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舊石器時代中期

距今約13萬~3.5萬年前

經過100餘萬年的發展歷程,至舊石器時代中期,猿人已進化為現代人類的祖先一智人。他們仍然打製石器,開始製造骨器,並開始生產複合工具。在泥河灣盆地中生活的侯家窯—許家窯人大量獵取野馬野驢,用火取暖和烤制食物,是這一時期人類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侯家窯—許家窯遺址發掘現場

20世紀70年代發掘現場。侯家窯——許家窯遺址發現於1973年,後經多次發掘,出土了17件人類化石、數萬件石製品和大量動物化石。石製品中狩獵用石球數以千計,是全世界出土石球最多的舊石器遺址。遺址年代為距今約10萬年前。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侯家窯—許家窯遺址出土的人頭骨化石

侯家窯—許家窯遺址出土了17件古人類化石,包括頂骨11件,枕骨2件,下頜枝、左上頜骨(附牙齒)各1件,牙齒2枚。頭骨骨壁非常厚重,頂骨彎曲度總體上介於北京人和現代人之間,枕骨圓枕不如北京人突出,上頜骨粗壯,牙齒粗大,齒冠嚼面紋理複雜。基於上述特徵,許家窯人應屬早期智人類型。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野馬牙齒

侯家窯—許家窯遺址發現的馬牙化石多達4000餘枚。其至少代表了130匹野馬和90頭野驢,加之遺址內發現了大量可能用於捕獵的石球,所以推測上述動物應是許家窯人的主要獵食對象。狩獵活動在許家窯人生產、生活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們通常被稱為“獵馬人”。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野馬肢骨

野馬的體型與現代馬很相似。侯家窯—許家窯遺址出土的動物化石中,未發現一具完整的骨架,甚至連一個完整的頭骨也沒有找到。這些動物的骨骼,多數屬於幼年和老年個體。泥河灣盆地舊石器時代中期、晚期很多遺址都出土過野馬化石。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刮削器

侯家窯—許家窯遺址出土的石器類型主要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錐、砍砸器和石球,其中刮削器、石球數量最多。除石球外,個體均較小。原料均為就地取材,以石英、燧石為主。採用錘擊法進行打製和加工。

刮削器在舊石器時代各階段都有,數量也最多。刮削器具有刮、削、鋸、切割及刨等多種功能,不但可以用來加工柔軟的動物皮、肉、脂肪以及新鮮植物的根莖和枝葉,還能用於製造木器、骨器等其他工具。按刃緣形態有直刃、凸刃、凹刃等多類,這三件分別為凹刃、直刃和凸刃刮削器。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尖狀器

尖狀器具有通過尖端進行切割的功能。既可以用來剝割開動物的皮肉,也能挖掘和切割植物的根莖。其製作方法為從石片的近端沿兩側邊緣向遠端加工成尖。侯家窯—許家窯遺址出土的尖狀器數量不多,器物不大,最大的重13克,最小的僅1克。按尖部可分為正尖、角尖和喙尖等多類,這件為正尖尖狀器。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雕刻器

雕刻器可以用來進行刮、鑽、開溝挖槽等。器型較小,重在1~7克之間。均在石片的遠端加工出刃部,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屋脊形雕刻器和斜邊雕刻器兩種,其中以後者為多。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石球

侯家窯—許家窯遺址是出土石球最多的一處舊石器遺址。作為原始人類使用的狩獵工具,石球是侯家窯——許家窯遺址中最具特色的產物,有數以千計之多,石球大小不等,大的重量超過1.5千克、直徑超過10釐米;而小的重量不足100克、直徑不到5釐米。有的石球製作滾圓,有的是半成品,分別代表了石球不同的製作階段,清楚地顯示出石球製作的過程。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板井子遺址

板井子遺址發現於1984年,至今歷經五次發掘。在泥河灣盆地舊石器遺址中,板井子遺址顯示出較高的石器工業水平,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遺址年代為距今10萬~7萬年前。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板井子遺址出土的石製品

板井子遺址出土的石製品主要用燧石製成,質地優良,表面多顯油脂光澤,色彩絢麗,繽紛耀眼,令人愛不釋手。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刮削器

板井子遺址石器類型仍以刮削器為最主,佔石器總數的84.8%。刮削器的原型一般為石片或斷片,多選擇角度中等和陡的部位進行加工,刃口凹凸不平,器身比較厚,刃部比較陡,加工細緻,水平較高。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尖狀器

板井子遺址中的尖狀器數量僅次於刮削器。器身小巧、規整。有正尖、角尖兩類,這件為角尖尖狀器。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骨鏟狀器、骨尖狀器、骨雕刻器、骨刮削器(複製品)

骨器多用骨片打製而成。侯家窯——許家窯遺址中發現有大量骨片的邊緣具有鋒利的刃口,並且在刃口部還有進一步輕敲細擊反覆加工的痕跡。如果是為了吸取骨髓,把骨頭砸碎便可,不用做進一步的加工。顯然這些骨片是當時人們打製成的骨器。

石器時代的河北(內含河北多個遺址發現)

角器(複製品)

用帶有小部分頭骨的羊角製成。是一種挖掘工具,同時有砸擊功能。

每次走進博物館,總能收穫不一樣的風景,它述說的歷史,它承載的文化……總能讓人如此震撼。走進博物館,探尋家鄉之美,我們在路上!!

印冀,印記河北本土文化·力量,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你共分享。

喜歡,別忘了轉走哦!

喜歡,可以留個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