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最近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去看了一部“鬼片”,还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回来后纷纷向友人推荐。这部片子就是《寻梦环游记》。

该片的灵感源于墨西哥亡灵节,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在五彩斑斓的亡灵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冒险旅程的故事。

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虽然片中充满了“鬼片”元素,亡灵、生死桥、骷髅等等,但是皮克斯的温情处理,让许多孩子也看得津津有味,完全不会被吓到。

而片中反复探讨的话题,也是今天想要谈论的内容,关于死亡。

死亡就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每当孩子问起这个话题,家长都会心里一抖,然后抛出“标准答案”:去了很远的地方。

“那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呀?”

孩子依依不舍的追问,家长却不愿意再细谈,不是他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只是宝贝,爸爸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告诉你死亡这个残酷的事实。

不要逃避谈论死亡

中国人都很忌讳谈论与“死”有关的话题,但是面对孩子时,最好还是不要回避。

他们一定是在哪里看到了相关的内容才会主动向家长询问,如果家长一味的逃避谈论,孩子就会产生疑问,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好奇心。

如果得到了错误的指引,会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和消极的生活情绪,再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就不容易了。

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和孩子谈到这个话题时,家长也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有的家长谈死色变,极度惊恐,这会把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受到惊吓,家长要与孩子淡然谈生死。

不要美化死亡

虽然可以理解家长不愿告诉孩子真相的心理,但是过度美化死亡,会让孩子对其产生误解,认为死亡是可逆的。

有许多家长会说逝去的人去了天堂,或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旅行,这样并不能阻止孩子继续问下去,甚至他们日后知道了真相,会气愤自己受到欺骗,这样的保护没有意义。

这不是所谓的“成年人的残酷”,正确的认识能让他们对生命产生敬畏,有意识的去保护好自己。

这时家长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有一些威胁到生命的事情不能做,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巧妙谈“死”

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家长讲述它的方式,过于直白和残忍。学会巧妙地向孩子阐述死亡,是家长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孩子还小时,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解释时要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例如花开花落、草木荣枯、宠物的生死,让他意识到生老病死是个正常的生命过程,生命还在不断繁衍。

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当孩子上学后,就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

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亡灵再一次“逝去”

《寻梦环游记》中也在探讨关于生死的话题。片中的人物死后会成为亡灵,但是亡灵还会再“死”一次,就是当活人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也逝去时,就会灰飞烟灭。

当孩子担心父母会死时,家长可以让孩子放心,自己不会马上离开也不会留下他一个人。

有亲人离世时,家长要抚慰孩子,可以悲伤,可以哭泣,但最好的方式是怀念,可以让孩子画画来怀念,也可以与孩子一起植树种花来怀念。

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亡灵世界

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的终点,人死后还有生前亲爱的家人、结识的朋友以及其他有过接触的人记得他。

孩子也应该明白,死亡只是一个短暂的告别,只要他心里还有这个离开他的人,那么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回忆就会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

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这样回答他!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能够平和地看待死亡这件事,明白死亡的意义就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陪伴。

人都有一死,明白生命的真谛能活得更有意义,即使孩子还小,理解不了深刻的含义,家长也不应该三言两语糊弄过去,

理解死亡,才能拥抱生命。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