裊裊升境燃原芳

香道美學 | 嫋嫋升境燃原芳

香,物雖微而位貴,是傳統文化的和脈之品。中國香道已陪伴著中華民族走過了數千年的興衰風雨,其不僅芬芳馥郁,還能頤養身心,祛穢療疾。

中國香道的內容主要包括各式香品(包括香的種類、選料、炮製等)、用香形式(包括佩戴、燻燒、品鑑等)、精神體驗等等。

香道美學 | 嫋嫋升境燃原芳

各式香品即以香料為主配製而成。香料主要分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天然香料又可分為動物性天然香料和植物性天然香料。動物香料多為動物體內的分泌物或排洩物,約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麝香、靈貓香、海狸香、龍涎香、麝香鼠香5種。現已得到有效利用的植物香料約有400種,植物的根、幹、莖、皮、葉、花、果實、樹脂等皆可成香。配製而成的香品主要有粉末香、薰香、線香、餅香。

香道美學 | 嫋嫋升境燃原芳

一、香的種類

粉末香:以原始的天然香料或是與其它物質複合為原料,研磨成單一粉末香或是複合粉末香。在夏商周三代,對香粉胭脂就有記載,張華《博物志》載“紂燒鉛錫作粉”。

薰香:植物性原態香木,香料經過清洗、乾燥、分割等簡單的加工製作而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觀特徵,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塊等。無論是中國香道還是日本香道,沉香均為上等的薰香首選香料。能產生“沉香”氣味的樹木,至少有橄欖科、樟樹科、瑞香科、大戟科這四大類的30年以上的成樹,因外傷、自然力或是蟲蟻所造成傷害,樹木自然分泌出的黏液,乾結後即為沉香。

線香:直線形的薰香,還可分為豎直燃燒的“立香”,橫倒燃燒的“臥香”。是各種天然香料粉末經過加工製成的複合性香料,主要用於直燃。)

餅香:餅狀的香。

丸香:豆粒大小的丸狀的香。

印香:又稱“香篆”,用模具把香粉壓成特殊的圖案或文字,古時香篆多用作計時的工具。

液體香:即“香湯”、“香水”,以香料浸泡或煎煮的水。

棒香:以竹、木等料作芯,直線形。竹籤作芯者常稱“竹籤香”、“篾香”。

盤香:在平面上環繞,平放燃燒。

塔香:懸掛燃燒,垂掛如塔。

錐香:圓錐形的香。

膏香:又稱“香膏”,研磨成膏狀的香。

香道美學 | 嫋嫋升境燃原芳

二、用香形式

燻燒:燻燒方法應分為兩種,一種是中國香道傳統香席所用薰香之法:先將木炭放進爐火中燒紅。取出燒紅的炭放入香爐的灰中,用灰蓋住。取出香料放在灰上,透過熱度,散發出香味。然後用左手傳遞給香席中的香友,香友以右手承接香爐,左手提頸。右手輕放左手上,吸氣。臉轉向側邊吐氣。此種方法是不直接點燃香品,可免於煙氣,使香氣的釋放更為舒緩。第二種是直燃,稱為“焚香”、“燒香”。即將香品直接點燃,產生煙氣以供養神佛,或是對祖宗、聖人傳遞虔敬之心,或是文人營造香雅空間環境,或是燒香辟邪祛妖等等。)

佩戴:將單一或是複合粉末香料,裝入器物當中,隨身攜帶,通過體溫、行走,使香氣自然散發,從而達到防病祛疾或愉悅身心的目的。盛裝的容器為織物或是金、銀等其它材質。

湯煮:將水和各種香料一起放入容器中,將衣物等需要薰香的物品置於容器上方,給容器加熱,控制到適當的溫度,使香氣慢慢揮發,即是古人“蘭湯薰衣”之法。或是依靠蒸煮散發同來的香氣,達到薰香肌膚的作用。還有一種“香湯沐浴”,古人沐浴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藥或香料的總稱。將香湯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

熬膏:將備好的各種不同藥用功能的香料,即藥香,在水中浸泡,後加水煎煮,提取藥液後過濾,去掉殘渣.將備好的藥液用文火慢熬.同時放入適量的冰糖或蜂蜜,待濃縮到滴水成珠時即可,可以內服也可外敷。

入酒:將香料浸泡至酒中,藥用。

栽齊:或稱盆栽,將香草香木栽種至特定的區域或是容器(盆)中,自然散發香氣。

塗抹:將香料研磨成粉末,製成香水香膏塗沫在身上,淨身去味,防病去疾。

香道美學 | 嫋嫋升境燃原芳

香道工具:銀葉夾、火箸、香勺、香鏟、灰押、香篆、雲母片、羽塵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