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企穩,但不宜將6.7的波動區間絕對化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企穩,但不宜將6.7的波動區間絕對化

7月2日至6日當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由6.6166下調至6.6336,累計下調170bp。上週在岸即期匯率由6.6246降至6.6480,累計貶值234bp。離岸市場即期匯率由6.6353降至6.6622,累計貶值269bp。

一籃子貨幣方面,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均出現下降。根據外管局公佈的數據,在2018年6月22日至6月29日期間,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由97.38降至95.66;參考BIS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由100.64降至99.00;參考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由97.64降至95.89。

上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先跌後漲,大致呈倒V型走勢。具體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上週一至週二延續自6月中旬以來的下跌趨勢,盤中一度觸及6.72,接近去年9月底水平;週二午後,人民幣匯率快速收復失地,當日尾盤即恢復至接近周初水平;此後,人民幣匯率維持震盪走勢,上週三至週五圍繞6.64一線上下波動。

在上週人民幣匯率走勢上,央行官員的表態起到了關鍵作用。7月3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央行將繼續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運用已有經驗和充足的政策工具,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的調節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香港出席“債券通”週年論壇時也表示,有信心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這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反轉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自6月中旬以來,在美元指數並未表現強勁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可視為一輪補跌行為。其觸發因素包括:一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而我國貨幣政策趨於邊際放鬆,資金面的寬鬆使得我國國債利率持續下降,中美10年期國債利率收窄至約66bp,較6月初下降7bp;二是5月數據顯示需求增長有所放緩,貨物貿易順差收窄,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三是中美貿易摩擦呈逐步升級態勢。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幣極易形成下跌慣性,進而出現超跌。而一旦人民幣單向貶值預期強化,下跌通道打開,將迫使央行再度動用逆週期因子以及資本管制等工具干預匯率市場,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將因此受阻。因此,在人民幣匯率基本回復至均衡水平之際,央行官員出面穩定市場情緒,加強市場預期管理恰逢其時。從效果來看,此次央行官員表態立竿見影,有效穩定了市場情緒,及時遏止了人民幣順勢下滑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場有觀點認為由於央行在匯率下跌接近6.7時發聲,因此猜測6.7為官方匯率底線。實際上,央行在各種場合曾多次提及“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合理均衡水平”的要義在於匯率在充分反映經濟基本面以及外匯供求關係的基礎上保持雙向浮動,而不應將其簡單理解為匯率波動區間的絕對化。

在有效遏止人民幣超跌趨勢後,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波動將回歸理性。短期來看,美國經濟穩健向好,對美元指數形成支撐,因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在現有相對水平上維持雙向波動態勢,同時不排除若美元指數強勢上行人民幣相應貶值的可能。(任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