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娱被华晨宇粉丝呛声,歌曲侵权是该“了解一下”了

3月14日,天娱传媒发文斥责@火星村妇联主任@华贱贱-华晨宇周边同款店@华晨宇黑帮魔王团等用户盗版华晨宇周边的行为,并要求上述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并保留任何的法律途径以维护攻击及一人的合法权益。

天娱被华晨宇粉丝呛声,歌曲侵权是该“了解一下”了

声明一出,评论区里却全是粉丝要求其惩处华晨宇歌曲被侵权的呼声:“歌曲侵权了解一下,谢谢。”“歌曲侵权的时候,你怎么没动静啊?”

据悉,歌曲《烟火里的尘埃》收录于华晨宇第一张个人专辑《卡西莫多的礼物》,专辑注明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翻唱。但歌手郁欢在并未注明歌曲原唱就收录于其《不要音乐》专辑中,并在音乐平台上架。

歌曲侵权问题可以说一直是音乐行业悬而未决的病症之一,大票的音乐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为过侵权方或被侵权方。艺人在节目或演出现场对他人歌曲的翻唱、改编比比皆是,但在演唱前获得版权归属方授权的却少之又少。

众所周知的一次歌曲侵权事件应该是当年的旭日阳刚,2010年旭日阳刚因翻唱汪峰的《春天里》而走红,还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成名后他们受邀参加了很多商演、活动,在许多场合演唱过这首歌。据悉,两人出场费最高时达20万元一场。在2011年,汪峰对旭日阳刚发出警告,禁止他们翻唱《春天里》。当时版权意识薄弱的网友也站在了较为弱势的旭日阳刚一边,并斥责汪峰的行为。随后汪峰也解释,早已告知两人商演唱这首歌是侵犯版权,所以,请他们不要唱了。

天娱被华晨宇粉丝呛声,歌曲侵权是该“了解一下”了

然而在七年之后,音乐侵权行为仍未见有效的解决,但好在大众的版权意识在提高,粉丝正在主动参与监督歌手音乐的被侵权行为,就像此次华晨宇粉丝对天娱的声讨。而除了大众的监督,有音乐人也一直在为自己的音乐版权得到保护而“斗争”,例如维权先锋李志。近8年来一直走在维权之路上的李志,在2018年初,因为毛不易在为取得授权的情况下于演出中翻唱《关于郑州的记忆》,李志再次于微博上发起声讨。好现象是毛不易和公司态度诚恳的道歉,并查明原因在于主办方的疏忽。

天娱被华晨宇粉丝呛声,歌曲侵权是该“了解一下”了

不过,除了类似于商演、演唱会上翻唱侵权,随着近几年来音乐综艺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节目中的歌曲改编成了侵权的又一重灾区。去年初,进口小哥哥迪玛希就因为歌曲侵权而被维达斯起诉,节目中张杰和赵雷的演唱又分别被版权方高晓松和李海鹰质问。国内的歌曲侵权行为可以说是源源不断,面对尚不健全的版权市场,许多音乐人或公司对侵权行为也大多选择视而不见。

版权归属不明确。去年8月,台湾著名音乐人陈彼得因电影《九层妖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的作品《迟到》作为插曲提起诉讼。案件的焦点在于陈彼得是否拥有《迟到》的著作权,音著协举证陈彼得已于1982年将《迟到》的著作权转让给了王振敬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版权几经流转到了台湾环球唱片公司。而陈彼得声称从未进行过任何的著作权转让行为。很显然,这就是版权归属不明确而造成的纠纷,使用方无法准确的将版权费用支付给相应的机构或音乐人,导致音乐人收益受损。

授权程序太繁琐。就目前的音乐行业来看,有很多翻唱行为并没有取得词曲作者的许可,尤其是当词曲作者不是音著协会员的时候,歌曲的表演者和制作并播出歌手选秀节目的电视台不能通过集体授权取得翻唱该音乐作品并播出的权利,需要单独寻找词曲作者并取得授权。这使得歌曲授权的程序繁琐,过程或许费事费力,而侵权使用歌曲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有大量的主办方或演唱者不经授权直接翻唱或改编。

收益核算不健全。当然除了侵权方的侵权行为,还有版权管理方对于音乐版权管理的诸多问题。对著作权人来说,音乐版权收益链条的核算也存在漏洞。不少音乐人反映,在把歌曲版权交由音著协代理之后,音著协很少主动为他们维权,或联系他们交付版税,即便有,也是少得可怜。据了解,一些知名音乐人一年拿到的版税仅在百元左右。因此,李志等音乐人就不选择加入音著协,而是自己管理,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音乐权益。

天娱被华晨宇粉丝呛声,歌曲侵权是该“了解一下”了

维权成本太高。对于许多音乐人来说,在版权管理问题上投入时间精力是很不划算的事情,尤其是独立音乐人。音乐版权收入本来就占歌手收益极小的一部分,而当出现类似节目或音乐演出对自己歌曲侵权的问题时,选择维权是一件投入大于收入的事情。此外,在有的音乐人或著作人公开维权时,除了一批网友支持维权的声援,有出现了质疑其借维权炒作的动机。例如张杰因在其悉尼演唱会现场演唱《当你老了》并有音频上架音乐平台,而未获得音乐人赵照的授权,赵照在微博两次公开表态维权,被部分网友质疑为借机炒作。因此,维权这件事不论对时间、精力,还是个人的声誉来说都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这致使许多音乐人选择“忍气吞声”。

面对今天综艺节目横行、现场演出火爆的市场,对于歌曲的翻唱和改编都有着极大的需求量,这一方面让歌曲有了更多曝光的舞台,但另一方面也致使歌曲侵权的问题层出不穷。不过,行业现状也不完全处于悲观状态,随着大众的版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甚至主动参与到维权中来。但单靠这一点还远远不够,版权管理想步入规范化运营,版权管理机构的有效监管及行业内的授权意识提高则是关键所在。我们也期待,在音乐行业生态逐渐利好的情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音乐人或版权管理方都能获得该有的尊重与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