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觀?觀什麼?

怎麼觀?觀什麼?

前面的東西假如沒有的話,那「四念處」你修不來,你就只會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那都是「正法」,不是「心法」,心法跟正法不同。

「正法」是有理想的,所以觀身就是「不淨」。「觀身不淨」就有不淨觀、有白骨觀,但是你知道嗎?不淨觀、白骨觀、數息觀、慈悲觀、界分別觀,都不是正行,都是「前行」。這個「觀」在訓練什麼?沒有人知道,反正就去觀嘛,觀到最後都失傳了。然後,你就開始修四念處觀、毗缽舍那觀,還有什麼十日禪、內觀禪,都修不成啦,因為那只是名字而已。

那要如何修呢?「四念處」的修法是:觀身就只有觀「身」,不要講下面不淨那兩個字;觀受就只有觀「受」,不要講下面是苦那兩個字;觀心是隻是觀「心」,不要講下面無常那兩個字;觀法也只是觀「法」,不要講下面無我那兩個字。

那麼,這樣的「觀」,就我們這裡所講的觀色,那就只有觀「色」,也不要講如聚沫。你去看「觀色」你怎麼觀呢?這要觀什麼呢?觀「能觀者誰?」,觀「所觀者何?」,所以,唸佛者誰?所念者何?從這裡下手,你會推不動,那叫「疑情」。觀,觀什麼?觀到自在,叫作「觀自在」,「能觀」能自在,「不觀」就不自在。所以修行,基礎上就是從這裡來。

「觀色」不要執著,你現在沒有辦法,觀色,觀白天、觀晚上,你要觀晚上,就到我們鹿谷道場來,你看,好美,向北看可以看到南投去,向南看可以看到臺南去,向北也南、向南也南,到底是哪個南?南投在南邊、北投在北邊,是嗎?觀色怎麼觀?我要觀什麼?是誰在觀?用什麼觀?你開始往這裡,就是「往內」觀,觀受也是一樣,你就「往內」觀,這個時候的「觀」叫作向前遠觀、無盡觀、超越觀,一再地向前看,這個就是一再的深入、一再的深入。因為你「向內看」的時候,有的時候你會「昏沉」;那麼你「向前遠觀」,你就會挺起來、不會昏沉了。

其實在「禪觀」的時候,它的訓練就是先把顱腔跟胸腔的廢氣給清除掉,所以每一支香都會有運動的原因在這裡,這就是「行法」啊,「心法」你必須從這裡來,你不從這裡來,你沒辦法的。那麼如何觀,觀什麼?誰在觀,觀什麼?如何「觀」呢?當你開始這「疑情」一直起來,那你就會一直進入了。

擷自《普賢心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