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之鄉安徽碭山 推進電商全產業鏈扶貧

水果之鄉安徽碭山 推進電商全產業鏈扶貧

水果之鄉安徽碭山 推進電商全產業鏈扶貧

7月7日,安徽碭山縣良梨村電商扶貧驛站內,工作人員正在包裝秋梨膏。 中新社記者 餘皓 攝

安徽碭山是中國的國家級貧困縣,同時以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的近百萬畝世界最大連片生態梨園和年產量達170餘萬噸的各類水果,被譽為“世界梨都、水果之鄉”。記者7日在碭山採訪瞭解到,當地依託水果產業特色和優勢,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兩年來已帶動1.26萬戶、2.51萬人擺脫了貧困。

良梨村電商扶貧驛站是一個由政府建設、電商公司運營的綜合服務平臺。記者探訪時,工人們正在熬製秋梨膏,鍋中熱氣騰騰,煮沸的深色梨汁不斷翻滾,旁邊的工位上,一瓶瓶梨膏正在不斷被裝進包裝盒中,並貼上填好的快遞單待運。

“0.5公斤梨膏需要7.5到10公斤鮮梨熬製,這麼多梨批發總價不超過30元(人民幣,下同),但做成梨膏,卻能賣上百元。”運營該驛站的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鵬偉說。

水果之鄉安徽碭山 推進電商全產業鏈扶貧

7月7日,安徽碭山縣良梨村電商扶貧驛站內,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鵬偉查看後臺水果產品訂單情況。 中新社記者 餘皓 攝

“利潤上升了,分到貧困戶手中的錢就更多了。”郭鵬偉介紹,他的公司收購貧困戶的果品,價格比普通果販高10%,同時在採摘、包裝等環節優先僱用貧困戶,如今已帶動70戶貧困戶脫貧。

郭鵬偉說,該扶貧驛站集“電商運營、創業孵化、就業培訓、扶貧車間、產業基地、物流配送”於一體,而這樣的扶貧驛站,幾乎覆蓋了碭山縣的每個自然村。

作為電商銷售的重要一環,碭山的物流企業正“搶灘”佔領扶貧驛站,以確保生鮮果品快速發貨。碭山申通快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傑介紹,他們已對接60多個村鎮的站點,“目前,快遞單的打印、包裹搬運等環節已吸納3500多名農戶就業,其中就包含了貧困戶。”

除了發貨和包裝物流等環節,如今當地不少貧困戶開始主動融入互聯網。

在該縣唐寨鎮唐寨村,記者見到癱瘓在床的李娟,她正用嘴銜著觸控筆,與微信上的客戶交流。10年前,李娟被診斷為脊髓性空洞症,全身只有脖子可以活動。

“是互聯網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做電商讓我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2015年,唐寨鎮蘋果滯銷,李娟家也不例外。抱著試一試心態的她開始涉足電商行業,不但解決了家裡的難題,還幫著周圍鄰居賣掉了滯銷的水果。

如今李娟已經遠近聞名,在鎮政府和縣電商協會的幫助下,她註冊了自己的水果品牌,併入駐了一大批電商平臺,隨著銷路逐漸打開,去年她的品牌銷售額有40多萬元。

而李娟也是碭山縣眾多電商勵志創業的縮影。碭山縣委書記王廣敏介紹,目前當地構建了由政府、院校、電商企業等為主體的電商扶貧培訓體系,對有意向、有能力的貧困戶、殘疾人群體進行電商專業技能培訓,迄今已培訓3200多人。

記者獲悉,隨著碭山電商產業的崛起,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果蔬加工企業、物流配送創造大量崗位,帶動了1.1萬名貧困戶在電商全產業鏈就業,實現穩定增收。

雖然電商產業蓬勃發展,但在王廣敏看來,目前電商扶貧還是以政府推動為主。他表示,這種模式要向政府服務、市場驅動轉變。“碭山的電商產業扶貧模式健康穩定,相信經過產業培育和持續用力,這條路會越走越寬。”王廣敏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