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旧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13万~3.5万年前

经过100余万年的发展历程,至旧石器时代中期,猿人已进化为现代人类的祖先一智人。他们仍然打制石器,开始制造骨器,并开始生产复合工具。在泥河湾盆地中生活的侯家窑—许家窑人大量猎取野马野驴,用火取暖和烤制食物,是这一时期人类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侯家窑—许家窑遗址发掘现场

20世纪70年代发掘现场。侯家窑——许家窑遗址发现于1973年,后经多次发掘,出土了17件人类化石、数万件石制品和大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狩猎用石球数以千计,是全世界出土石球最多的旧石器遗址。遗址年代为距今约10万年前。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侯家窑—许家窑遗址出土的人头骨化石

侯家窑—许家窑遗址出土了17件古人类化石,包括顶骨11件,枕骨2件,下颌枝、左上颌骨(附牙齿)各1件,牙齿2枚。头骨骨壁非常厚重,顶骨弯曲度总体上介于北京人和现代人之间,枕骨圆枕不如北京人突出,上颌骨粗壮,牙齿粗大,齿冠嚼面纹理复杂。基于上述特征,许家窑人应属早期智人类型。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野马牙齿

侯家窑—许家窑遗址发现的马牙化石多达4000余枚。其至少代表了130匹野马和90头野驴,加之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可能用于捕猎的石球,所以推测上述动物应是许家窑人的主要猎食对象。狩猎活动在许家窑人生产、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通常被称为“猎马人”。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野马肢骨

野马的体型与现代马很相似。侯家窑—许家窑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中,未发现一具完整的骨架,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头骨也没有找到。这些动物的骨骼,多数属于幼年和老年个体。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很多遗址都出土过野马化石。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刮削器

侯家窑—许家窑遗址出土的石器类型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锥、砍砸器和石球,其中刮削器、石球数量最多。除石球外,个体均较小。原料均为就地取材,以石英、燧石为主。采用锤击法进行打制和加工。

刮削器在旧石器时代各阶段都有,数量也最多。刮削器具有刮、削、锯、切割及刨等多种功能,不但可以用来加工柔软的动物皮、肉、脂肪以及新鲜植物的根茎和枝叶,还能用于制造木器、骨器等其他工具。按刃缘形态有直刃、凸刃、凹刃等多类,这三件分别为凹刃、直刃和凸刃刮削器。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尖状器

尖状器具有通过尖端进行切割的功能。既可以用来剥割开动物的皮肉,也能挖掘和切割植物的根茎。其制作方法为从石片的近端沿两侧边缘向远端加工成尖。侯家窑—许家窑遗址出土的尖状器数量不多,器物不大,最大的重13克,最小的仅1克。按尖部可分为正尖、角尖和喙尖等多类,这件为正尖尖状器。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雕刻器

雕刻器可以用来进行刮、钻、开沟挖槽等。器型较小,重在1~7克之间。均在石片的远端加工出刃部,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屋脊形雕刻器和斜边雕刻器两种,其中以后者为多。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石球

侯家窑—许家窑遗址是出土石球最多的一处旧石器遗址。作为原始人类使用的狩猎工具,石球是侯家窑——许家窑遗址中最具特色的产物,有数以千计之多,石球大小不等,大的重量超过1.5千克、直径超过10厘米;而小的重量不足100克、直径不到5厘米。有的石球制作滚圆,有的是半成品,分别代表了石球不同的制作阶段,清楚地显示出石球制作的过程。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板井子遗址

板井子遗址发现于1984年,至今历经五次发掘。在泥河湾盆地旧石器遗址中,板井子遗址显示出较高的石器工业水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遗址年代为距今10万~7万年前。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板井子遗址出土的石制品

板井子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主要用燧石制成,质地优良,表面多显油脂光泽,色彩绚丽,缤纷耀眼,令人爱不释手。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刮削器

板井子遗址石器类型仍以刮削器为最主,占石器总数的84.8%。刮削器的原型一般为石片或断片,多选择角度中等和陡的部位进行加工,刃口凹凸不平,器身比较厚,刃部比较陡,加工细致,水平较高。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尖状器

板井子遗址中的尖状器数量仅次于刮削器。器身小巧、规整。有正尖、角尖两类,这件为角尖尖状器。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骨铲状器、骨尖状器、骨雕刻器、骨刮削器(复制品)

骨器多用骨片打制而成。侯家窑——许家窑遗址中发现有大量骨片的边缘具有锋利的刃口,并且在刃口部还有进一步轻敲细击反复加工的痕迹。如果是为了吸取骨髓,把骨头砸碎便可,不用做进一步的加工。显然这些骨片是当时人们打制成的骨器。

石器时代的河北(内含河北多个遗址发现)

角器(复制品)

用带有小部分头骨的羊角制成。是一种挖掘工具,同时有砸击功能。

每次走进博物馆,总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它述说的历史,它承载的文化……总能让人如此震撼。走进博物馆,探寻家乡之美,我们在路上!!

印冀,印记河北本土文化·力量,更多精彩内容期待与你共分享。

喜欢,别忘了转走哦!

喜欢,可以留个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