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宗懟朱嘯虎,不是玻璃心就是純炒作!

王學宗懟朱嘯虎,不是玻璃心就是純炒作!

社群商業觀察(QHsuperhi),號稱要“透過社群,看透商業本質”。

朱嘯虎與王學宗,這兩位中年男人的PK,如果從商業的角度去分析,本質上就是一群人與另一群人的PK。

朱嘯虎,70後投資人。王學宗,1966年生的創業者。他們之間的吐槽,成為這兩天創投界的“頭條”。

事件經過

12月20日上午,王學宗在朋友圈吐槽稱遭到了朱嘯虎的鄙視:朱嘯虎不投60後創業者,只願投資八零九零後。並稱某些投資大佬“小人得勢,公開年齡歧視,毫無教養。這是病,得治。”

王學宗懟朱嘯虎,不是玻璃心就是純炒作!

王學宗懟朱嘯虎,不是玻璃心就是純炒作!

王學宗的朋友圈發出後,陸續在朋友圈及微信群發酵,成為了投資圈及自媒體圈子的一個小熱點。王學宗以揭露投資行業潛規則的心態自居,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紛紛對朱嘯虎這類投資人的做法表示不滿。也有人理性的認為,朱嘯虎只是說了實話或者對項目不感興趣而已。

12月21日,朱嘯虎疑似對“歧視60後創業者”的質疑做出回應,他在其微信朋友圈分享滴滴程維致謝車主和司機的內容時評論稱:“最大的正能量是懂得感恩。我個人投資的項目中,迄今為止回收現金第二多的是一位50後創業者。”

“這些優秀的創業者不僅為投資人創造了豐厚的回報,更在商業創新,企業管理,格局胸懷方面是良師益友。沒有這些優秀的創業者,我們投資人什麼都不是!作為投資人最大的榮幸就是能和這些優秀的創業者成為一輩子的兄弟!”

王學宗懟朱嘯虎,不是玻璃心就是純炒作!

看得出,朱嘯虎此舉也算是給自己“危機公關”,不能真被打上“有年齡歧視”的標籤,潛臺詞是:投50後的項目回報這麼高,你60後有好項目怎麼會歧視呢?

本質分析:“人生得意”遭遇“玻璃心”

關於朱嘯虎有關的言論PK,這不只頭一次了,朱嘯虎也確實是比較高調的投資人。對於王學宗對朱嘯虎的質疑,我們無法在感受當時的語境和現場,因而無法簡單評判對錯。

然而,通過各自朋友圈以及媒體採訪報道流露出來的言語間,我們可以窺見熱鬧背後的一些本質東西。

社群商業觀察認為,這個事情不過是朱嘯虎的“人生得意”遇上了王學宗的“玻璃心”而已。

1、朱嘯虎為何人生得意?

根據媒體報道,自2005年成立以來,金沙江創投共募集10期基金,募集金額約15億美元,期間共投資了208個項目,累計投資額約為70.48億元。其中57%進入了下一輪融資,45個項目估值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退出方面,IPO退出6個項目,併購退出7個項目,股權轉讓退出3個項目,回購(包括MBO)退出2個項目。

關鍵是,朱嘯虎投資了包括滴滴出行、餓了麼、ofo小黃車、去哪兒、映客等眾多明星項目,江湖人稱“獨角獸捕手”。

這些成功的案例加持,朱嘯虎高調起來就是自然了。再加上他那張言論“漂浮不定”的嘴,自然令他成為了投資圈的網紅。如果沒有一點投資成績,出來嗶嗶肯定早就遭雷劈了。

但是,他的一系列言論,會讓人覺得還是有那麼一點“得意忘形”。

針對共享單車,他先是在朋友圈與馬化騰撕ofo和摩拜誰好,後來又說“共享單車要合併才行”,後來又在一次演講中大談:“我為什麼投ofo而不是摩拜”。最近,他的言論又有了變化,他說:ofo和摩拜打消耗戰沒意義,需要大智慧大格局,只有合併才能盈利。

這其中,朱嘯虎的感覺就好像ofo創始人和其他投資人不存在一樣,直接為企業做起了主來。真的會讓人覺得有點過。

這不,就在12月18日,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一場論壇上公開發表了最新的觀點。他表示,競爭對行業一定是好的,並且競爭永遠不會消失。他還說:“作為創業者,非常感謝資本,因為資本助力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

王學宗懟朱嘯虎,不是玻璃心就是純炒作!

顯然,戴威對合並的言論,回應的非常禮貌而委婉。

前幾天,朱嘯虎還說“無人貨架不會盈利”。社群商業觀察預測,辦公室作為人們工作生活的核心場景,巨頭爭奪是必然的,估計朱嘯虎往後還得改口甚至入局投資。

20日上午,朱嘯虎在一個論壇上表示:自己最討厭的創業者是,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的創業者。

不知道這懟的是王學宗,還是“不聽話”的戴威。

回過頭來看,朱嘯虎最新的疑似回應,言語溫和的許多。完全不像其一貫的“精明、敢言、甚至有點粗魯”。

2、王學宗的“玻璃心”

即便我們默認了朱嘯虎的“不投60後”和“打斷自己的介紹”是無禮的,是歧視60後。但社群商業觀察認為,朱嘯虎這種類型的投資人,其實是投資圈的普遍現象,他們不是慈善家,他們見你也只是在尋找可以幫助其掙錢的獵物。

他們為何要去耐心聽一個自己不感興趣或者不懂的項目呢?投資人也沒有必要對創業者好言好語,找不到理由有這個必要。有的善良的語言,在創業這件事情上往往會害了創業者。

而作為創業者,你去找投資人,起碼在大方向上應該找對吧,朱嘯虎投2C的項目多,你一個2B的項目去上他的課幹嘛?再加上,很多2B的項目,前期靠業務都可以做起來,並不需要一開始就大規模拿錢去打仗。如果自己的項目或者業務能力很好,幹嘛非要去找投資呢?

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遭到了投資人的非常待遇,社群商業觀察認為也是很正常的。碰了一鼻子灰,怎麼看都有點自找的感覺啊。而反過來把這個事情大書特書,那就有點玻璃心了。

為何說這是玻璃心?

王學宗,據說15歲就考上清華,21歲師從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TERN等英美經濟學家,獲哈佛大學經濟系主任DwightPerkings教授簽發的研究生畢業證書。

百度百科顯示,他曾任國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副處長,四川省綿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兼招商局局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總經理、杉杉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科潤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除了是聯友電訊董事長,王學宗還現任北京創業板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曾任四川湖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大致的意思是:我這麼厲害,我還花了10萬塊,你居然還不待見我?

話說是: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哪有學得來的創業,哪有混的來人脈?

顯然,王學宗對自己被朱嘯虎接納的預期過高。王學宗還說對方拉黑了他,人家不喜歡你啊,為什麼就不該拉黑你呢。

真不是替朱嘯虎說好話,想必朱嘯虎也不需要。他這樣一個在互聯網風口浪尖捕捉最優最新商業模式的投資人,一針見血的直接的講出自己的觀點並沒有什麼毛病。

儘管在情理上來講,人和人之間是該溫柔禮貌相待,可是冷靜下來後想:溫柔禮貌對大家有用嘛?創業是能夠憑和和氣氣、鼓勵能夠搞得定嗎?不能!

王學宗遭遇的事情,想必很多創業者都經歷過。但更多人選擇了自己做該做的事情去了,而王學宗選擇了要為創業者鳴不平。

道理卻很簡單,你再厲害一個人,總會在趨勢面前被落下,年輕才代表著未來嘛,總會遭到嫌棄。每一個變老的人,都會眼睜睜的看著年輕人在成長、在追趕,甚至必然會超過自己。這是規律。每個人唯一可做的是,在自己適合的道路上,讓自己變得更強。

顯然,這是一種人生得意後的忘形和一種弱弱的玻璃心,輕輕的撞了一下腰。

但是,“人生得意”和“玻璃心”之間,本是殊途同歸的,並沒有必然的界限。一個順風順水的人,自然越來越覺得自己都對,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有權利去“直接、粗暴”。這是人之常情,不少人都經歷過。當某一天,一個超出自己想象界限的人,出現在自己面前,全方位秒殺了自己,內心就可能和玻璃一樣碎了一地。

從這個角度看,現在正牛逼哄哄的人,如果自己修煉不成高人,離玻璃心也就不遠了。而一個正處在玻璃心狀態的人,恰恰是自己也曾經歷過人生得意,只是還沒有跳脫“過去的自己”而已。

3、如果沒有玻璃心,那更像是一次有目的的炒作。

儘管王學宗已經很厲害了,可是沒有人知道他,也不會有太多人知道他的2B創業公司聯友電訊。

據鉛筆道的報道,王學宗是在看了寫袁立的一篇文章《蔡照明:袁立的對裡面,很強大》,經歷過一番情緒的掙扎後,才決定要揭露朱嘯虎的。

鉛筆道報道中說,王學宗甚至想象了發佈之後可能的影響:“朱嘯虎圈內影響力不知道有多強大,他可能會在網上黑我或者在投資圈封殺我。”“去他媽的!發!” “袁立敢說,我也敢說,我也非等閒之人。”

在社群商業觀察看來,如此的情緒走向,更像是利弊權衡:反正朱嘯虎也不會投資我,他封殺我但不可能封殺不喜歡朱嘯虎的投資人。更重要的是,一下子就有人知道了他和他的項目。

然後把這種現象提升到行業潛規則角度,製造出一個矛盾“歧視60後創業者”,那些不創業的人或者遭受過投資人“奚落”的人,自然就會站到了王這一邊。犧牲一撮人,討得更多人的支持,這事兒可以幹。

況且朱嘯虎是一個風頭正勁的投資人,揩油不出名的人,揩了也沒用。活生生的機會擺在面前,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我們沒有實錘證明王學宗就是想炒作,但是這是一種合理的猜測邏輯。同樣,我們也沒有充分的事實可以證明,朱嘯虎不投60後就一定等於歧視60後創業者。

這樣完全可以是一種投資選擇的自由。

想來想去,找不到兩者的必然關聯。反倒是,在“人生得意”、“玻璃心”、“炒作”這條脈絡上,更能還原他們的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