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創「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標識 88個貧困縣共享一塊「金字招牌」!

四川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 88个贫困县共享一块“金字招牌”!

四川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 88个贫困县共享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想為貧困地區出一份力,以後可以購買有“四川扶貧”集體商標標識的產品。四川脫貧攻堅再出創新政策。7月4日,《關於創新扶貧產品銷售體系促進精準脫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新聞發佈會在成都舉行。

記者從現場獲悉,四川首創為貧困地區定製了獨特的集體商標標識——“四川扶貧”。

也就是說,以後只要看到這個“四川扶貧”的標識,就可以知道這些產品來自四川的貧困地區。據悉,未來農產品不久後就將在批發市場,零售商場,電商平臺中見到。

四川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 88个贫困县共享一块“金字招牌”!

四川省政府秘書長、省扶貧移民局局長降初在現場表示,《意見》創新扶貧產品銷售機制,強化了產銷對接,以更大力度推進產業扶貧,促進四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金字招牌貧困地區有了集體商標——“四川扶貧”

6月5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已正式受理四川“四川扶貧”集體商標註冊申請。目前,四川省工商局、商務廳、省扶貧移民局已依法啟動商標使用工作。集體商標標識的扶貧產品覆蓋了四川的88個貧困縣。

為幫助貧困地區增收,有了集體商標後,打開銷路是關鍵。

“首先省商務廳的食堂就要採購集體標識的農產品。”四川省商務廳廳長劉欣在現場說,四川的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定向採購公益性集體商標標識的扶貧產品。同時,各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超、車站、機場等經營場所,以及知名電商平臺開設扶貧產品銷售專區、專櫃、專鋪、專店,定向採銷公益性集體商標標識的扶貧產品。

劉欣預計,2018年底,創新扶貧產品銷售體系實現突破性進展,助推精準脫貧工作取得實效。

精準認定凡是扶貧產品都可使用該集體商標

怎樣精準認定扶貧產品?這是核心的環節。

降初認為,集體商標的產品來自貧困地區,或者其產品原料來自貧困地區,要能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凡是銷售標有扶貧產品標識的商家,政府將在財政,稅收,金融,交通運輸、定向採購、人才培訓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申請使用集體商標,須有自有商標。”降初說,願意使用集體商標的成員單位,可以進行申報,提供集體商標在扶貧產品應用的方案,且不得擅自擴大使用範圍。

據悉,《意見》內容分為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3部分,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助推精準脫貧目標,創新扶貧產品銷售機制,強化產銷對接,以加強宣傳推介、建立扶貧產品公益性集體商標標識、認定扶貧產品、認證扶貧產品質量、推廣新型生產經營模式、完善扶貧產品直通渠道等11項工作任務為落腳點,以組織保障、財政、稅收、金融、交通、人才培訓、督促考核等7項措施為保障,推動形成產業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有機融合的大扶貧格局,以更大力度推進產業扶貧,促進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出臺背景

深度貧困地區仍以“小農生產”為主

劉欣說,農產品流通體系連接生產和消費,是穩定市場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是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的重要保障。

當前,四川農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養、品牌化經營得到一定發展,但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仍以“小農生產”為主,生產經營分散、集中度較低,物流成本高,生產與消費市場信息不暢,農產品直採直銷較少,產品轉化為商品率較低。

據統計,全省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地區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個,年交易量77.6萬噸,佔全省2%;而成都白家、濛陽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三州地區果蔬年交易量56萬噸,佔三州地區生產量的10%。成都益民菜市數據顯示,2017年該市場農產品直採直銷交易額0.2億元,僅佔銷售額的3%。同時,三州地區物流成本較高,每單首重達1公斤12元,部分生鮮產品物流超過20元/公斤,是成都市的3倍以上。

《意見》相關工作共涉及13個牽頭部門、31個責任單位。商務廳、省扶貧移民局經過調研座談、專題論證、專家評審、風險評估、社會公示等程序,在多次徵求相關省級部門、部分市(州)人民政府和社會各方意見後,經過了反覆研究討論修改。6月12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了《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