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服務失效?新需求催生縣鎮金融機構「突圍」,出路有三條

山嶺經濟、溝域經濟、莊園經濟、林下經濟……

新農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農村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讓新業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雨後春筍般誕生。它們的勃興和崛起,也讓深耕縣鎮的金融機構不知所措。新業態,看起來熟悉,但卻是業務從未涉及的陌生領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看起來人還是那些人,但卻找不到合適的金融服務對接方式。

傳統金融服務失效?新需求催生縣鎮金融機構“突圍”,出路有三條

“熟悉而又陌生”成了困擾當前縣鎮金融機構業務拓展的障礙。的確,農村還是那個農村,農民還是那些農民;但現在的農村又不是從前那個農村,農民也不是從前的那些農民。鄉村正在成為社會資本覬覦的疆場,更成了互聯網金融巨頭開疆拓土的地方。面對日新月異的鄉村,縣鎮金融機構該怎麼辦?

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在鄉村騰挪的空間越來越窄,甚至可能失效。面對傳統方式下,可能只是低利、微利,甚至無利的新業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縣鎮金融機構的突圍路徑或者破解方式,或許只有一條——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生存;只有創新,才能滿足新需求;只有創新,才能抓住鄉村振興這個難得的機遇,異軍突起。

如何創新?

互聯網時代,金融服務的創新不能、也不應脫離互聯網。目前,鄉村互聯網普及率非常高,互聯網已成為新農人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即便是貧困地區,按照工信部發布的規劃,到2020年,寬帶覆蓋率也將達到98%以上。互聯網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為縣鎮金融機構創新提供了突破口。一方面,縣鎮金融機構可以藉助互聯網,將金融服務互聯網化,改變傳統銀行總分支行層層審批方式,快捷高效地發放貸款,實現改善體驗、降低成本、便利獲客的目標。另一方面,採取合作和聯合方式,與互聯網金融企業、金融科技企業聯姻,藉助它們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實現對傳統金融服務的顛覆式“破壞”,創新出更適應新農村的新金融服務方式。 金融服務作為經濟生活中的高端領域,互聯網化趨勢不可逆轉。鄉村振興將農業農村帶入了全新時代,縣鎮金融機構也應因時而變,轉變觀念和理念,緊隨新時代腳步,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深耕傳統普惠金融市場,形成具有競爭力、服務本地小微企業的特色業務。

其次,從產業鏈金融角度切入,構築產業鏈閉環,形成產融“命運共同體”。農村金融服務因服務對象不同,需採取分層服務方式。大量農戶的碎片化金融服務需求,可以訴諸於普惠金融的模式;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可採取基於線上線下的金融生態圈模式,比如線下調查,線上放貸等等,將以往的機構主導型服務模式,轉化為平臺主導型營銷模式。對於產業鏈完整、上下游企業眾多的產業,則可依託互聯網交易平臺和產業鏈服務,建立金融電商平臺,將金融嵌入電商流程,實現支付清算、授信放貸與產業鏈上物流和現金流的融合,使產業鏈因金融賦能,降低財務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進而形成以核心企業為基礎的生態圈和產業鏈金融生態圈。一旦產業鏈閉環形成,產融變成“命運共同體”,那麼,整個產業鏈價值就可以被平臺擁有者充分挖掘,甚至贏家通吃,且構築出難以侵入的進入壁壘。

傳統金融服務失效?新需求催生縣鎮金融機構“突圍”,出路有三條

再次,從綠色金融角度切入,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助推需求側轉型。近幾年,綠色金融在政府推動下,獲得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創新力度不大,創新能力不足。鄉村振興“20字方針”中的“生態宜居”,為綠色金融體系構築提供了機遇。因為要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必須進行生態環境治理,實施生態修復,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保護耕地,種草植樹……其中誕生的金融服務需求巨大。縣鎮金融應抓住鄉村振興契機,通過構築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助推需求側轉型,為綠色金融的深度發展創造更多需求。

傳統金融服務失效?新需求催生縣鎮金融機構“突圍”,出路有三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