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療保障局開會了,傳遞藥品集采政策信息

国家医疗保障局开会了,传递药品集采政策信息

藥品集中採購,歷來是一個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熱點。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近日,業內流傳一份《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召開藥品集中採購工作座談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顯示,國家醫療保障局召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廣東等省及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城市的負責藥品招採行政部門相關負責人開會了。

《通知》也傳達出了“下一步醫保目錄內抗癌藥省級專項採購和國家組織開展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工作”的動向。

国家医疗保障局开会了,传递药品集采政策信息

1

國家醫療保障局主導招標,將有什麼變化?試點工作將如何開展?

有觀點認為,試點城市、醫聯體(醫療機構)的採購參與度將繼續強化,但分類採購的思路仍將沿續。 對於抗癌藥、用量大的專科用藥,有可能會以試點方式開展批量採購,用量少及部分獨家將開展議價確標或談判。同時,備案採購、撮合交易、詢價採購將呈現常態化。

換言之,醫院將擁有采購的話語權和決定權,尤其是在臨床路徑與按病種付費的背景下,資源利用控制將更加嚴格,講究療效確切的同時醫院將主動參與成本控制。

還有觀點認為,國家醫療保障局主導的招標,肯定不是僅僅以價格為考量,而是在保證醫藥品質量的原則下,考慮性價比。

國家衛健委體制改革司監察專員賴詩卿不久前在某公開會議上提到,“按病種包乾付費是國際流行的住院費用支付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藥品耗材檢查化驗都是醫院的成本,醫保購買的是醫療服務,不是某個具體的藥品。”由此看來,醫院選擇的藥品,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最貴的。高價格、高回扣的藥品,自然就沒了生存空間。

2

醫保控費已成為常態化

藥品集中採購,歷來是一個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熱點。

隨著2015年7號文及70號文的推進,藥品集採從整體上來看,在保障藥品供應、滿足醫療機構臨床需求、促進醫藥產業水平提升等方面有了明顯進步,但同時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藥品招標主體不分離,藥品集中採購手續繁雜(紙質網絡申報材料要求多、各種CA、保證金收費不合理等)、唯低價是取加劇惡性競爭、市(縣)藥品招標次數頻密、帶量採購不能落實、醫院拖欠貨款等現象仍然屢禁不止。一味降價的後果,並沒有實現多贏的局面,反而導致了各種不滿意的聲音出現。

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接手藥品招標採購,一方面體現了“誰付費、誰操盤”,另一方面,也是在現實醫保資金池的水平下,兼顧不同用藥水平和產業情況,採取藥品中標價格與醫保支付標準緊密捆綁的方式,分層次合理補償,以實現相關利益最大化。

可以預見,隨著各地醫保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伴隨而來的醫保資金吃緊,醫保控費已經成為常態化。接下來,在國家醫療保障局接管藥品招標的背景下,無論是藥品集中採購方式還是醫保支付方式,還會有不斷探索與嘗試。尤其是醫保支付方面,預付制的加速推進,將使醫生的大處方、大治療將會得到明顯遏制。

——大家都在看——

倒計時27天|第五屆中國縣域衛生髮展論壇即將召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