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跨國突襲恩德培機場的生死營救

1976年6月27日,從以色列特拉維夫起飛的法航139次航班在希臘雅典轉站。當最後一次催促登機的廣播響起的時候,有四名旅客急匆匆的趕到安檢口。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四個人的遲到是蓄謀已久,他們手裡面拿的是假護照,包裡裝的是槍支彈藥,更為湊巧的是雅典當天正好趕上資本主義國家喜聞樂見的工會罷工,機場內部安檢形同虛設,於是這四個人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登上了飛機。


當飛機起飛到達巡航高度,安全帶指示燈熄滅時,四個人立刻發起了劫機行動。四人中的兩男一女負責控制艙內的旅客與空姐並且逼迫他們交出護照,而另一名男子則直奔駕駛艙逼迫機長改變航線,並且切斷了所有一切無線電聯絡。至此,法航139航班“丟了”。當飛機的無線電信號再次恢復的時候,這架飛機已經降落在了利比亞的班加西。沒過多久,一份電報就被火速送到了時任以色列總理的伊扎克·拉賓手裡。當時拉賓正在召開內閣會議,在看完電文後,拉賓對所有的與會軍政高官說道:“討論先放一放,先生們,法航139航班遭到恐怖分子劫持,飛機上有我們的人。”我們的人指的就是107名以色列公民,此外飛機上還有141名其他國籍的乘客以及12名機組人員。

“光天化日之下敢劫持260名人質,這恐怖分子不簡單啊。但是這恐怖分子又是從哪來的呢?”在拉賓總理提出這個疑問的3小時後,摩薩德在非洲的情報網就給出了答案,“革命細胞”,巴勒斯坦眾多武裝派別裡面的一個激進組織。得到答案的拉賓抬頭看了身旁的一個人,四目相對,兩人已心照不宣,這個人就是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西蒙·佩雷斯。拉賓和佩雷斯兩人同為軍人出身,而兩個人也有一個共識就是

和平是靠自己的力量捍衛出來的,以色列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向恐怖分子妥協。

“雷霆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跨國突襲恩德培機場的生死營救

航線圖,實線為法航139航班,虛線為C-130

以色列國防部地下室有這樣一個部門,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從來沒有休息也永遠不會停止工作,這個部門就是以色列國防軍特種部隊。就在拉賓與佩雷斯眼神交流過後,佩雷斯便對以色列特種部隊下達了命令,以最快的速度拿出解救人質的方案。以色列特種部隊給出的方案很簡單,只要讓我們靠近這架飛機,解救人質就不成問題。但是這架飛機現在可是停在利比亞的班加西,難道要跨國在其他主權國家的地界上動手嗎?而就在此刻,在班加西補給完燃油的法航139次航班再次起飛,飛向非洲大陸深處。1976年6月28日,法航139次航班再次降落,在飛機上被困了14個小時的人質們終於走下飛機。一下飛機,這些人質們傻眼了,飛機處在一個很陌生又很荒涼的地方,簡陋的塔臺上方寫著一個名字——“恩德培”。這裡就是烏干達的恩德培國際機場,人質在下了飛機後被押送到候機樓進行集中看管。

瞭解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上世紀60年代末烏干達與以色列的關係十分密切,在“六日戰爭”中烏干達曾經幫助以色列牽制支持阿拉伯國家的蘇丹,以色列投桃報李幫助烏干達訓練軍隊並且提供武器裝備。1972年,烏干達準備武裝入侵鄰國坦桑尼亞,時任以色列總理戈爾達·梅耶夫人拒絕向烏干達提供武器。至此,烏干達與以色列徹底翻臉。在與以色列翻臉後,烏干達總統阿明轉而支持與以色列對立的巴勒斯坦武裝派別,甚至允許激進組織在烏干達設立基地進行訓練,而這次的劫機事件阿明也起到了幫兇的作用。恐怖分子通過烏干達國家廣播電臺向全世界散播了劫機的消息並且要求以色列、肯尼亞、德國、法國等國家立刻釋放被關押的53名恐怖分子,如果相關國家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便會從烏干達時間7月1日下午兩點開始處決人質。而此時留給以色列的時間只剩下不到45小時。


1976年6月29日上午10點,危機再次升級,恐怖分子按照此前蒐集上來的護照開始點名,107名以色列人質被單獨隔離了出來。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尤其對於以色列人來講,這使的他們想起了二戰時期納粹是如何區別對待猶太人的。以色列高層的壓力激增,心急如焚的家屬與得知消息的民族主義者開始衝擊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要求政府答應恐怖分子的要求以換回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質。拉賓心中開始猶豫,解救人質雖說仍舊是重中之重但是烏干達不是利比亞,距離以色列本土超過4000公里,要想將特種部隊空運過去必須要經過埃及、沙特阿拉伯、蘇丹等幾個敵對的阿拉伯國家,難度可想而知。就算是平安到達烏干達,以色列特種部隊面對的也不僅僅是那4個恐怖分子,而是烏干達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管情況怎樣艱難也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這是以色列的底線。但是拉賓知道不管怎樣他都要為以色列的特種部隊爭取時間。拉賓找到了時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迪尼茲請求協助,迪尼茲立刻給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發去電文,內容主要是:1.希望基辛格能說服埃及總統薩達特,使其與阿明接觸力保人質安全。2.是否能夠尋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瓦爾德海姆的幫助。基辛格立刻回電表示兩件事都已經在進行中了,而此時時間已經到了7月1日凌晨。


當各方求情的消息傳到烏干達總統阿明的耳朵裡時,他感覺十分的爽,“以色列你強大能怎麼樣,拉賓你強硬又能怎麼樣,現在不也是找到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向我求情嗎?既然各個大國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來找我那我就做個順水人情”。於是阿明通過自己的軍隊聯繫恐怖分子將非以色列國籍的人質都釋放了。其實阿明不知道的是從他釋放非以色列籍人質開始,他就中了拉賓和佩雷斯的套了。就在釋放了非以色列籍人質之後,拉賓更大的煙霧彈便被放了出來,以色列國家廣播電臺宣佈以色列同意與恐怖分子談判以和平方式換回被劫持的以色列人質並且向恐怖分子承諾絕對不會使用武力手段。面對以色列的妥協,恐怖分子決定將處決人質的期限向後順延72小時,拉賓拖延時間的目的成功達到。

以色列國防軍有了這寶貴的72小時時間,如果說只有時間的延長不足以使得以色列國防軍特種部隊高興的話,那麼另一個消息一定會讓他們高興,這個消息便是恩德培國際機場就是以色列援建的。建築圖紙與當時設計機場的建築設計師被迅速送到了以色列國防部,加上摩薩德在前線收集到的情報,恩德培機場現場情況被擺在以色列特種部隊的桌面上。除了4名劫機者還有6名巴勒斯坦激進組織成員參與看押以色列人質,經過研究是適合的動手時間就是深夜。經過多方討論,跨國營救計劃敲定,執行此項任務的特種部隊便是號稱以色列特種部隊中的特種部隊的以色列參謀本部搜索偵察營,這個名字比較陌生,有一個大家更熟悉的名字便是Wild Boys“野小子”。

營救計劃分為兩個部分,空中部分和地面部分。空中部分是4架C-130運輸機搭載200名以色列特種部隊士兵從以色列飛往恩德培國際機場降落,之後由第一架飛機上的40名突擊隊員執行強攻任務解救人質。聽著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首先為了躲避敵對的阿拉伯國家的雷達,4架運輸機在飛越紅海時必須進行900公里的超低空飛行,而等到抵達恩德培機場時守衛機場的烏干達守軍則更加麻煩,為了減少守軍反應時間只能儘量減少滑行距離。參與作戰的以色列飛行員被告知要在12小時內練就一番本領便是讓C-130運輸機降落時只滑跑210米,而C-130的標準降落滑跑距離是836米。面對這麼苛刻的條件以色列飛行員成功做到了。

“雷霆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跨國突襲恩德培機場的生死營救

以色列C-130機組人員

地面部分是由以色列參謀本部搜索偵察營營長約納坦·內塔尼亞胡負責指揮。任務內容很簡單就是直接攻擊候機樓解救人質,不過約納坦提出了一個條件,必須由摩薩德幫助他準備一樣道具,這個道具便是和烏干達總統阿明的座駕一樣的加長奔馳轎車。約納坦在烏干達幫助過總統阿明訓練特種部隊,他也知道阿明對於奔馳車有著狂熱的喜愛以至於烏干達所有領導的用車全是奔馳,烏干達士兵見到奔馳車也從不會檢查而是敬禮並且直接放行。所以約納坦要偽造出一支總統車隊瞞天過海。

“雷霆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跨國突襲恩德培機場的生死營救

以色列特種部隊使用的奔馳車

計劃已經制定並且提交,但是卡在了以色列國會。國會老爺們想的不光是人質解救的問題,還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於是以色列國會下達了一條世界軍事史上從未有過的命令,“你們上飛機先飛著,我們再考慮一下,最後動不動手等通知。”1976年7月3日下午1點,4架C-130運輸機起飛,緊隨其後的是2架準備運送人質和進行醫療救助的波音-707。飛機起飛40分鐘後,以色列特種部隊接到了國內發來的消息,“准許動手,一個不留”,行動代號Operation Thunderbolt“雷霆行動”。

“雷霆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跨國突襲恩德培機場的生死營救

以色列特種兵的照片

7月3日午夜,飛機抵達恩德培機場上空,與此同時所有人質也在候機樓席地而眠,看押人質的恐怖分子輪流睡覺,此時在候機樓內的恐怖分子只有4人。第一架C-130在機場跑道盡頭降落了,飛行員拼盡全力使得飛機僅滑行不到200米就停了下來,由於距離塔臺的距離比較遠並未驚擾到很多的烏干達士兵,飛機停下後偽裝成總統車隊的以色列特種部隊在奔馳車的帶領下不急不慢的開往候機樓。就在車隊拐入機場停機坪的一瞬間,烏干達守軍士兵突然向車隊舉起了槍,莫非是行動計劃敗露?突擊隊隊長約納坦拔槍便射,3槍就撂倒了守衛。約納坦使用的帶有消音器的烏茲衝鋒槍,而烏茲衝鋒槍是用的是手槍子彈,所以在中槍之後倒下的守衛又晃晃悠悠的站了起來。

“雷霆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跨國突襲恩德培機場的生死營救

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上校

“幹掉他”,隨著約納坦一聲大喊,後面乘坐吉普車偽裝成總統衛隊的突擊隊員扣響了手中的AK-47。守衛被徹底撂倒了,沒有消音器的AK-47巨大的槍聲也驚動了烏干達守軍,營救計劃徹底敗露,由突襲變為強攻。經過一番激戰突擊隊員成功在候機樓門口集合,此時約納坦最擔心的就是恐怖分子會不會因為槍響,行動計劃提前敗露而處決人質。萬幸的是恐怖分子並未處決人質,突如其來的槍聲使得看押人質的恐怖分子有些懵,恩德培這樣偏僻陌生的地方以色列人怎麼就發起進攻了?而當他們回過神來準備舉槍處決人質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以軍突擊隊已經攻進了候機樓,他們一邊射擊一邊用希伯來語大喊“趴下,趴下”。恐怖分子只保留以色列人質的行為成為將他們送進地獄的通行證,能聽懂希伯來語的以色列人全部趴下一動不動,而站著的全是聽不懂希伯來語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就這樣所有恐怖分子均被擊斃。

“雷霆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跨國突襲恩德培機場的生死營救

恩德培機場照片,注意塔臺上的彈孔

就在此時,烏干達軍隊趕到,與守在候機樓裡面保護人質的以色列突擊隊發生激烈交火,交火中突擊隊隊長約納坦中槍倒地,隊員們的彈藥也所剩無幾,難道行動計劃就這樣失敗了嗎?勝負往往就在一瞬間,此時後面3架參與行動的C-130降落在機場上,餘下的160名特種兵蜂擁而出,形式立刻翻盤。不光烏干達軍隊被打的丟盔棄甲,停在機場停機坪上的11架米格戰鬥機也全被炸燬,而這可是烏干達空軍一半的戰鬥機。隨著後面負責撤離的兩架波音-707降落,所有以色列人員開始撤離。1976年7月4日11時,參與行動的6架飛機降落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機場,整個機場沸騰了。人們都沉浸在見到自己親人喜悅,誰也沒有注意到的是第一架C-130首先下機的是一副蓋已經上了白布的擔架,突擊隊隊長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上校因傷勢過重不幸去世,他也是在“雷霆行動”中唯一陣亡的以色列軍人。為了表彰和紀念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上校的功績,在以色列總理拉賓的提議下“雷霆行動”正式更名為“約納坦行動”。而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上校正是現任以色列總理本亞明·內塔尼亞胡的親哥哥。

“雷霆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跨國突襲恩德培機場的生死營救

被營救回國的以色列人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