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诗歌上天那点事

:1949101、飞果

送诗歌上天那点事

图1 1957年,一位苏联技术人员正在为即将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做最后的检测。

这事要从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说起。

1957年10月4号,苏联发射了这枚仅有沙滩水球大小的人造卫星,以执行为期21天的绕地轨道飞行任务。这颗卫星个头虽小,但很快它就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头号角色。它的成功发射代表着太空时代的到来。本就剑拔弩张的美国与苏联(正处于冷战中)的局势一下变得更加紧张,太空竞赛由此开始,人们对太空军事化深感忧虑。

斯普特尼克一号以及后来各种太空探索行动所带来的,真的仅仅是舆论中最常见的“竞争”吗?事实上,太空领域的国际间合作越来越频繁,国际空间站的建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所谓的“太空竞争”更多是指民企和国企之间关于大的太空项目的竞标之争

在斯普特尼克一号对后世的诸多影响中,最为深远的要属“轨道环航让世界团结”这一新理念的诞生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念渐渐深入人心,这归功于NASA公布的两张拍摄于绕地轨道的照片——《地出》 和《蓝色弹珠》(微信的启动画面),此后轨道摄影成为了一项传统。时至今日,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已经拍摄了上千张令人叹为观止的地球照片。轨道摄影的传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因为它为地球居民展现了自己母星的样子。

送诗歌上天那点事

图2 在太空轨道上拍摄的地球全景图

白地球一眼

斯普特尼克一号发射上天后,在科技、政治、军事、商业和摄影等领域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然而此后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送诗歌上天。各国陆续具备了送卫星上天的实力后,总不忘捎带上几句特别想说的话。

2013年, NASA向全世界征集了1100多首徘句 (英文俳句短诗遵循的规则大致也是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让MAVEN火星探测器带着这些由公众投票选出的诗歌登上了天。

其中,入选者本尼迪克特·ž史密斯(Benedict Smith)的作品将矛头直指全球共同体建立计划的失败,尽管彼时人类已经进入了火箭与卫星的时代:

他们真好笑

火星竟取战神名

白地球一眼

2014年,NASA再次送诗歌进太空,这回是美国诗人玛雅·安吉罗(Maya Angelou)的《一个勇敢和令人震惊的事实》,由进行轨道飞行试验的“猎户座”飞船携带上天。这首诗写于1995年,歌颂了人类战胜困难的能力,并以此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尽管这首诗是从宇宙的角度出发对万物进行宏观审视,但审视的焦点还是人间冷暖。

它看到人类并不依附于天神和上帝的权威,人类可以主导世俗事务的进程,心怀天下大同的梦想。在这首诗的高潮部分,安吉罗写道: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悬浮天体上,我们,这个民族

生于这方水土、养于这方水土

亦能改造这方水土

让每一个男人和女人

都卸下虔诚的假面恣意生活

忧惧也无处侵犯我们的身体

诗歌的每一个字都萃取自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在那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人们仍需要用诗歌传达自己的心声。

登神门、比高低

还有一首诗,比安吉罗的诗和MAVEN号的徘句还要早登天几十年,那就是托马斯·ž伯金(Thomas Bergin)的《空间探测者》。这首诗被刻在特腊克(子午仪研究与姿态控制)美国技术研究卫星的一块仪表盘上,于1961年11月15日被送上了太空,成为第一件离开地球的文学作品。在地面上方600英里的太空中,这首诗仍在与卫星一同绕地飞行,并且有望继续在轨道上环航800年。人们希望通过这首诗向天神宣告,天神好斗的天性所带给人类的苦难已经到头 ,黑铁时代已经终结:

创世纪以来,奥林匹斯山众神

或因悲悯,或因愤懑,或为一时欢愉

抛下多少苦难的流弹

地上子民顺从于神,皆无防备。

朱庇特降下冰雹、怒雷,

高高在上的天宫传来冰冷的指令:

没错,天神亲临降下的神迹或化身,

不过是满足自己残酷的嗜好。

一抔尘土如凡人,好生忍耐,忍耐

(别无选择)而时光百代

卧薪尝胆终有时——

今登神门斗胆比高低。

不必害怕,众神呵,你们的错误由我们宽恕

此来重归应许之地

是要报昔日恩情

愿人类的爱温暖这寒天

作者伯金是美国耶鲁大学罗曼语系的教授(任职时间为1945至1973年),1955年因出版但丁名作《神曲》的英译本而声名大噪。但丁的诗歌价值重大,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记录了中世纪的宇宙论

《神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可知的客观存在,而不仅仅附属于神秘且更宏大的神界。彼时天国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但丁的诗歌便

宣誓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人类将不再依附于更高的权威,从此刻起,人类将自诩为最高的主宰,世俗世界可以自我审视和自我管理。

伯金的诗便是基于上述愿景写成的,诗歌意在宣告一个逐渐摆脱神治的世界的到来。人类不是没有飞上天空探知人间乐园的能力,此诗能被送上太空就是例证。但这是一部被轻视的文学作品,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轨道环航被同时并入了神学与现世的重要历史节点。

在《地出》和《蓝色弹珠》这两张照片问世之前,正是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世界的完整图景。但《空间探测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以不受神控制的完整独立的世界,还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盲区:关于斯普特尼克一号,人们往往津津乐道的是它的太空之旅以及随之而来的太空竞赛,但这首美国诗歌告诉我们,在六十几年前的人们眼中,地外轨道绝不仅仅是军事威胁升级的空间和制造民族分裂的源头,因为显然,这首太空第一诗所呼吁的恰恰是各国应

停用太空轨道武器,并且祈祷世界和平

直到今天,人们还时不时地捎带几句诗歌上天。2016年我国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就带了一首万行诗上去ψ(._. )>。

注:本文翻译、改编自Phil Leonard的Message to the Gods: Space Poetry That Transcends Human Rivalries。

既然看完了不如点一波关注咩,更多好玩有趣的天文知识送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