筆,頃刻立就,共寫了七張紙,洋洋灑灑,觀者無不驚歎其才,連桓溫也頻頻點頭稱賞。後因以“倚馬可待”喻文思敏捷。如李白《與韓荊州書》:“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125 七步成詩

三國時傑出詩人曹植,自幼富於才華,曾深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同母兄曹丕稱帝后,挾嫌猜忌,時加迫害。曹丕曾命他於七步中作詩,不成則行大法,曹植應聲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中以“煮豆燃萁”為喻,指責曹丕手足相殘。曹丕聽後深為慚愧。後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詩”稱人的文思敏捷。(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126 八叉成詩

晚唐詩人溫庭筠,詞藻豔麗,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唐代科舉重視詩賦律對,溫庭筠每入試作賦,只須叉手(兩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韻,故而人稱“溫八叉”。另說溫庭筠應試時,從不起草,往往雙手籠袖憑几,一吟即成一韻,故稱為“溫八吟”。後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縉《贈虞生》詩“文章倚馬待,詩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見《北夢瑣言》、《唐摭言》、《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127 擊缽催詩

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雖為皇室親貴,卻禮才好士,常在夜間邀集才人學士歡聚,飲酒賦詩,刻臘燭限時成篇,規定燭燃一寸,詩成四韻。時蕭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蕭文琰以為燒寸燭吟四韻並非難事,就與丘、江二人改為擊銅缽催詩。缽聲一止,詩即吟成。後因以“擊缽催詩”喻詩思敏捷。宋陳師道有“登高能賦屬吾儕,不用傳杯擊缽催”句,即用此典。(典見《南史?王僧儒傳》)

128 長安居大不易

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詩人,他年青時期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為了找名人揄揚、引薦,曾經攜詩卷,拜謁前輩詩人顧況。顧況見名刺,上書“白居易”,蹙眉作諧語道:“長安百物昂貴,居大不易。”旋展讀詩卷,其第一首為《賦得古原草送別》,起四句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句質而不俚,形象鮮明,富於哲理。顧況不禁大為讚許,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從此大為推薦延譽,白居易因之聲名大振,不久考取了進士。(典見《幽閒鼓吹》、《唐摭言》、《唐才子傳》)

129 探驪得珠

驪珠,古代傳說長於驪龍頷下,而驪龍又遨遊於九重深淵之下,甚難獲得,故價值連城。唐代中葉,元稹、劉禹錫、韋楚客等到詩人白居易家聚會,約定各賦《金陵懷古》一首。劉禹錫先成,於是白居易說:“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餘麟角何用?”於是三人均棄筆罷作。後遂以“探驪得珠”比喻吟詩作文能得命題精蘊。羅隱《謝鄭長官啟》“鏤筆才清,探驪介重”,即用此典。(典見《莊子?列禦寇》、《鑑戒錄》、《古今詩話》)

130 壓倒元白

唐寶曆間,宰相楊嗣覆在第宅大宴賓客,文士畢集,詩人元稹、白居易也被邀出席。席間,賓主賦詩唱和。眾賓客詩均已成,惟楊汝士苦苦構思,完篇最遲。其詩曰“隔坐應須賜御屏,盡將仙翰入高冥。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盡傳馨。當年疏傅雖雲盛,詎有茲筵醉醁醽!”元、白覽後大為歎服。楊汝士宴罷歸家,向家人大聲曰:“我今日壓倒元、白。”後人因稱作品超過當時名家為“壓倒元白”。宋人筆記載:范仲淹與章岷同賦詩,章詩先成,范仲淹覽後嘆曰:“此詩真可壓倒元白矣。”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中有“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句,亦用此典。(典見《唐摭言》)

131 馬遲枚速

西漢著名文學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為郎。後到長安,為漢武帝文學侍臣,枚皋不通經書,詼諧調笑,甚得武帝寵幸。常從武帝東,獵射嬉遊之際,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賦。枚皋才思敏捷,受詔即成,所賦甚多。同時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而佳於枚皋。梁代張率奉命作《待語賦》,梁武帝讀後讚道:“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於金馬矣!”金馬,漢宮門名。後因以“馬遲枚速”、“馬工枚速”或“馬遲枚疾”,喻文人才性各異。

132 擅場

後漢張衡曾作《東京賦》,賦雲:“秦政利觜長距,終得擅場。”以鬥雞場喻嬴秦以強勝弱,併吞六國,專拒一場。“擅場”一語,後遂引申為技藝才幹高超出眾,壓倒全場之意。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言吳道子之繪畫造詣出眾超群。唐駙馬郭曖,曾邀集文士聚宴,大曆十才子中之李端、錢起均在座。李端最先成,眾人稱妙,推為最工。時唯錢起不服,疑為預先有準備,要求李端以其姓“錢”字節為韻,即席再賦一首,李端援筆立成,較前所賦更工。郭曖遂奉名馬、金帛等為酬,時人皆稱是李端擅場。以後詩文評中,擅場一語,尤為習見。(典見《文選?二京賦》,《唐國史補》)

133 腹稿

初唐詩人王勃,少年時即有才名,後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被稱為初唐四傑。王勃詩風清新,為文也沉雄博麗,冠絕一時,著名的《滕王閣序》就是他的膾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更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傳說他寫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臥床,然後起而疾書,文不加點,一氣呵成,時人謂之腹稿。後常稱下筆前的構思為“腹稿”。清趙翼《不寐》詩:“老來無寐夜景清,聊營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見《唐語林》《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134 胸有成竹

北宋大作家蘇軾不僅詩詞文賦與書法各臻絕境,其繪畫亦卓爾成家。蘇軾之作畫,師法於其表兄湖州畫派開山人文同。文同字與可,以繪墨竹名世。蘇軾既師法文同,故深悉其畫竹之真諦,曾評繪竹之法,“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後遂以“胸有成竹”喻下筆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須有完整概念,成為常用口頭語。清沈德潛《說詩照會語》雲:寫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謂意在筆先,然後著墨也。即論此事。(典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135 口吻生花

唐著名詩人張祜,以擅作宮詞為世所稱。其《題金陵渡》絕句“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頗為時人傾賞。張祜平素作詩專心致志,耳目不旁鶩。當其苦吟覓句時,妻子家人進言全不答應。妻子責怪,張祜答道:“吾方口吻生花,豈恤汝輩?”後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詩得意,靈感方來。(典見《雲仙雜記》卷五所引《白氏金鎖》)

136 目送手揮

魏晉之際著名文學家嵇康所作《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四中,句雲“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目送歸鴻”,指眼睛追隨天空中的飛鳥;“手揮五絃”,指揮動手指彈琴。後因以“目送手揮”比喻寫作詩文書畫時的從容盡意,得心應手,妙意雙關。清人王士稹評作詩云“手撥五絃易,目送歸鴻難”,語即出此。(典見《嵇康集》)

137 擲地有聲

東晉文學家孫綽以文才著稱,曾作《遊天台山賦》,辭致精工,寫成後示友人範榮期,自詡:“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範榮期初猶不信,開卷披覽,每念至佳處,就讚歎說:“應是我輩語!”後因以形容辭章優美。如唐李嶠《賦》詩:“乍有凌雲勢,時聞擲地聲。”又以擲地稱人的才華之高,如宋王禹偁《重修山廟碑》:“慚非擲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孫綽傳》)

138 良金美玉

唐人張說與徐堅論文,嘗謂:“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用“良金美玉”比喻文辭的精美,也有比喻人品出眾的。如唐徐夤《避世金馬門賦》:“豈異嚴霜降處,難傷夫翠竹青松;烈火焚時,不損其良金璞玉。”又如,《宋史?黃治傳》述宋孝宗語云:“卿如良金美玉,渾厚無瑕。”或作“精金美玉”,如宋代文豪蘇軾《答謝民師書》“歐陽文忠公常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均用此典。(典見《舊唐書?楊炯傳》、《新唐書?王勃傳》)

139 洛陽紙貴

西晉作家左思,以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初不為時人賞識。後來左思攜此拜見當時的名士皇甫謐,皇甫謐閱後大為稱賞,親自為之作序,張載、劉逵也為《三都賦》作注,張華把左思譽為東漢著名辭賦家班固、張衡一流人物。班、張諸人均是當時文壇領袖,左思因此聲名大振,他的《三都賦》也為豪門富家爭相傳抄,京都洛陽一時為之紙貴。後人因常以“洛陽紙貴”形容文章的廣泛傳播或被人推重。元稹《和觀放榜詩》中的“都中紙貴流傳後,海外金填姓字時”一聯的上句,即用此典。(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左思傳》)

140 一字千金

戰國末年,秦相國呂不韋秉政,有家僮萬人、食客三千。他命門客各著其所聞,彙集為《呂氏春秋》一書。書成,呂不韋令公佈於咸陽城門,同時懸千金於其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千金。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懸千金以徵求意見。後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學作品或書法的造詣深湛。如梁朝詩歌理論家鍾嶸的《詩品》,稱讚《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典見《史記?呂不韋列傳》)

141 自出機杼

北魏車騎大將軍祖瑩,聰明好學,八歲便能誦讀《詩》、《書》。祖瑩讀書每每夜以繼日,父母親怕他積勞成疾,禁止他夜讀。古代燃火不易,祖瑩每藏火於爐灰之中,遣走僮僕,俟父母安寢後,獨自點燈燭夜讀,乃至通宵達旦。祖瑩後以才名拜官太學博士,與名士袁翻齊名。當時人稱:“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祖瑩為文重獨創,反對模擬剽竊,常謂:“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機杼,即織布用的梭子,是“織造”的代語。後因以“自出機杼”比喻詩文不依傍他人,能別開生面、匠心獨運。(典見《魏書?祖瑩傳》)

142 黃絹幼婦

東漢邯鄲淳作《曹娥碑》,蔡邕讀之,大加讚賞,因在碑側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語之意。因問記室楊修是否理解。楊修答道:“解。”曹操命楊修且不解釋,容他自作揣測。約行三十里後始解悟,乃命楊修記於別紙,修解說:“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妙’。外孫,女子也,於字‘好’。齏臼,受辛也,於字‘辭’。所謂‘絕妙好辭’也。”曹操所記亦同。嘆說:“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因“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是“絕妙好辭”的隱語,後人以省文,單取“黃絹幼婦”喻指文辭優美。唐黃滔《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黃絹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見《世說新語?捷悟》)

143 雕龍

戰國時齊人騶衍善談天地自然之事,雄辯恢奇,頗動人心,梁惠王待以上賓,平原君拂席為敬,燕昭王擁帚掃除而迎,均極為禮敬。稍後有騶奭,採騶衍之術以紀文,甚得齊王嘉賞,命為列大夫,專營高門大屋為居處,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賢士之名。國人因頌為“談天衍,雕龍爽”。後因以“雕龍”比喻善於文辭。如《後漢書?崔駰傳贊》說:“崔為文宗,世禪雕龍。”崔駰一家祖孫父子數代為文壇宗主,均以文辭名世。梁劉勰名作《文心雕龍》,亦取此意而命名。明蔡汝楠《寄華鴻山學士》詩:“才邁雕龍客,心齊失馬翁”,也用此典。(典見《史記?孟子荀卿傳》)

144 雕蟲篆刻

西漢揚雄長幹辭賦,曾獻《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賦於成帝。至晚年,悔其少作。他在《法言》一文中稱辭賦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的劣作。雕蟲篆刻,指“秦書”八體中的蟲書、刻符二體,為童子初學所習課目,故揚雄稱為“童子”之業,用以比喻雕章琢句是小技末道。後人貶斥辭賦,或表示自謙,亦常用“雕蟲小技”一詞。如李白《與韓荊州書》中,即有“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 語。(典見《法言?吾子》)

145 屋下架屋

東晉庾闡字仲初,作《揚都賦》,呈給當時掌政的庾亮。庾亮因與庾闡是親族,為了抬高這篇賦的身價,就說它可與漢代張衡的《兩京賦》、西晉左思的《三都賦》妣美。經他一推崇,人人競寫,京都為之紙貴。文學貴在創新,而《揚都賦》不過是摸仿之作,並無新意。因此謝安譏笑說:“此是屋下架屋耳。”同時人王隱也以“屋下架屋”評揚雄《太玄經》,譏其摸仿《易經》。故後人常以“屋下架屋”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複。如《顏氏家訓序》:“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146 傍人門戶

宋代文學家蘇軾喜戲謔,曾述一寓言云:桃符與艾人爭執,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說:“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爾?”桃符怒,紛然不已。門神解之說:“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閒氣耶?”桃符為古代懸於門上避邪的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四字,為後世春聯的前身,每年元旦更換。艾人為端陽節避邪之物,以艾草作成。端陽為五月,一年已將過半,故艾人譏桃符“已半截入土”。門神為門上驅邪之物,三者均著於門戶,故說“傍人門戶”。世指學問文章無獨立見解,詩文無獨創風格,追隨他人,不能自成一家者為“傍人門戶”,詩文評論中常用之。(典見《東坡志林》)

中國古代148個歷史典故,告訴你148個不一樣的啟示,值得品讀賞析

147 餘音繞樑

古代傳說:韓娥善歌,曾東行至齊,因中途斷糧,在雍門賣唱乞食,人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餘音繞樑”,迴旋不散,後遂用以讚揚歌聲之美妙動聽,使人難忘。晉張華《博物志》卷五作“餘響繞梁”。唐羅隱《中元夜泊淮口》詩“欹枕正牽題柱思,隔樓誰轉繞樑聲”,用典本此。(典見《列子?湯問》)

148 結草銜環

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報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成語“結草銜環”的典故不僅向我們講述了成就這美德的兩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是一亙古不變的天理。

“結草”的典故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撕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後,當天夜裡,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那女子的父親。我今天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無兒子的愛妾。魏武子剛生病的時候囑咐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把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銜環”典故則見於《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齊諧記》,楊震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楊寶憐之,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給它喂飼黃花,百日之後的一天,黃雀羽毛豐滿,就飛走了。當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並以白環四枚贈與楊寶,說:“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象這玉環一樣潔白無暇。”

果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誦。

後世將“結草”“銜環”合在一起,流傳至今,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於輔氏。壬午,晉侯治兵於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洛,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 (《左傳.宣公十五年》)

續齊諧記曰:“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後漢書·楊震傳》)

【延伸閱讀】

常用典故補遺

力士脫靴:形容文人任性飲酒,不畏權貴,不受拘束。

干將莫邪:比喻為寶劍,或比喻為良才美器。

大笑絕纓:這個典故用來形容為某一種可笑的事情而大聲發笑。

門可羅雀:比喻門庭冷落。

小時了了:稱譽兒童才華出眾。

馬革裹屍:表示為國捐軀的抱負和決心。

子路負米:表示奉養父母;或者為奉養父母而在外謀求祿米。

比干剖心:指忠臣因直言敢諫被害。

無絃琴:指沒有弦的琴,自尋樂趣;或者用來形容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用來表示弦外之情。

五年書:指書多。這一典故後來演化成“學富五年”,形容讀書多,學問深。

五斗折腰:表示清高、有骨氣。

太公釣魚: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中流擊楫:稱頌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日近長安遠:比喻嚮往帝都而不能到達,一般多寓有功不成,名不就,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實現之意。

毛遂自薦:表示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去幹某項工作。

風聲鶴唳:表示人在極度恐慌的時候,聽到與此無關的聲音,也非常緊張、害怕。

東山再起:比喻再度任職或失敗後恢復力量再幹,失勢後又得勢。

東施效顰:“效”是學的意思;“顰”皺眉頭。比喻弄不清別人的長處,胡亂模仿,結果適得其反,把事情弄糟。

東窗事發:指陰謀敗露,將被懲治。

半部論語: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些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夸父逐日:反映我國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和幻想,。後來人們用它表示不怕艱難困苦,堅定信念,通往直前,寧願犧牲也要達到目的的英雄氣概。

百步穿楊:比喻射箭技藝高超,並引伸為本領高強,能達到預期止的,決不會落空。與它有相似意義的典故是“百發百中”。

死灰復燃:原指失勢後重新得勢,現在一般指被消滅的惡勢力或壞思想重新活躍起來,帶有貶意。

吳下阿蒙:比喻學識淺薄。

床頭《周易》:形容有才能的人不輕易暴露,用讀書來消磨歲月,有時候也用來形容文人生病。

餘音繞樑:形容歌聲優美,使人回味無窮

車胤囊螢:比喻勤學苦練。

韋編三絕:形容勤奮好學。

網開三面:比喻實行仁政,恩及百姓;也比喻從寬自理罪犯,給罪犯一條棄舊圖新的出路。

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難得。現常比喻說話、寫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竹林七賢:比喻志同道合、放任不羈的文人。

名落孫山:指考試沒考取。

守株待兔:比喻有些人不想踏踏實實地工作,而希望僥倖地得到意外的收穫和成功;或者是比喻憑狹隘的經驗墨守陳規,而不能根據情況變化靈活辦事。

孫康映雪:表示勤學苦讀。

約法三章: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幾條,或訂立互相遵守的條約。

杞人憂天:指不會發生,毋須置疑的事或事物。

邯鄲學步:告誡人們千萬不要胡亂模仿別人,免得沒學會別人的東西,反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也忘掉了。

蘇武牧羊:比喻為忠貞守節,堅貞不屈。

蘇秦刺股:比喻勤學苦讀。

投筆從戎:比喻棄文就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

投鞭斷流:本來是形容自吹自擂,後來被用來形容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伯牙鼓琴:比喻樂曲高妙,或者朋友知己,心心相印。

伯樂一顧: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薦和賞識的重要作用。

忘年交:形容不分輩分不拘年齡而結成莫逆之交。

滄海桑田:原表示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現比喻世事翻覆,變化極大,或者是年歲久遠。

完璧歸趙:比喻把原物完整無缺地歸還本人。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當了高官,和他有關係的人都跟著得勢或得到好處。

雞鳴狗盜: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領,或者是一些不正當的小伎倆。

杯弓蛇影:比喻因錯覺而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杯羹之讓:指受人威脅、要挾,而用“分杯羹”、“分我杯羹”等來指從別人那裡分享利益。

畫龍點睛:形容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之處用神來之筆點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動有力。

畫餅充飢:比喻徒有虛名,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或者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

范蠡泛五湖:形容功成身退,避禍遠難;或用來形容歸隱江湖,心境閒適。

臥薪嚐膽:比喻刻苦自勵,不甘安逸,奮發圖強,立志為國雪恥。

岐路亡羊:比喻事理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

圖窮匕見:表示事情發展到了最後,真相或本意終究完全顯露出來了。

和氏之璧:稱譽人的德才之美,形容某物的質地純真。

周處斬蛟:常用來表示勇於除害自新的行動。

刻舟求劍: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某種事物的規律之後,辦起事來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空弦落雁:比喻箭藝或武藝高超。

項莊舞劍:比喻說話或行動表面上裝作和平無事,實際上想乘機害人。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形容無辜受到牽連,遭到禍害。

桃李滿天下:比喻培養人才的眾多。

荊軻易水歌:比喻訣別、離別。

南柯一夢:比喻人世間的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場夢幻,空歡喜一場而已。

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或背道而馳。

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極度驚恐時神經過敏,產生錯覺,稍有動靜就緊張。

指鹿為馬:常用來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管寧割席:形容節操高潔,不羨慕榮華富貴,有時候也用“割席”指朋友絕交。

狡兔三窟:表示留有餘地,有多種應變能力。

聞雞起舞:表示有志之士抓緊時間鍛鍊的奮發有為精神。

洛陽紙貴:用來稱頌作品深受群眾喜愛,風行一時。

將相和:表示先公後私、顧全大局的高深風格,也表示勇於改進的精神,後來表示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共同對敵。

破釜沉舟:表示拼死一戰,義無反顧。

捉刀人:借指某些英雄人物,有時候也用來指代替別人寫作文字的人。

晏子卜[挑選]鄰:指選擇好的鄰居,“晏子居”、“晏嬰宅”指狹小簡陋的住所。

笑裡藏刀:比喻表面和善,內心非常陰險狠毒。

乘風破浪:比喻志向遠大,不畏艱難,奮勇向前。

胯下之辱:表示有才能的人在未發跡時被人鄙視、嘲弄、遭受恥辱。

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貧窮,家中一無所有。

蕭何追韓信:比喻將有才能而離去的人追回來,並且加以重用。

夢筆生花:比喻文人才思大進,或者形容文筆秀麗俊逸。

掩耳盜鈴: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推敲:形容反覆研究措詞,斟酌字句;又可引伸為對某種情狀、思想意圖或問題的分析和研究。

懸樑苦讀:根據孫敬的故事概括出。比喻發憤讀書,刻苦學習。

望洋興嘆:喜氣洋洋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比喻辦事力量不夠,無從著手,缺乏條件,從而感到無可奈何。

望梅止渴:比喻從空想中得到安慰。

烽火戲諸侯:形容國君荒淫,因迷惑女色而亡國。

鴻雁傳書:指投寄書信或書信往來。

鴻鵠之志:形容志向遠大,而用“燕雀”指安於現狀、平庸無能的人。

漸入佳境:比喻境況一點點好起來。

盜泉寧渴:表示寧死也不接受不義之物,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形容不厭其多,越多越好。

朝三暮四:比喻主意不定,反覆無常。

董卓燃臍:形容朝中的奸臣被殺,罪有應得。

焚書坑儒:比喻為殘害文人的文化專制手段,或用野蠻手段毀滅古代文化,迫害文化人士。

鑿壁借光:[匡衡]以此來表示勤學苦讀。

程門立雪:強調尊師重道,誠心求學的精神。

智差三十里:形容才智相差很大。

焦尾琴:指精美的琴,或者用來比喻歷盡磨難的良才,未被賞識的寶器。

痛飲黃龍:表示收復國土失地的雄心壯志,而用“黃龍未飲”來表示 這方面的壯志沒有能得到實現。

渡淮橘成枳:說明小土環境等外部條件對改變人的性情的作用。

濫竽充數: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或者是以次充好,也可表示自謙。

塞翁失馬:表示雖然暫時受到損失,卻因此而得到好處;或用來比喻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精衛填海:比喻不畏艱難險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

虢滅虞亡:比喻相鄰兩國相互依存,利害相關。

潘妃金蓮:形容美人的小腳;或者形容美人步態的佳美。

鶴立雞群:形容儀表出眾或品質、才能高於一般人。

螳臂當車:比喻力單勢弱,不自量力,必然失敗,帶有貶意。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比喻或警告目光短淺,只想為了眼前利益損害別人,而不知道有人跟著算計他的人。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