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覺得足球場上球員們的綽號很少見了?有哪些好聽、提氣的綽號?

Lucy123202031

我認為,應該是與那個年代有關。

20年前也就是90年代,中國出現了現象級的文化,那就是——武俠文化。

那個年代,武俠文化在中國風靡,而武俠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所有俠客都根據自己的特點有獨特的綽號。有的霸氣、有的飄逸、有的陰毒、有的俠義。。。。。。

而足球場就是一個江湖,江湖人士當然該有自己的綽號,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足球皇帝-貝肯鮑爾 上帝之手-馬拉多納 兔子-薩維奧拉 小獅王-普約爾 外星人-羅納爾多 核彈頭-舍普琴科。

可惜的是這種文化在2000年之後就開始慢慢沒落,之後的球星也就慢慢的沒有了綽號了。


非馬財經

話語權變了,足球也和其他產業一樣,進入“娛樂至死”的惡搞時代了。足球運動員的綽號的變化,在咱們這邊先後經歷還幾個時代,最早的時候,國門未開,足球解說員還沒什麼“綽號”意識,往往就是“快馬”或“鐵閘”這幾個,雖然內容枯燥,但也簡單明瞭,一眼看出球風。

到了九十年代伴隨金庸古龍武俠作品長大的那一代,有些人已經擔任足球編輯了,在他們眼裡,足球,往往有些武俠情懷。當然,“軍迷”佔比重也不少。所以那個年代的綽號,往往是偏向大氣化,有的是自己取的,有的是外語翻譯過來的。
比如說“戰神”巴蒂斯圖塔,“金毛獅王”巴爾德拉馬,“憂鬱王子”巴喬,“坦克”維埃裡,“冰王子”博格坎普,“外星人”羅納爾多,“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核彈頭”舍甫琴科,“獨狼”羅馬里奧,“辮帥”古利特,“黑天鵝”裡傑卡爾德,“野獸”戴維斯,“花蝴蝶”坎波斯,“小毛驢”奧特加——那時候的球員,要麼因為性格,要麼因為球風,要麼因為氣質,跟綽號很搭。到了新世紀,網絡的興起,讓跟多球迷也參與到足球話題裡面,此時球員綽號的“取名權”已不僅僅掌握在足球編輯手裡,更多是球迷自己的狂歡了,這時候真正的“綽號”已死,更多是取諧音,為了打字方便,直接簡稱,比如R9或R10這種,或者拿外形直接惡搞,一時間齊禿瓜禿各種“禿”都冒出來了,也有縮寫,比如馬退敵,馬績效。
到了前幾年,足球也進入娛樂至死年代,網絡上對噴也變多了,各種“三票”,“跳水”或“煤球王”這樣的蔑稱也都出來了。這時候如果有人叫梅西或蘇亞雷斯的國際足聯官方綽號“小跳蚤”或“神槍手”,反而顯得很中二了。不過也有一些“信達雅”的綽號,比如說伊布的呂布,或者蘇亞雷斯的蘇牙。從足球話語權變化,和人們看球心態的娛樂化程度,可以看出球星綽號風格演變的全過程。你最喜歡哪個球員的綽號?歡迎說出你的看法。


綠茵守望者

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外號基本都是90年代一些記者取的,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那時為了吸引讀者,提高銷量,大家都是認真寫文章,而且多數人文化水平高,取的外號也很有水平。後來互聯網時代來了,取代了傳統的紙質媒體,而發表文章的門檻低了,不一定是專業足球記者,大家為了搶時間,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用心寫了,甚至錯字也不會去改,哪還有心思去動腦子想外號。另一方面,現在的球星就那麼幾個,餘下的大多相似,沒突出的特點,讓人沒有取外號的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