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南泥灣機場:投運“滿月” 整體運行安全有序

12月8日,延安南泥灣機場運行保障將正式“滿月”。轉場投運一個月來,延安南泥灣機場運行安全順暢,運輸生產持續平穩增長,共計運送旅客3.3萬多人次,貨郵78噸,保障航班起降392架次,三大指標在生產淡季繼續保持了兩位數以上增長,呈現了人氣和運輸生產“雙旺”的態勢。

舊貌換新顏,運行保障能力大提升

11月8日,一座地處聖地延安,鑲嵌在黃土高原的群山峻嶺之間的現代化支線機場-延安南泥灣機場正式啟用。隨著淨空條件的改善、一類盲降系統的投入使用和基礎設施設備的升級換擋,南泥灣機場已具備全天候運行條件,運行保障標準大幅降低。特別是機場能見度起降標準由原來的5公里降低至目前的900米,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機場的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旅客出行困難的問題;機場淨空環境徹底改善,一舉摘掉了聞名行業的特殊複雜機場的“帽子”,從此,延安機場的天空不再處處受限,而是在湛藍的天空中架起了可以暢通全國各地的便捷橋樑,最大限度的釋放航空發展潛力。

管理優先行,“三基”工作更紮實

新機場轉場投運後,延安機場在積極引入“ACDM協同指揮系統、“內場車定位跟蹤系統”等技防措施改善的基礎上,強化現場運行保障人員崗位技能和安全保障能力教育培訓,持續開展飛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修訂完善各類規章標準和管理制度,協調市屬交管部門和醫療人員進駐機場,規範場區道路秩序和提升醫療應急保障能力,同時協調集團公司從所轄各機場抽調技術骨幹協助延安機場進行業務保障,並組織員工進行相關業務培訓,有效提升了機場綜合保障能力。

搶抓新機遇,運輸生產穩增長

新機場投運以來,延安南泥灣機場平均每天保障進出港旅客人數約1100人次,30天以來運送旅客達到3.3萬多人次,創造了同期機場旅客吞吐量新紀錄。轉場後,新機場與火車站之間的距離縮短為8公里,與延安南高速公路僅5公里,實現了空中、鐵路、地面的無縫連接。為進一步拓展完善機場航線網絡佈局,延安機場公司緊抓機遇,主動出擊,積極拜訪國航、長龍航、春秋航和吉祥航等航空公司,對接新開航線和引進過夜運力事宜,得到了各航空公司的積極支持,為下一步實現“兩年破百萬”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服務提品質,旅客乘機更便捷

新機場轉場投運後,在新的平臺上,南泥灣機場本著向幹線機場看齊、向標杆看齊的目標,注重服務細節,想旅客所想、想旅客未想,從倡導服務文明用語、改善衛生環境、規範標誌標識、提高旅客旅客過檢速度等方面入手,按照高於行業標準的服務規範改進工作,讓每位來延乘坐航班的旅客來的順暢、走的舒心,努力創建“聖地真情服務”品牌。同時積極推廣運用智慧機場建設成果,引入安裝包括“旅客自助值機”、“便捷一證通關”、“延安飛常準航班信息查詢系統”、“智能停車系統”等設施設備,為廣大旅客乘機提供了多元便捷的選擇方式,贏得了廣大旅客的一致好評。

緊盯新目標,大步跨入新時代

隨著設施設備的徹底改善和運輸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延安南泥灣機場已成為展現延安市改革開放成果,顯示延安大步邁入新時代的一張靚麗名片。按照延安南泥灣機場航線網絡發展規劃,在未來幾年內,延安機場將圍繞“兩年破百萬,三年增三倍”的發展目標,立足延安區位優勢、資源稟賦、政治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突出“省會通”和“經延飛”主業發展思路,構建“重點連接、區域覆蓋、骨幹增密、國際通達”的航線網絡,力爭2019年開通國際(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超過60萬人次;2020年運營國內航線超過20條,旅客吞吐量跨入百萬級機場行列。全力打造“國家著名紅色聖地機場”和“陝甘寧區域中心機場”,使南泥灣機場成為延安革命老區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三個經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標杆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特色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