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腾讯没有梦想”:有创新企业就有希望

腾讯2017年营收2377亿元,17Q4手游收入169亿元

最近,腾讯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先是一篇万字长文《腾讯没有希望》在网上热传,批评腾讯“正在丧失产品实力和创业精神,造成一家投资公司”,而后马化腾回应称“我的理想都是如何做出最好的产品,而不是赚多少钱”,但很快腾讯里面澄清该回应系网友杜撰;两天后,网上又曝出马化腾与抖音创始人张一鸣在朋友圈掐架的截图,后者抱怨“微信封杀、微视模仿”,前者则直言“可以理解为诽谤”……“原来闯荡商业江湖,不仅要面对市场竞争的刀光剑影,还要应付一场场针锋相对。”一位网友这样评论。

万字长文中的真真假假、口水战里的是是非非,非局外人所能理解,需要专业、权威、科学的评判。但是两个事情放在一起,引发了许多有益思考:今天中国发展最快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是不是也存在短板和瓶颈?当科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巨大的组织结构会不会反过来制约创新?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快、年轻消费者喜好多变,产品和服务如何跟上需求?这些诘问看似聚焦于一两家企业,实则背后蕴藏着更深刻的焦虑和反思:“创新”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当中国企业在盈利水平和规模上比肩全球巨头,是否拥有与之匹配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内核?中国企业的未来去向何处?或许更多企业必要“雷军之问”: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奋斗?

人民日报评“腾讯没有梦想”:有创新企业就有希望

人民日报评腾讯没有希望:有创新就有希望

很多时候,拉直问号轻易,提出问题却很难。评论君早年曾读过一本专讲企业失败的书——《大败局》。书中讲述了多个上世纪90年代曾风光一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在短时间内走向衰落的企业,其中秦池酒、脑黄金、爱多VCD想必大家耳熟能详。这些失败足够动人心魄,给出的教训足够深刻,但却显得过于悲壮和遗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年代,老一辈创业者很难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足够的知识和资源,也没有多少经验可循。他们敢闯敢干,却显得形单影只,乃至是一意孤行,最终只能把失败留给后人。反观今天,一两家企业的小事就能收获如此关注,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也能引来指责和质疑,未尝不是一种提高,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企业最跌宕起伏的一段发展史。从改革初期乡镇企业的勃兴,到国企改制中计划经济的转轨;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全面进军全球市场,到互联网时代开启的信息化创业浪潮,要是说时代的发展总有阴晴雨雪,那么“企业”往往是最敏感的温度计。我们透过企业的改变看到时代变迁,也能从历史的潮流中窥见企业的未来。今天,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系统的目标和愿景,还是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都在提醒中国企业家:没有点新的行为和想法,最终难免沦为下一本《大败局》的素材。

人民日报评“腾讯没有梦想”:有创新企业就有希望

人民日报评腾讯没有希望:有创新就有希望

这段时间人们发现,“缺芯少魂”的难题,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弯道超车,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的挑战;一些企业过度依靠广告和营销,“野蛮生长”的情形也还很常见。然而历史抛出了问题,期间也给出了答案。今天中国企业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的舞台。不久前,在海南岛建立自贸区、自贸港的消息激发了很多创业者,贵州省打造的信用云工程为企业提供了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破解“新官不理旧账”成为地方当局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红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再加上宽大的消费市场、勤奋踏实的劳动精神这些固有优势,中国企业的未来大有可为。而企业的创新和成长,也能给市场和社会注入更多活力,这同样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所在。

独一无二,这两天在地球另一端,巴菲特和马斯克,一老一少两位企业家也打了场嘴仗。前者经典的“护城河理论”,如今在后者“创新节奏”结论挑战下,也显得守成有余而新意不足。这样的讨论放在中国语境中其实没有多少新意,网络上早就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在互联网时代,你永远不知道将要打败你的是哪一家企业,乃至不知道它将来自哪个领域”。从这个角度看,再宽再大的“护城河”,也无法阻止那些颠覆性的创新和技术。这再次印证了,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企业才能走得更高更远,这个原理中外皆同。

这正是:护城河难挽大败局,敢创新才会有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