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瑞士巴塞爾喻紅作品超千萬人民幣成交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2018瑞士巴塞爾博覽會外景 現場攝影:許藝天

2018年巴塞爾藝術展於(當地時間)6月14日上午11時迎來公眾開放日,舉辦日期跟俄羅斯世界盃完美撞車。不過,提前進行VIP預展的傳統應該足夠那些想看球的藏家們長途跋涉打飛的往返。不知是否急於買完回家,今年巴塞爾的兩日VIP預展銷售成績異常火爆,且充滿驚喜。中國畫廊銷售可喜,其中喻紅作品以17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106萬)售出,結果最為理想。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2018瑞士巴塞爾“意象無限”單元現場 (攝影:許藝天)

在“意象無限”單元,有多位中國藝術家的面孔出現:長征空間帶來喻紅的5乘9米的巨幅作品:《愚公還在移山》。除了在瑞士巴塞爾呈現喻紅作品,在今年香港巴塞爾,畫廊亦在“藝廊薈萃”主單元推出了喻紅個展;“策展角落”單元展出了喻紅最新創作的VR虛擬現實作品:《他曾經來過》;在“光映現場”播放了由王小帥執導的電影《冬春之後——喻紅篇》(2009)。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喻紅 Yu Hong

《愚公還在移山》 Old Man Yu Gong is Still Moving Away Mountains, 2017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500 x 900 cm

關於《愚公還在移山》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描繪了一箇中國古代的故事,一位耄耋老人發願移走擋住出外要路的大山,而其堅定想法最終讓神仙決定為他分山開路。這個人定勝天的寓言在不同時期都被賦予各種文化隱喻。在抗日戰爭時期,許多報刊文章將抗戰比喻作愚公移山以激勵民眾。與此同時,愚公移山作為歷史畫題材也多次在當時的藝術創作中。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徐悲鴻在1940年前後創作的《愚公移山》。作為抗戰美術的經典作品,徐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及壁畫的構圖實現了其中國畫改良論。另一方面,毛澤東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的閉幕詞《愚公移山》中,則將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比喻為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兩座山。至此,“愚公移山”被納入了政治宣傳的修辭之中。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徐悲鴻 Xu Beihong

《愚公移山》局部,The Foolish Old Man Removes the Mountains, detail, 1939-1941

作為九十年代北京的“新生代”群體之一,喻紅的繪畫從中國美術史中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繪畫基礎出發,以她之眼觀察日常生活與其巨大的荒謬感。在她創作的核心,始終是對於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個人的存有狀況以及成長的反思。喻紅一直對於愚公移山這個歷史題材深感興趣,直到她造訪黃山:以花崗岩構成的山體風骨峭峻,圍繞著層巒疊嶂所孕育的徽派文化也在中國歷史與美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深受中西方傳統壁畫各方面影響的喻紅也在《愚公還在移山》中融入了這些元素,她描繪了一塊以黃山為底本的巨大鋸狀山石,上面盤踞著各式各樣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正各司其事。藝術家從中西方經典繪畫中汲取靈感,如延續了徐悲鴻《愚公移山》中手扛鐮刀的開山猛士形象,畫面中央頭頂巨石的裸體男性來源於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山頂或坐或站的人物形象也向弗魯貝爾、弗里德里希等致敬。藝術家於此思考中國社會的人定勝天觀念如何塑造了人們的生活以及其視覺傳統。

作品欣賞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玩呼啦圈的男子》,1992,布面油畫,127×96cm

由長征空間提供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看》, 2006,絲綢、紡織顏料,400×110cm×8

由長征空間提供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巡視》,2017,布面丙烯,150×140cm

由長征空間提供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新世紀》,2017,布面丙烯,250×900cm

由長征空間提供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蚊帳》,2013,布面丙烯,190×330cm

由長征空間提供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開門見山》, 2015,布面丙烯,180×200cm

由長征空間提供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日常生活-我在聚會》,2003,

The painting: 177.4×151.8cm

with frame: 181cm×6cm×156cm[L×W×H]

由長征空間提供

2018瑞士巴塞尔喻红作品超千万人民币成交

喻紅 Yu Hong

關於藝術家

喻紅1966年出生於中國西安,80年代在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油畫,1996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1988年至今,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作為九十年代北京的“新生代”群體之一,喻紅的繪畫從中國美術史中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繪畫基礎出發,以她之眼觀察日常生活與其巨大的荒謬感。在她創作的核心,始終是對於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個人的存有狀況以及成長的反思,透過畫筆下的人物表述其投入於現實和社會的關注情懷和個人剖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