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可能卻陰差陽錯成爲皇帝:重瞳之子的愁與恨

他根本不具備做皇帝的資質和才幹,但又陰差陽錯地做了15年南唐小朝廷的皇帝。被宋朝作為俘虜禁錮於汴京時,他沒有實施保命的韜晦之計,而是保持了一個天才藝術家和詩詞巨匠的本色,毫不避諱地隨時將自己的思緒傾瀉在詩詞創作中,由此惹下了殺身之禍。他只能一句句吟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不可能卻陰差陽錯成為皇帝:重瞳之子的愁與恨

南唐後主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最後一位國君。祖父李昇為原吳國主楊行密部將徐溫的養子,隨徐溫在軍中任職。後唐天成二年徐溫死後,得以執掌吳國政柄,逼迫吳國主“禪讓”帝位,改國號大齊。後自認定為唐宗室建王李恪之後,恢復李姓,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昇在位七年病逝,其子李景繼位,即李煜的父親。

說起李煜成為皇帝,真的只能說是人算不如天算。第一,李煜不是嫡長子;第二,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唯獨沒有治理國家才能。但是由於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所以李煜長兄李弘冀成為皇太子。李弘冀這個人吧,“為人猜忌嚴刻”,對時為安定公的李煜很是猜忌,即便李煜多次表明自己的志趣在於秀麗的山水之間,無意與兄長爭位。

最不可能卻陰差陽錯成為皇帝:重瞳之子的愁與恨

公元959年,李弘冀殺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終及弟),七分病情三分“罪”,在景遂死後不到3個月即不滿三十歲也暴卒。

建隆元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李景不斷納銀輸絹,貢獻乘輿服御物,不僅慶賀北宋王朝在統一戰爭中取得的每一個勝利,而且在每一個節日前必定送上一份祝嘏的厚禮。但面對北宋王朝咄咄逼人的統一之勢,李景還是終日處於惶恐不安之中。他一面秘密做些戰守的準備,以防不測; 同時更小心翼翼地討趙匡胤的歡心,以延宕宋軍征伐的步伐。

建隆二年,李景在遷都洪州不久後病逝,將一個風雨飄搖的割據政權交給了兒子李煜。至此,最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李煜從此走上歷史舞臺。

李煜接手的南唐已經失去江北的大片土地,侷促於江南一隅。他襲位後,急忙派自己的戶部尚書馮謐出使宋朝廷,獻上金器二千兩、銀器兩萬兩、紗羅繒綵三萬匹,同時“奉表陳紹襲之意”。對宋王朝刻意屈尊而示好的行動並消除趙匡胤的疑忌,趙匡胤儘管表面上對他示以優容,但實際上對他的監視和限制卻與日俱增。

開寶八年,金陵被攻破。李煜只得率其近臣迎拜宋軍統帥曹彬等於宮門,宣告了南唐小朝廷的覆滅。很快,李煜同他的主要臣子四十五人作為俘虜押解汴京,在趙匡胤的明德樓前聽任懲罰。

開寶八年,李煜的政治生命結束了。此前,他在南唐國主的位子上整整待了十五個年頭。檢視他作為一個小國之君的歲月,他只能算一個平庸之輩,連“中主”的水平也達不到。

最不可能卻陰差陽錯成為皇帝:重瞳之子的愁與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