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只“卖情怀”的电影,为什么还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后来的我们》

一部只“卖情怀”的电影,为什么还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一部只“卖情怀”的电影,为什么还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一部只“卖情怀”的电影,为什么还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十年前,见清和小晓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在北京打拼,并开始了一段相聚相离的情感之路。十年后,见清和小晓在飞机上再次偶然重逢。命运似乎是一个轮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线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终有“然后”。影片运用彩色的影调来回忆过去的美好与幸福,用黑白色调演绎现在只能怀念过去、失去此次的遗憾。


一部只“卖情怀”的电影,为什么还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一部只“卖情怀”的电影,为什么还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电影结尾处,字幕浮现影片改编自刘若英自己的小说《过年,回家》,在这个故事中爱情只是两个人相处模式的一部分,对于家的意义,以及背离家乡的疏离感也是她所想要表达的命题。田壮壮老师扮演的见清父亲也是非常到位的,深情演绎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父亲默默的爱。
一部只“卖情怀”的电影,为什么还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有网友吐槽,这是一部卖情怀的作品,电影的剧情各个方面没有一点是成功的,我觉得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每一个电影制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而对于电影的评价,这也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欣赏能力和水平,不要一味听别人的感受,自己要真真切切的体验。

很多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相似的经历,所以他们才会懂得失去的遗憾与无奈,才会更加珍惜眼前人。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一部只“卖情怀”的电影,为什么还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