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退休女教授爲什麼花40萬買保健品?

兜兜偵探


人都是畏懼死亡的,年紀越大的人越害怕死。日子過得約好的人越留戀人世的美好,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還那麼短暫,能多活一些時日,恐怕是每個人的願望吧。

為什麼社會上會有很多人拿保健品來騙一些老人呢?

原因就是他們利用了這些老年人的恐懼心理,怕死的心裡。對於這些老年人來說,能有藥物延長自己的生命,這才是最重要的,錢財之物全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若是能錢買平安,誰去不買,即使存在僥倖的心裡,試一試也沒有多大的關係。

不要說這些老年人被騙了,古代千古一帝被騙的也有很多呀,秦始皇,漢武帝那一個不是牛上天的皇帝,哪一個人又沒被騙過?

古代皇帝的被騙和現今的老人被騙如同一撤。皇帝為什麼會被方士騙呢?

因為方士會煉丹,能延長皇帝的性命。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皇帝明知是不可行的,但是也是因為存在僥倖的心裡,姑且相信了,萬一,真的能煉出長生不老丹來,那不就賺大了。

其實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就拿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就行了。雖說人的一生很短暫,但是,短暫的人生並不妨礙他的精彩度。

人還是容易滿足的好,不要有過多的非分之想。

否則,一旦自己的貪慾被別人掌握了,那就是自己財產損失的開始。違背事物發展的規律去行事,只能讓自己受到應得的懲罰,而加速自己的罪惡。

最終得到事與其反的結果。

願每個人都能活到極限,但也不會恐懼死亡,接受事實,是認識自己的開始。


史學達人


浙大退休女教授為什麼花40萬買保健品,這事放以前我是不太能理解的。明明是高知人群,為什麼會中保健品的圈套呢?直到我住進了一個高校退休老師聚集的小區,我才明白,這些老人真的太孤單了。當一個孤獨的老人,面對賣保健品的年輕人,一口一個“叔叔”、“阿姨”的時候,那種熱情和熨貼,老人哪裡招架得住啊?

除了跳廣場舞,老人排遣寂寞的渠道太少了!

2012-2016年,我住在某二線城市一個高校退休老師聚集的小區,該小區彙集了附近幾所高校的退休老師。小區樓下就是個市民廣場。廣場的入口,經常有賣保健品的和賣P2P理財產品的攤子。擺攤的年輕人一看到老年人經過,非常熱情地打招呼,並且跟上跟下。這些精明的年輕人知道附近小區的老年人大都有著豐厚的退休工資,很多老教授拿著國家津貼,加上工資,每月退休金近2萬。

市民廣場裡擠滿了跳廣場舞的老人,這是一代中國老人排解寂寞的方式,但對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裡的暮年知識分子而言,他們不願意加入廣場舞人群,又或者身體已經不適合跳廣場舞了,他們的寂寞該如何排遣呢?當他們覺得孤獨的時候,賣保健品和P2P理財的年輕人來了。

如果不想你的爸爸媽媽中保健品和P2P的坑,多關心關心他們吧!

以前公司的隔壁是一家p2p,經常聽到基金經理打電話給客戶,阿姨叔叔叫得特別親熱,幾個來回下,已經熟絡得如果積年的老友,家裡孫女幾歲了,女兒在美國幹嘛的。每次客戶上門必然陪著電梯上下。相比之下,家裡的兒子女兒要麼不在身邊,幾天難得一個電話;要麼回到家一句多餘的話都懶得說。那些老年人一輩子積蓄拿去買保健品和基金並非都是腦子瓦特了,其實是被年輕人的熱情和熨貼給洗了腦…

我們每個人都會老,也許未來也有這麼一天。對於浙大這個女教授花40萬買保健品我無話可說。錢是她是自己的,想怎麼花她說了算。我只想對所有當子女的人說,有時間多關心關心家裡的老人吧。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老太太大量購買保健品的行為也有可能是被喪親反應所激發的,據她自陳,“2010年到2014年這段時間,我花費的錢最多。2010年,我老伴得了胰腺癌去世了。”很多年輕人和正值壯年的成年人無法體會的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始終在經歷各種各樣的失去,包括親人的去世,同輩朋友的離開,身體機能的退化和喪失(比如原來能跑步的,跑不動了,本來能舉多少重量的重物,現在卻因關節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無法完成),我曾在養老院遇到過一個儀表極度安詳,整潔,優雅,但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的老太太,我問她今天是否做了任何事,她告訴我,她視力不好,無法看書,聽力不好,無法充分享受音樂,她將近一百歲了,同輩的朋友全部去世了,子女都各有各的生活,她每天的全部生活就是坐在搖椅上,等待死亡的來臨,但是她各方面的機能除了有些退化之外,卻沒有重大的疾病。她等於是被困在如囚牢一般的身軀之中。這也是為什麼在老年人中,抑鬱症及其他心理疾病並不罕見,對那些剛剛遭遇喪親之痛的老年人來說就更是如此。

老年人被保健營銷行業欺騙的新聞時有所見,常見的是對其進行道德上的批判或者智商上的指點,但實際上該現象背後反應的卻是社會結構、公共衛生方面的問題。社會結構上來說,越來越多的子女流動到外地尋求更好的職業機會,傳統大家庭幾代同堂的情況越來越少,公共衛生方面,雖然現在年輕人對自己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會及時求醫、求助,老年人卻更傾向於用其他代償方法實現心理需求的滿足。如果能有更多針對老年人的心理服務,這樣的現象應該能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大師姊


花了四十多萬,估計是因為買過用過,然後覺得不值,所以才提出質疑。

本地的社會新聞曾報道過一件老年人買保健品的事件。一對老夫妻,住著120多平方的房子,兒女常年忙得沒空看他們,於是他們就被髮傳單的忽悠去參加各種保健品促銷活動。直到有一天,兒女們回來看他們,發現家裡三間房子堆滿了保健品,名目眾多,有很多盒都都沒有拆,兒女們整理以後,找出家中的收據,算了一下,總共花去了120多萬元。於是,一群兒女找到電視臺,舉報保健品公司欺詐老人。老人還很不樂意:我們花自己的錢買補品吃,你們憑什麼要舉報?

出現這樣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兒女們長時間沒空管老人,而那些保健品公司的促銷員,溫馨又體貼,待老人像兒孫一樣,不但口頭上說得好聽,只要你買他們的產品,要他們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他們都願意。甚至有人主動上門為人做家務,買菜燒飯,博得老人的好感。相比之下,兒女倒顯得疏遠得多。

二是這樣的家庭一般經濟狀況都不錯,老人收入高,也捨得在健康上花錢投資,至於花下去的錢有沒有效果,可能並不在他們考量的範圍。

三是有些老年人確實腦子有點糊塗了,經不住別人一忽悠一擺佈,錢就掏出去了。

題目中說的浙大退休女教授,也是花了40萬之後才醒悟的,否則她沒有這樣的經歷,也提不出這樣的質疑。其實,作為兒女,平時多關心父母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兒女的溫暖,就不會輕易被外人鑽了空子。至少不會像我看到的電視新聞那樣,花了120多萬家人才發現。好在還不算遲。萬一更嚴重的隨便亂吃把人吃壞了,那就問題更大了。


蘇小妮


浙大退休女教授曾花40萬買保健品:只想晚年好好活黃勤,退休前,她是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曾花40多萬元購買保健品和保健器械。

花40多萬買保健品的退休女教授,說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裡話”

黃勤87歲,20年前,她是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退休後,回廣州養老。

她居住的小區位於繁華的廣州大道,北傍珠江,距離廣州標誌建築廣州塔只有不到一公里路程。小區的一名業主說,“這個小區住的不是富商,就是高級知識分子”。

白天,兒女們都上班了,黃勤坐在寬闊的落地窗前,窗外,是繁華的珠江江景。偶爾透過窗戶的縫隙,飄進來模糊的汽笛聲。

通常,她的日子是這樣度過的:坐在窗前“看看書,彈彈琴,偶爾帶著小狗出去遛遛。”

她頭髮全白,除了耳朵有些背,背有點駝,身體還是不錯,步履穩當。

最近,她看的最多的是網上關於她的新聞,以及網友對她的評論。

2014年,她出版了《心理健康活百歲》一書,書中結合她自己的經歷,對老年保健用品的實用性和虛高的價格提出了質疑。她自己承認,此前曾買過40多萬元的保健品和保健器械。

媒體採訪她,把她當成反對老年保健用品的鬥士。她成了網紅。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我乾的事了,有人說我好,也有人罵我蠢貨!”

有人說她好,是因為她敢站出來對保健用品說不,有網友評論說,“一個快90歲的人,能這樣理智地面對保健用品,不簡單。”

有人說她蠢,是因為“作為一個高級知識份子,錢多人傻,居然上過當受過騙。”

黃勤說,她高價買保健品,是因為她也是一個老人,同樣有對死亡的恐懼。她敢說出來,因為雖然老了,但還是個知識分子,有站出來為老年人說話的衝動。

5月20日,黃勤談了她買保健用品的經歷,她的書,她所理解的老年人生死觀和健康觀。

以下為黃勤口述。

黃勤和她出的書。

“有些老人把保健品藏在床底下”

我買保健品和保健用的醫療器械,已經有十多年曆史了。

最初,是因為我得了糖尿病,著急,希望早點好起來。

這時候,聽說一個培訓班教一種治療方案,說用了這個方案,可以48個月不吃藥,血糖穩定在正常值以內。

培訓班開在一個酒店裡,到酒店住一個月,幾乎不給吃飯,第一個禮拜吃一點點飯,第二個禮拜,只讓吃青菜,又一個禮拜,青菜也不讓吃了,只讓喝青菜汁,每天喝七杯。培訓班結束,開始推銷東西了,賣給我們保健藥物,還有洗蔬菜的機器,說用這個機器洗了的青菜就沒有農藥了。那次加起來,花了一兩萬吧。

2010年到2014年這段時間,我花費的錢最多。2010年,我老伴得了胰腺癌去世了。這對我打擊很大,我怕我也會得癌症。因為我老伴的幾個長輩都是得癌症去世的,我的一個親人也得了癌症。我擔心,我身上也有癌症基因,這加深了我對死亡的恐懼。

那段時間,我買了一臺箱子一樣的頻譜治療器,花了六萬元;一架按摩床,花了一萬多元;一臺紅外線足部治療儀,花了三千多;一個負離子發生器,花了一千多;一個腿部按摩椅,花了四千多;一個捶背的機器,花了一千多……

這些東西,加上之前的,不止四十萬吧。

那段時間,對身體的任何不適都很在意,都想快點好。為了調理身體,治療失眠,我還燉過孔雀。一個公司說他們養的藍孔雀能治療失眠,我就交了兩萬塊錢,當作入股,他們定期給我送一隻孔雀,我燉了吃。

我的事情大家知道以後,有人在網上罵我蠢貨,說我是錢多人傻。

其實,在保健品面前,很多老人是經不住誘惑的。

我上了新聞後,一些年輕人找到我,抱怨對父母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

有個年輕人說,她父母的房子總是關著,不允許她進去,後來她找機會進去一看,裡面堆得全是保健品和保健器械,有些貴重的,藏在床底下。後來,有推銷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的上門,她就把他們罵了出去,她的父母眼巴巴的看著孩子的行為,委屈得眼裡含著淚。

我想說,買保健品和有文化沒文化沒有關係,不理解,是因為你們還沒有老去,我們只是想給自己多爭取一點時間,做沒做完的事,過點沒有來得及過的生活。

只是想晚年好好活一下

我和丈夫結婚50多年了,退休前,一起在浙江大學搞心理學,他一生致力研究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心理學思想,我也一直是他學術上的助手,我平時都叫他先生。他生前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結集出版。

我希望自己完成先生的遺願。其實先生在生病的的時候,也是希望多給自己爭取一點點時間,做完沒做的事情。所以他也用過保健品,我記得我們用過一種蚯蚓提取物的東西,說是能抗癌。

有文化的人也許更迷戀保健品,更希望多活幾年,因為活下去,利用自己腦子裡的知識,還想多做點事情。

另外,就是我們這代人,包括現在五六十歲的人,以前都吃了不少苦。我經歷過大躍進、大饑荒、文革,記憶最深刻的就是1959年到1961年,我們在學校教書,那時候沒有飯吃,教學工作都停了,為了填飽肚子,找來甘蔗渣,磨成粉,和米粉拌在一起做成糕。米飯不夠吃,就發明雙蒸飯,蒸了一次,再蒸一次,看起來多一些,肚子沒飽,心理上是飽了。文革時,因為我們是搞心理學的,認為是唯心主義,捱了不少批。這一輩子,年輕的時候,幾乎沒有消停過。

在老年人心中,有個黃金十年,就是六十歲到七十歲之間。老年人認為,六十歲之前,沒有退休,總是在忙,為子女忙,為父母忙,沒有享受過一天生活,沒有為自己活過。再過十年,就又老了,走也走不動了,就更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了。所以,他們希望把握好這個黃金十年,身體好的想利用這個黃金十年好好為自己活著,就願意在保健上花錢,身體不好的老人,就更依賴保健品,拼命把握住這個十年。

年輕人知道保健品不是靈丹妙藥,我們老年人,活得比你們長,吃的虧比你們多,難道我們不知道?

但是,明明知道很多保健品或者保健器械並不像傳說中的立竿見影,很多老年人也吃過虧,但下一次還是要買。因為我們總是想著,這東西萬一有效了呢?就算無效,吃不死,就當中藥吃吧。

“很多老人知道保健品的貓膩,但就是願意”

我現在質疑保健用品,並不是認為保健用品就一無是處,是在騙人。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老百姓注重疾病預防,醫療和保健。保健用品就有了市場了。我購買保健品和保健器材十幾年了,自己感覺,有些是有效果的,比如我耳背,一種保健藥物,用了對耳朵確實有好處,我現在還在用。但總體來說,它們的作用不值那麼多錢。後來,遇到一些誇大其辭的,說自己的產品上過太空,藥到病除,說自己的產品某中央首長用過,這讓我越來越警覺,越來越反感。我認為,品質優良,效果明顯,價格適中的保健品是可以接受的,還有一些保健器材也可以使用,但不要太濫。

那個六萬塊的頻譜治療器,後來我瞭解到,成本價2萬,批發價3萬,賣給我就翻了一倍,我拿來洗桑拿了。

孔雀吧,不知道有沒有作用,燉著吃和雞差不多。

培訓班學習來的那個吃青菜的方案,回到家發現不實用,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弄那麼多蔬菜,榨那麼多汁?比如那個吃青菜的方法,剛吃的時候,脂肪肝逆轉了,血糖也下去了,但你不可能一輩子那樣吃。

那臺兩萬多的按摩床,不好用,放家裡礙事,就堆在出租屋裡了。

但是,我卻很喜歡一些賣保健品的小孩。我私下裡和他們關係很好。為什麼?因為他們願意和我說話,前前後後叫我奶奶。

很多老年人知道這是保健品公司的推銷手段,打的親情牌,但就是願意,就是拒絕不了。

有一次,一個推銷冬蟲夏草含片的經理,組織一百多個老人,做了一場報告,我也參加了。這名女經理講起她和自己母親的故事,講得在場的老太太和她一起哭。這名女經理哭著說,“子欲孝而親不在”,說完這句話,她撲通跪在了講臺上,說自己母親不在了,就把在座的當成自己的母親來孝敬。很多老太太上臺擁抱她,給她送紙巾。最後,這個女經理簽了一百多個訂單,一個五千元。”

你想想,現在有多少孩子,願意為自己的父母流淚下跪,懂得“子欲孝而親不在”這個道理?

去年,我中風住院,每天都有年輕人去看我,都是賣保健品的小姑娘小夥子,他們到醫院給我送吃的送喝的,照顧我,連內褲都幫我洗了。

鄰病床的老太太羨慕得不行,“黃老師,你真幸福,這麼多人疼你。”

你說面對這些孩子,甜甜得叫你奶奶,你怎麼好意思不買。他們也是為了掙一口飯吃,不容易。

我女兒也勸過我,不要理睬那些賣保健用品的,他們只是為了利用老人掙錢。我告訴女兒,這麼老了,還有人願意利用,不挺好嗎。利用你的時候,起碼願意搭理你。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搭理老人了。

我有時候在家,就喜歡問兒女們一些問題,兒女們總說,“給你講你也不知道,帶你去路又太遠。”

孫子週末來看我,一進門喊了一聲“奶奶好”,就開始玩手機,走的時候叫一聲“奶奶再見”,就離開了。我說孫子,“給奶奶說說話嘛”,孫子說“說什麼呢。”唉,都沒話說了。

沒人理你的時候,上來一群小夥子小姑娘,一個奶奶又一個奶奶的叫,你不心軟?!

很多老人知道保健品的貓膩,但就是願意,掏錢買熱鬧、買情感依託啊。

“別讓保健品對老人二次傷害”

直到2014年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完全把時間荒廢到這上面了,就收心了,與其恐懼死亡,不如面對,好好珍惜當下的時間,做些有用的事情。

我又撿起了心理學,整理出版了丈夫的研究成果,把丈夫的80萬遺產捐給了浙江大學,成立了一個出版基金。


搞笑小鵬


兩個原因:1、貪財怕死嗑睡少。2、孤單寂寞冷。


第1個,“貪財怕死嗑睡少”是學科目二時,教練笑罵一個60歲退休叔叔的。

這位叔叔姓張,剛從高中物理老師崗位上退休,立即報名學駕照,我們因此熟悉。張叔叔是7.80年代的大學生,在西部城市比較罕見了,加上多年帶高三,自然學識和見解,都比一般人要高。

他平時從來不在駕校食堂吃飯,嫌貴。20元一個套餐,兩葷一素,覺得駕校太黑了。自帶乾糧,冷饃涼菜,就著駕校的開水喝了,之後回到教練車上休息。我們這些小年輕就在食堂就餐,聊八卦,到點再去駕場。有一天去早了些,看到張叔叔在吃藥,一大把,以為是高血壓之類的,順口問了句。結果他說,是保健品。兩年來,他花了20多萬買保健品了。

我們全都吃了一驚,只有教練笑了:你這老不死的,貪財怕死嗑睡少,老年人的通病。

張叔叔說,兒子出國了,家裡就他和老伴倆人。前年老伴中風,他跑前跑後伺候著,自己也累得住院了。倆人請了一個看護,根本不盡心。他和老伴躺在病床上,隔著病床,兩手拉在一起。老伴啥話也沒說,眼淚流了滿臉。

他倆都是教師,50歲時,只要有空,倆人都在假期遊山玩水,享受生活。錢多,又節約,每年出國遊玩,足夠了。後來就不行了,各種病痛找上來,經常感到力不可支。也找了保姆,更煩惱了。兒子很孝順,三天兩頭打電話,時不時寄點錢來。可是當倆人都病倒在床上時,那種無力感讓人絕望。

他是老牌大學生,老伴是教化學的,怎麼不知道保健品裡都有什麼,又怎麼不知道那些口口聲聲叫他們叔叔阿姨的小年輕心裡在想什麼,無非是圖他們的錢罷了。

前幾天,家裡水道堵了,煙霧報警器響了,張叔叔慌了神,老小區根本沒物業,正巧這時候賣保健品的小陳打電話,聽說後立馬跑來家裡,找人疏通下水道,檢查消防栓,檢查水電線路,一番忙活。張叔叔說,我養兒子有什麼用啊,還不如賣保健品的。早知道,兒子小時候就不要求那麼嚴格了,還不如學習差不成器,哪也去不了,就在我身邊老實待著,靠我養著!

第2個,“孤單寂寞冷”是一個退休老教師說的。老兩口原本是蘇州人,年輕時去西部建設,在那裡待了大半輩子。兒子從小送回蘇州爺爺奶奶家裡養大,跟他們不親。

退休後,夫妻倆回蘇州,歡歡喜喜迎接新生活,哪知有更大的風雨在等著他們。兒子在爺爺奶奶去世後就遊手好閒,慢慢地偷雞摸狗,最後染上了毒品。老兩口回蘇州後才得知這一切,把兒子送去強制戒毒。根本戒不掉,表面上看著正常了,夜裡又發作,把老兩口打得稀巴爛,休養了大半年都沒好利索。

兒子又進了監獄,老兩口一商量,還是回了西部。這次的心境完全不同了,對未來的憂慮也更多了。這時候,小區單元房裡的保健品大講堂找上了他們。曾經嗤之以鼻的行為,曾經不屑一顧的小單元房,成了老兩口每日報到的地方。聽著課,結識著小區的鄰居,每天拿回來一個足貼,一枚藥膏,都覺得舒心。後來開始買床墊,高科技多功效,10萬一張。老兩口眼睛不眨地買了,再後來,越買越多,家裡跟個小廠子一樣。

老兩口知道這些東西貨不對等,“沒關係啊,我們也沒孩子,就把這些小年輕當孩子吧。把錢花孩子身上,不心疼!”


愛吃火鍋也愛魚


有人說是兒女沒有好好陪父母,他們孤單寂寞了,賣保健品的人會給他們溫暖關心。其他人什麼情況不瞭解我周圍的幾個老人不是這麼回事。我們家的老人我覺得真的是很幸福的老人了,兒女工作忙,幾十年了,週末節假日除了因為單位工作,特殊情況,都是陪他們度過,不管去遠處旅遊還是近處不管去哪裡都帶著他們陪他們。他們喜歡打牌兒子媳婦女兒女婿有空見面就是陪著打。老人只給女兒的帶孩子,兒子在孝順也不管。子女什麼事情都要經過他們的點頭,子女也是都依著父母。老人天天風雨不誤買的滿地都是菜,滿家都是超市的東西。所有的節假日天天都要在外面吃飯消費。打包回家滿桌子都是菜,下一頓繼續外面吃,繼續打包,打包每次都要讓大家帶回家繼續吃,長期吃剩菜剩飯,真是不愛吃,都說少點菜,點少了老人又不高興。平常穿衣戴帽什麼高檔買什麼,衣服也是堆積如山。。。保健品堆滿屋子,各種儀器琳琅滿目(不誇張)。各種不計其數的小東西家裡氾濫了。感覺他們是住在倉庫裡的。幾年前的掛麵,(估計是送的太多了)各種過期食品,藥品,牙膏,香皂,擦手的甘油,醬油,醋,暖水袋反正沒有你想不到的,那些賣保健品忽悠老人幾元錢一根的參告訴老人幾百元。羊奶300多克一袋聽朋友說(他陪父母參加過一次)賣500多,裡面結塊難喝買多了分給大家。那些鍍金的塑料藝術品(簡直還不如2元店),老人也是拿回家不要分大家。讓老人入股,還成為什麼董事,三天2頭聚會,吃飯免費,免費有人按摩,機器按摩,花樣繁多。老人自豪的告訴我們要去老年大學上學了,就是領著老人去周邊玩了2天就算上了大學。經常組織去外省旅遊,還有什麼特供蔬菜名目繁多。家裡的兒女沒人說什麼,真的都依著他們的心情。但我本人最煩的是哪些劣質的保健品奶粉過期食品等亂七八糟的非要給我們,我們明知不好也能不說,怕老人不高興,回家只好丟掉。這些賣保健品的知道老人退休工資高,老人覺得在這裡找到以前在單位被人尊重的感覺,花錢買了開心。他們也吃了10多年的保健品了,保健品每頓不誤一大把的吃,但還不是經常的精神萎靡,飯吃不下,真的沒覺得有多好。我這些朋友對待父母也是都很孝順體貼啊,父母也是都參加各種活動,並不存在孤單。就是錢多,加上那些賣保健品的經常會給老人講錢還不完怎麼怎麼了,讓老人想的開如何如何。


手機用戶59004687143


大家好!

退休女教授花40萬買保健品,原因有一下幾點:

1.首先說明她收入水平很高,有這個消費能力。如果她是貧困地區的貧困戶,就是她想買,也無能為力,沒錢的人賣血賣器官的事也在幹,溫飽都沒解決,掙扎在生死線上,他還能想到買保健品?

2.希望身體健康,渴望長壽,是每個人的願望,無論他是大富大貴,高級知識分子或草民一個,當他有了條件後他會無休止的追求,有的更是達到瘋狂程度,在農村也有類似情況,有的還借錢去買。所以,別以為她是高級知識分子,就覺得奇怪,褪去外衣,她也是普通人一個。

3.同時也證明騙子技術確實高明,無孔不入。現在不管城鎮還是農村居民,大部分老人都有養老金,生活基本沒有問題,如何健康,如何活得更久,是很多老人非常關心的問題。大街小巷經常看見有人搞免費諮詢,體檢,健康講座等,這些90%都是搞保健品推銷的,幾十,幾百,幾千的都有。

4.總的來說還是貪圖慾望帶來的。要麼貪圖推銷商的小恩小惠,要麼盲目追求長壽,不講科學,因小失大。

好了,持續關注我,一起分享更多民生話題,祝福老人健康長壽,謝謝你的閱讀!


龍門山財經


浙大退休女教授曾花40萬買保健品和保健器械,後來她成了反對老年人保健品的鬥士,為此小編對保健品有了新的認識!



做為一名高知識分子,應當對保健品有個理性的認識才對,然而她卻選擇了相信保健品!她不是傻,只是對自己的健康越來越在乎了,她只是想通過保健品來改善她的身體,能活一天算一天。

眾所周知,保健品不是靈丹妙藥,不能包治百病!從字面上理解,保健品就是保障健康的藥品,保障健康不等於治療疾病,就好比感冒藥不能治感冒一個道理。(感冒藥是治標不治本,只能減輕患者症狀)由此可見,浙大退休女教授在為自己的健康買了一份保障。

很多人反對保健品,其實跟反對保險一個態度。保健品市場確實烏煙瘴氣,大部分假冒偽劣保健品流通市場,很多都是心理作用。我爺爺曾收到我大伯買的八萬多的保健品,當時吹的可神了,包治百病,喝了之後可以年輕二十多歲,還能延年益壽,為了表達自己的一片孝心,我大伯一口氣就把它買下來了。我爺爺喝了之後,確實覺得不錯,這是他第一次喝這麼貴的口服液。一個星期後,藥也喝完了,我爺爺也沒年輕二十歲,跟以前沒什麼變化。一年後我爺爺壽終正寢了。

所以還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保健品,該吃吃該喝喝,人各有命,不是保健品就能改變命運的。家裡條件一般的,就要遠離保健品了,不要讓保健品毀了下一代。我奶奶為了吃保健品,花光了所有積蓄,我父母被道德綁架後也花了大部分錢在保健品上,然後幾代跟著窮,真以為錢乃身外之物,錢想來就來的嗎?沒錢,光有健康也馬上會得病,因為生活環境得不到改善,只能苟且偷生!


責任編輯:Kisenhower

From:本文小編故事小燈塔,若需轉載請聯繫小編,加個關注支持一下吧!


故事小燈塔


退休教授怎樣,就算是退休的老幹部你也一樣需要有益處的保健品。這是人對身體渴望健康的一種需求。保健品,是人們認識的誤區。在保健品裡也有好的保健品和虛假的保健品。及時有的誇大其詞罷了,有的保健品確實對老年人有益處,對人的身體也有幫助。浙大教授花40萬元買保健品的事。


也是情有可原的,在商品經濟裡可能保健品的利潤是很大的,這就促始有些人,想用誇大其詞的虛假保健品,騙取老人的錢財,這是一種卑劣的行為,對待老年人,千萬不要甜言蜜語的忽悠,不切實際的推薦,使老人上當受騙。我建議老年人,你一定要選口碑好,療效好,改善身體狀態的好的保健品。讓老年人有一個健康的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