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釋放積極信號 A股吃下「定心丸」

作為金融監管的最高機構,金融委未來的工作導向備受關注。會議釋放出的信號顯示,對防控金融風險信心十足,這對於A股中長期的穩定與發展無疑是個利好。

日前,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金融委”)成立並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等相關工作。會議釋放出的信號顯示,對防控金融風險信心充足。分析人士指出,這對於A股中長期的穩定與發展無疑是個利好。

去槓桿不搞“一刀切”

會議主題圍繞“防風險”展開,分析了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運行情況,審議了金融委辦公室提出的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部署了近期主要任務。

本次會議研究了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發揮好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重點工作。

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表示,具體來說,“推進金融改革開放”是回應外部增長環境變化;“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是重申貨幣政策總基調不變;“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是針對信用環境的新情況,重申由“合理穩定”向“合理充裕”的積極轉變;“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是定調金融去槓桿執行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是新增的提法。

聯訊證券研報顯示,關於流動性,過去政策面更多關注的是金融機構、實體經濟的流動性,而此次提出要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表明政策決策層或對股市流動性問題有所關注。此外,監管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表明前期較嚴的金融監管可能會根據實際的金融經濟形勢做出一定鬆緩的調整。

與此同時,會議認為,黨的十九大以來,監管體系建設和金融風險處置取得積極成效,結構性去槓桿有序推進,高風險金融業務收縮,一些機構野蠻擴張行為得以收斂,金融亂象得到初步遏制,市場約束逐步增強,市場主體心理預期出現積極變化,審慎經營理念得到強化,金融運行整體穩健。

對於“結構性去槓桿有序推進”,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表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監管層將更多注重結構性去槓桿,避免過度使用在總量層面‘一刀切’的去槓桿措施。”

郭磊亦指出,結構性去槓桿是指中國各部門槓桿率不同,高槓杆主要集中於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這是去槓桿的重點;民企和居民部門槓桿率並不高。“結構性去槓桿”意味著政策要區別對待,不能總量上“一刀切”。

統籌協調性增強

會議決定,金融委將定期召開全體會議,不定期召開有針對性的專題會議,統籌研究協調金融領域相關事項。

統籌,意味著對全局把控度的加強。作為金融監管的最高機構,金融委未來的工作導向備受關注。

此前,在2017年11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及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確定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性質及主要職責: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發佈的研報顯示,未來金融委的重點工作在於金融改革發展和監管,將主導政策方向。整體而言,金融委未來的工作導向是功能監管、行為監管,此前的機構監管將被取代。

就新一屆金融委的構架而言,明確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網信辦、公安部、司法部和最高法院七部委作為協作部門。對此,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金融穩定監管的協同性大大提高。”

馬駿認為:“與過去的‘一行三會’協調機制相比,金融委的協調能力更強,更有權威,參與方也更全,有助於避免不同監管部門各自出招和由於監管疊加而人為導致流動性過度緊縮乃至市場恐慌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委的成立,也是由於在當前,金融行業分業監管模式對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無可奈何”這一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中信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明明債券研究團隊指出,行政級別相同的各部門對其他部門只具有建議權而無行政命令權,部門間的協調溝通與聯合執法涉及眾多的法律法規,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巨大,效率低下,監管信息無法及時共享。而分業監管下,監管部門無法監測資金的真實流向,極易引發金融風險的跨行業、跨市場傳染,更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對A股中長期利好

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迴旋空間廣闊,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對此充滿信心,下一步各項工作都將按既定方案有序推進。

金融行業最高規格“喊話”,防控風險信心充足,得此信號釋放,人民幣與A股接連吃下“定心丸”。

從中長期來看,對A股是利好因素。受訪機構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新一屆金融委召開首次會議且成員悉數亮相,體現了我國全力打好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堅定信心。從會議來看,今後3年,我國將一如既往地保持並推進結構性去槓桿的決心與計劃,股市去槓桿亦是重要的部分之一。監管的協同性在增強,預計關於A股市場的制度改革與創新力度也會不斷得到增強,這些都是有益於A股中長期的穩定與發展的。”

西南證券研報顯示,經濟去槓桿、中美貿易戰以及資本市場制度變革(CDR等)是影響A股運行的三大關鍵因素。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市場都會隨著這三大因素的起伏而變化。此前,這三大因素不斷激化,對市場形成了負面衝擊。而隨著三大因素影響的階段性放緩,市場也進入一段難得的反彈窗口期。

A股7月有望打出“翻身仗”。平安證券認為:“市場估值已經進入合理和中低位區間,顯示股票市場風險已經大幅下降,未來股票資產的吸引力在上升。”

此外,隨著匯率的逐漸企穩,未來人民幣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將獲得提升。花旗銀行個人金融銀行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部主管吳晶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而言,我們預計下半年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值為6.6,人民幣單向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