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焚燒能力300萬噸 全球最大垃圾發電廠明年投運

在上海浦東,一座能“吃掉”城市巨量垃圾,並將其轉化為電力的上海市重點工程——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正從圖紙走向現實,目前其二期工程(以下簡稱“二期工程”)正在加速施工,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

作為目前亞洲最大的生活垃圾發電項目,二期工程將建設8條750噸/日焚燒生產線,合計日處理生活垃圾6000噸,年焚燒能力200萬噸。二期工程2019年建成運行後,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二期工程總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為300萬噸/年,焚燒發電每年將達12億千瓦時,將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上海也將基本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

近日,記者走進這座在建中的垃圾發電項目,探訪上海市如何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利用,如何通過科學高效的垃圾焚燒實現城市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城市生活垃圾“零填埋”

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垃圾焚燒發電總規模為13300噸/日。而上海市公佈的信息資料顯示,該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28000多噸,其中還有14700多噸垃圾靠填埋處理。

“填埋並不是處理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垃圾填埋後將對周圍的環境造成長遠的影響,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各方面均會受到汙染。”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減輕上海垃圾處理壓力,同時實現老港固廢基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提高上海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有效緩解土地資源緊缺問題,二期工程應運而生。

“二期工程將使作為上海市垃圾末端處置‘託底保障’的老港固廢基地使用壽命得以延長。”上述負責人表示。

2016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的二期工程,位於上海老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東南角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工程北側,由上海城投老港固廢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上海電建和上海建工集團四建聯合總承包。

“二期工程建成後,將肩負上海市70%的生活垃圾處置任務,基本實現老港固廢基地生活垃圾‘零填埋’”。上海電建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項目經理陳覆成告訴記者。

據瞭解,隨著城市人口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外賣、快遞等行業迅猛發展,二期工程建設雖然可有效增加上海垃圾焚燒處理的能力,但從目前來看,垃圾焚燒處理仍有很大缺口。

“目前,上海市金山、松江、奉賢廠正在籌劃擴建。”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坦言,“上海老港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已在進行三期工程可實施的調研和規劃,將很有可能上馬建設日處理垃圾10000噸的垃圾焚燒電廠。”

“儘管發展前景好,但從實際運行情況看,垃圾發電項目屬於微利運營。”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相關負責人繼續向透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屬於市政公用基礎設施,保本微利是政府對該類項目的基本定位。投資建設垃圾發電項目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贏利,而是為了有效消滅上海每天14700多噸的生活垃圾。”

記者瞭解到,自2000年起,上海電建已先後在上海、深圳、青島、澳門等地建成了11座生活垃圾焚燒電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城市垃圾“圍城”之困。

三維技術節約成本數百萬

“二期工程將建設8條750噸/日焚燒生產線,總建築面積為145000平方米。剛成功完成前4臺鍋爐的水壓試驗,計劃8月底完成倒送電,開始設備單體調試,11月10日前完成全部8臺鍋爐水壓試驗,明年3月份第一臺機組試運。”陳覆成向記者介紹。

據瞭解,二期項目採用當前最先進的設備,垃圾焚燒系統採用機械爐排爐,餘熱發電採用中溫次高壓蒸汽鍋爐和抽凝式汽輪機。此外,煙氣處理採用“SNCR減溫塔+幹法脫酸+活性炭噴射+袋式除塵器+溼法+SCR”組合工藝,可使煙氣排放更穩定。

而且,與一期項目相比,二期工程施工現場採取了更先進的技術——場布策劃採用建築信息模型(BIM)。BIM技術的應用可使管理人員和施工隊更清晰、直觀地瞭解空間佈局、場地規劃以及材料堆放等場布概況。

“項目部以實踐建築工地智慧管理為目標,通過BIM三維模型與統計報表可全方位展示二期工程施工進度,方便對工程進度跟蹤。通過三維模型與施工計劃進行施工模擬,及時發現問題,在實際施工中降低返工率,提高優化設計。”陳覆成說。

據瞭解,二期工程還將建設一個3000平方米的青少年教育基地,設計之初即採取立體設計,BIM技術使其在設計過程中節約了9個月時間,並且通過對模型的深化設計,節約成本數百萬。此外,二期工程汙染物排放標準將採取最嚴格的煙氣排放指標,二噁英、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汙染排放指標均將低於國標。

“我們之所以選擇上海電建作為承建方之一,是因為此前有過多次合作。”上海城投老港固廢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上海電建承建的上海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工程獲得了全國建築工程魯班獎、金鋼獎和白玉蘭獎;其承建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施工總承包項目獲得了2011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工地、2013年度上海市建設工程“白玉蘭”獎,與有責任、高效率的央企合作工程質量有保障。

“參與到破解都市環境難題的建設中,我們感到責任重大,必須高標準打造世界級工程項目,樹立垃圾焚燒發電工程新標杆。”上海電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