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2009,中國有過三次海上大閱兵

第一次海上大閱兵

我國第一次海上大閱兵在1957年8月舉行,此次閱兵是為了慶祝我國建軍30週年,當時周恩來總理受毛主席委託在青島黃海水域檢閱了我國當時最精銳的海上力量。在第一次海上閱兵中,我國海軍的潛艇編隊、驅逐艦編隊、獵潛艇編隊、快速炮艇編隊、魚雷快艇編隊以及戰鬥機編隊接受了檢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我國從蘇聯引進的4艘驅逐艦“鞍山”號(舷號101)、“撫順”號(舷號102)、“長春”號(舷號103)和“太原”號(舷號104),這4艘驅逐艦是人民海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主力艦隻,號稱人民海軍“四大金剛”。第一次海上閱兵不僅是我國最高領導人對人民海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階段性成果的檢驗,更是中國海上力量的一次宣示。它宣告了中國正式結束了百年有海無防的歷史,宣告了一支全新的,將改變世界海洋實力版圖的艦隊出現在了西太平洋的海面上。

1957-2009,中國有過三次海上大閱兵

曾經接受過周總理檢閱的海軍“四大金剛”之一“太原”號

第二次海上大閱兵

我國第二次海上大閱兵在1995年10月舉行,同樣是在黃海海域,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檢閱了此次閱兵。海上閱兵過程中,海軍動用了大批當時極為先進的艦機,其中主要種類包括: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護衛艇、核潛艇、常規潛艇,以及殲擊戰鬥機、殲擊轟炸機、偵察機、直升機、大型水上飛機等,人民海軍充分展示了嚴整的陣容和嶄新的風貌。其中尤以旗艦“哈爾濱”號的出場意義最為深遠。“哈爾濱”號(舷號112)是人民海軍第一代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戰艦,它的出現是我國海上力量轉型的里程碑,標誌著我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建立一支與大國地位、大國形象相稱的遠洋海軍。

1957-2009,中國有過三次海上大閱兵

第二次閱兵期間052型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號(舷號112)

第三次海上大閱兵

2009年4月,我國第三次海上大閱兵在我國青島市及其附近海域舉行,邀請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軍參加。此次閱兵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六十週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閱兵儀式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檢閱中國海軍的艦艇和飛機;第二階段檢閱來自14個國家的21艘艦艇。我國共有25艘艦艇和31架飛機參加了閱兵。其中,我國自主建造的“長征6號”和“長征3號”核潛艇、自主研製的兩棲船塢登陸艦首艦“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以及當時最先進的54A型護衛艦和052C型導彈驅逐艦都參與了此次閱兵。第二階段,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第一個接受檢閱。此後,美國“菲茨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印度“孟買”號導彈驅逐艦、韓國“姜邯贊”號導彈驅逐艦、新加坡“可畏”號導彈護衛艦等艦船相繼亮相。這次海上閱兵是我國首次舉行的國際性海上閱兵活動,展現了我國海軍實力,同時也加強了與各國海軍的友好交流。

1957-2009,中國有過三次海上大閱兵

第三次海上大閱兵

歡迎購買《兵器知識》雜誌獲取更多詳細內容!

1957-2009,中國有過三次海上大閱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