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爲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小島秀夫最近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身體的70%都是由電影組成的。這樣看來,剩下的30%應該也是其他種類的流行文化吧(或者是納米機器人)。

在偉大的《合金裝備(Metal Gear)》系列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許多好萊塢動作電影的影子。然而《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卻似乎是一款與奇特生物有關的遊戲,這對小島來說也算是一個全新的題材了。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在遊戲的最新預告公佈之後,玩家們隨即進行了一番艱苦卓絕的研究,並逐漸摸清了它的主旨。其實這種捕風捉影的猜測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不過在此期間,小島在社交媒體上的各種言論,也可以被視為《死亡擱淺》的書面預告,並能讓玩家們更加深入地進行分析。

不管你是想發掘有關《死亡擱淺》的更多線索,還是單純希望在等待遊戲時找點兒樂子,下面的這篇文章,想必都能使你有所收穫。

《絕命毒師》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小島秀夫是美劇《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的鐵桿粉絲,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親口確認過這一點。那麼這段有關化學老師轉行當毒梟的劇情,會對《死亡擱淺》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其中之一,必然和“手性”有關,因為小島在前兩天才發佈了一條有關“手性”的推文。

在《絕命毒師》的第二集裡,“老白”沃特爾·懷特(Walter White)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化學領域裡,就如同你的左手和右手互為鏡像,相同而又對立,有機化合物也總是以互為鏡像的形式存在於分子水平上。”

《絕命毒師》當然不是“手性”這個概念的創造者,然而作為粉絲的小島卻很有可能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在《死亡擱淺》的預告片裡,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有關“手”的特寫,而當怪物接近時,地上也會出現深深的手印。所以在閒來無事時,溫習一下懷特老師與眾不同的“化學課”,也許能讓你更好的理解《死亡擱淺》。

《火星救援》和《荒野獵人》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這兩部電影並沒有什麼官方的聯繫,但是它們題材和內容之間,卻有著一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於2015年上映,並且同樣講述了一個男人在惡劣環境中獨自求生的故事。《荒野獵人(The Revenant)》發生在過去,它是一個陰鬱而苦澀的復仇故事。萊昂納多(Leonardo)所扮演的主角,將要隻身對抗刺骨的嚴寒。

《火星救援(The Martian)》的色調則要明媚許多,它是一個有關異星求生的科幻童話。諾曼·瑞杜斯(Norman Reedus)所扮演的遊戲主角,有些像是兩名電影主角的結合體。但這並不是重點,因為小島秀夫本人也在網上分析過《荒野獵人》和《火星救援》的相似之處。

《變成棍子的人》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這是一部來由日本作家安部公房撰寫的話劇,在介紹《死亡擱淺》的過程中,小島秀夫曾經提過這部發表於1957年的超現實主義作品。順帶提一句,安部公房的《箱男(The Box Man)》同樣也非常精彩。

更有趣的是,《變成棍子的人(The Man Who Turned Into a Stick)》還是三部曲當中的最後一作。它的第一幕《手提箱(The Suitcase)》是一個關於誕生的故事,第二幕《時間的懸崖(The Cliff of Time)》則是關於生命本身。至於《變成棍子的人》的主題,想必你也已經猜到了,那就是“死亡”。

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關於《新寂靜嶺(Silent Hills)》被取消這件事,筆者真的感到非常憤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伊藤潤二也參與了這款遊戲的製作。幸好這名恐怖漫畫大師還有機會和《死亡擱淺》產生一些聯繫,即便無緣撰寫劇本,我們也能發現一些和他有關的痕跡。

例如他的著名漫畫《魚(Gyo)》,就講述了一個海洋生物長出雙腳,並湧向地面的故事。《死亡擱淺》中的魚蝦們應該不會這麼狡猾,但也依舊使人毛骨悚然。

《Dark》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Dark》是一部由Netflix製作的德語電視劇,雖然它和《奇怪物語(Stranger Things)》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少獨創的內容。該劇中大量的故事與角色交織在一起,更夠帶來類似於小島作品中的“啊哈”體驗。

加上其灰暗的基調、陰鬱的配樂,和出彩的視覺效果,《Dark》一定能夠成為《死亡擱淺》的絕佳伴侶。

《第五屠宰場》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這是一本來自於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的自傳體反戰科幻小說,其中描述了德勒斯登大戰和一個“困在時間中的男人”。這貌似與《死亡擱淺》這款PS4上的開放世界遊戲相去甚遠,但是《第五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卻也是一本關於死亡的小說。

在《死亡擱淺》的第二支預告片發佈之後,小島曾經寫過一條與電影版《第五屠宰場》有關的推文,所以看看它的原著也許能有所幫助。

《鏡影中的莫扎特》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鏡影中的莫扎特(Mozart in Mirrorshades)》是一個由布魯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和布魯斯·謝納(Bruce Shiner)在1985年撰寫的短篇故事。其中的未來殖民者們,通過時間旅行技術奴役著過去的人類,並無限地掠奪著化石燃料等有限資源。這樣的行為並不會影響他們的世界,但卻會毀掉別人的過去。

麥德斯·米科爾森(Mads Mikkelsen)在《死亡擱淺》中的造型,也是穿著一身現代裝備,並指揮著周圍的士兵。同樣的劇情還能在斯特林撰寫的《鏡影:賽博朋克文集(Mirrorshades: The Cyberpunk Anthology)》,以及其他一些科幻小說中見到。

《The Peripheral》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這本由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賽博朋克之父)帶來的最新作品,同樣是一本和操縱時間有關的科幻小說,它明顯受到了《鏡影中的莫扎特》的影響。除了討論魔幻的時間問題以外,它還描繪了恐怖的生態災難,後者絕對是《死亡擱淺》的主題之一。

《新世紀福音戰士》原作和劇場版《真心為你》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在不進行劇透的情況下,筆者的確很難向你闡釋《新世紀福音戰士》和《死亡擱淺》之間到底有哪些共通之處,但是我們的確可以找到一些相似的特質。

尤其是在劇場版《真心為你(End of Evangelion)》中,我們能夠看到許多震撼的超現實主義內容。作為日本的三大神作之一,《新世紀福音戰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中那個充滿宗教隱喻的後啟示錄世界,實在是太迷人了。如果你喜歡《死亡擱淺》的存在主義風格,那麼一定不能錯過這部動漫。

《風之谷》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不管對於電影還是遊戲而言,出色的背景設定都是得以成功的關鍵。宮崎駿在他的經典動畫《風之谷(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裡,同樣描繪出了全球範圍的生態災難——龐大的節肢動物在電影中隨處可見。

庵野秀明(Hideaki Anno)在執導《新世紀福音戰士》之前,就曾經在《風之谷》的製作團隊裡待過,還專門為其中的怪物“God Warrior”製作過一段短片。

《2001太空漫遊》

想成為島學家?這12部作品都不知道怎麼行!

這部來自於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科幻鉅製,是小島秀夫最愛的一部電影。宇航員、嬰兒,以及時間與空間的神秘作用組合在一起,《死亡擱淺》與《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已經是不言自明瞭。

即便刨去這些因素,它也是整個20世紀最重要、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值得每位觀眾親自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