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動智行All in, 賦能汽車產業巨變前的黎明

從電動汽車到電動超跑,從人工智能到自動駕駛,從充電樁到蓄電站……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汽車行業正處於鉅變前的黎明。

2018年必將是全球汽車行業變革的大年,可以說是一個電動車行業的“奇點”時刻。在這一年中,可以期望的大事件有:特斯拉Model 3真正實現量產;中國的國家補貼開始遞減,電動車市場化提升;技術升級,區塊鏈技術開始進入電動車“大腦”;中國的第一款高端電動車——蔚來量產上市;中國車企開始領跑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榜……

凌動智行All in, 賦能汽車產業鉅變前的黎明

壹·產業鉅變呼之欲出凌動All in智能出行

在黎明開啟的當口,又有一家老牌科技公司以All in的姿態加入了這場產業變革的浪潮,這就是凌動智行。

1月10日,網秦宣佈其子公司凌動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凌動車機升級車腦的路線圖,將會整合AI與區塊鏈應用及技術。1月22日,網秦宣佈董事會批准公司改名為“凌動智行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由NQ改為LKM),新的公司使命在今後,將定位於“通過品質出行服務來重新定義車輛在人們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凌動車腦——CarBrain將是凌動智行加入電動汽車浪潮的核心產品,它致力於為汽車製造商的前瞻性變革搭建平臺,並持續提供互聯、安全、雲服務和移動性保障。

在此前,智能車載平臺凌動LinkMotion已經為包括蘭博基尼等汽車產業高端大場提供了200餘個項目服務。

凌動智行All in的時間點,恰逢電動車技術革命的十字路口——整個汽車行業,正在迎來“車機”向“車腦”轉變的關鍵時刻。

電動汽車的出現,其實並不比iPhone晚,甚至還要早很多。但和手機比起來,電動汽車的進化速度可以說就是龜速了。然而,近三年以來,搭乘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東風,電動汽車正在“電動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進化路線上實現著快速技術迭代。

電動化讓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發生轉移,這一點在特斯拉身上已經得到了非常全面的體現。而在電動跑車開始量產、電動卡車正在路測的背景之下,電動汽車行業自身正在發生著比動力系統革命更為深刻的變革,這種變革集中體現在汽車的“大腦”上面。

實際上,在2017年之前,已經有包括科大訊飛這樣的人工智能名宿,開始深度切入汽車行業,對人車互動系統的承載器——車機進行技術變革。

但質變性質的技術變革則發生在2017年,2017年也被稱為電動汽車“自動駕駛”之年——作為交互界面的車機開始向一輛汽車的“大腦”角色進化。

2016年末,在自動駕駛領域積累最深厚的谷歌,將自動駕駛部門拆分並命名為Waymo。如今,在加州,無論是谷歌的大本營Mountain View,還是鳳凰城或者奧斯汀,都隨處可見谷歌無人駕駛車的身影。數據顯示,在截至2017年11月的一年期間,Waymo在加州自動駕駛里程為35萬2545英里,脫離僅63次。此外,Waymo還在超過24個美國城市展開測試。

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在最近發佈了最新的2017年度自動駕駛車輛脫離報告,谷歌旗下自動駕駛Waymo和通用汽車自動駕駛部門Cruise在行駛里程以及脫離數據方面遙遙領先,中國的百度也在憑藉Apollo系統迎頭趕上。

自動駕駛技術的破冰,本身就是“車機”向“車腦”變革的標誌,這種質變也為凌動車腦開闢了一片廣闊的藍海。

這是因為,無人駕駛技術讓所有人都變成了乘客,汽車也從代步交通工具轉變為一種可容納各種服務的“第三空間”。進而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車內體驗,個人汽車的設計重點也將從之前以駕駛員體驗為中心轉變為以乘客體驗為中心。

這樣的轉變,必然導致交通運輸將如同現在的信息傳輸網絡一樣,成為一種隨處可得基礎服務,即MAAS( Mobility as a Service)。

凌動智行All in, 賦能汽車產業鉅變前的黎明

除了以上的技術躍遷,各種信息都表明,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即將在2018年實現有機結合,推動某些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而凌動智行發佈的《凌動車腦白皮書》中,也透露了從車機到車腦的演進將如何整合AI和區塊鏈的應用和技術架構相關內容。

早在十年前,“汽車是最大的移動終端”的聲音就已經出現,但十年過去了,這種預見還沒有實現,原因就在電動汽車產業只是完成了動力系統的革命,“車機”還沒有進化成“車腦”,辦公室與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間”假設在汽車上還不成立。

而站在2018年向前遠眺,以凌動智行為代表的出行服務提供商,將會正式賦能這一預言早日成真,正如凌動智行董事長所言:

“我們不造汽車,傳統車廠已經把汽車造的很好了。我們要做的,是重新發明這輛車。”

貳·中國電動車市場化提速掘金第三空間智能互聯

由以上梳理不難看出,在“電動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電動汽車進化路線圖上,其實自動化與智能化幾乎是同步的。

這也為電動汽車產業的市場大爆發提供了契機。

眾所周知,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把美國甩的越來越遠。而在2017年中國已經成為最大電動車消費市場的基礎上,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行業以及凌動智行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勢必會迎來廣闊的市場機遇。

特別是後者,因為既然汽車已經朝著“最大的移動終端”進化,那麼誰能利用技術來提供微信一樣提供入口級的全面服務,誰就能在新的汽車產業中立於不敗之地。

凌動智行All in, 賦能汽車產業鉅變前的黎明

以O2O出行服務為例,這是一個千億規模的市場,也是未來“第三空間”內部最具商業價值的服務入口。

而隨著互聯網出行服務的競爭飽和以及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用化落地,共享的出行服務將會越來越普惠便捷,自購車用戶將減少,未來只提供基本出行運輸的服務將進入低毛利期,而車內與用戶之間的增值服務會成為圍繞智能汽車的新利潤增長點。

而凌動智行正是看準了這一機會,在2018年的開端就制定了基於出行場景的深度定製戰略,此項戰略包括了定製車輛,自建車隊,以及打造軟件、硬件與服務一體化等商業計劃。

凌動智行All in, 賦能汽車產業鉅變前的黎明

技術、資本與政策,是一個行業變革或者爆發的三大推動力量。

在技術層面,如上所述,整個電動汽車行業正在經歷從“車機”到“車腦”,自動化與智能化雙雙技術躍遷的歷史階段;在資本層面,電動汽車產業與車內智能互聯產業,在近年來一直都是資本聚集之地;而在政策層面,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也正迎來第二波重大利好。

2018年1月初,國家發改委發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 本次發佈的徵求意見稿以2020年、2025年、2035年為三個時間節點,並以此對應三大戰略願景。文件中提出中國要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佔比達到50%,積極引導資本加大支持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臺。

這是個什麼樣的願景?據該文件描述,到202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會基本形成。智能汽車新車佔比達到50%,中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重點區域示範運行取得成效。

這一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戰略發佈,必將為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爆發提供巨大推力,特別是為凌動智行這樣定位於打造“車腦”和智能出行服務平臺的廠商,開闢出一塊前景廣闊的藍海。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由史文勇擔任董事長,疑似與凌動智行有關聯的元心科技,在2月3日還迎來了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和市長陳吉寧的調研。

這不免讓人好奇,賦能電動汽車產業變革的凌動智行,會成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實施後第一個吃螃蟹的非整車製造企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