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最近許多家長都帶著孩子去看了一部“鬼片”,還被感動的一塌糊塗,回來後紛紛向友人推薦。這部片子就是《尋夢環遊記》。

該片的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講述了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在五彩斑斕的亡靈世界開啟了一段奇妙冒險旅程的故事。

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雖然片中充滿了“鬼片”元素,亡靈、生死橋、骷髏等等,但是皮克斯的溫情處理,讓許多孩子也看得津津有味,完全不會被嚇到。

而片中反覆探討的話題,也是今天想要談論的內容,關於死亡。

死亡就是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每當孩子問起這個話題,家長都會心裡一抖,然後拋出“標準答案”:去了很遠的地方。

“那還會回來嗎?什麼時候回來呀?”

孩子依依不捨的追問,家長卻不願意再細談,不是他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只是寶貝,爸爸媽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告訴你死亡這個殘酷的事實。

不要逃避談論死亡

中國人都很忌諱談論與“死”有關的話題,但是面對孩子時,最好還是不要回避。

他們一定是在哪裡看到了相關的內容才會主動向家長詢問,如果家長一味的逃避談論,孩子就會產生疑問,反而會增加他們的好奇心。

如果得到了錯誤的指引,會讓孩子對死亡產生恐懼和消極的生活情緒,再要改變他們的觀念就不容易了。

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和孩子談到這個話題時,家長也要穩定好自己的情緒,有的家長談死色變,極度驚恐,這會把對死亡的恐懼、焦慮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受到驚嚇,家長要與孩子淡然談生死。

不要美化死亡

雖然可以理解家長不願告訴孩子真相的心理,但是過度美化死亡,會讓孩子對其產生誤解,認為死亡是可逆的。

有許多家長會說逝去的人去了天堂,或是去了很遠的地方旅行,這樣並不能阻止孩子繼續問下去,甚至他們日後知道了真相,會氣憤自己受到欺騙,這樣的保護沒有意義。

這不是所謂的“成年人的殘酷”,正確的認識能讓他們對生命產生敬畏,有意識的去保護好自己。

這時家長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訴孩子,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有一些威脅到生命的事情不能做,並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巧妙談“死”

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家長講述它的方式,過於直白和殘忍。學會巧妙地向孩子闡述死亡,是家長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孩子還小時,家長可以用一些比喻擬人的方法解釋“死亡”,解釋時要聯繫孩子的生活經驗,例如花開花落、草木榮枯、寵物的生死,讓他意識到生老病死是個正常的生命過程,生命還在不斷繁衍。

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當孩子上學後,就可以從科學的角度,讓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可以帶他們去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長大、老去、死亡,平靜地告訴他們,他們就不會害怕,反而會欣然接受。

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亡靈再一次“逝去”

《尋夢環遊記》中也在探討關於生死的話題。片中的人物死後會成為亡靈,但是亡靈還會再“死”一次,就是當活人世界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也逝去時,就會灰飛煙滅。

當孩子擔心父母會死時,家長可以讓孩子放心,自己不會馬上離開也不會留下他一個人。

有親人離世時,家長要撫慰孩子,可以悲傷,可以哭泣,但最好的方式是懷念,可以讓孩子畫畫來懷念,也可以與孩子一起植樹種花來懷念。

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亡靈世界

死亡並不是一個人的終點,人死後還有生前親愛的家人、結識的朋友以及其他有過接觸的人記得他。

孩子也應該明白,死亡只是一個短暫的告別,只要他心裡還有這個離開他的人,那麼他們之間的感情和回憶就會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

孩子問我“什麼是死亡”,我這樣回答他!

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能夠平和地看待死亡這件事,明白死亡的意義就能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和陪伴。

人都有一死,明白生命的真諦能活得更有意義,即使孩子還小,理解不了深刻的含義,家長也不應該三言兩語糊弄過去,

理解死亡,才能擁抱生命。

--------------------------------------------------------------------------------------------------------------------------------------------------------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