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唯一能講得通的是「十二因緣法」

這個世界,唯一能講得通的是「十二因緣法」

「十二因緣法」是「生命科學」最好的研究報告,現代一流的科學家都在做生命科學的研究,但是沒有答案!因為科學家,包括醫師在內,在古代叫作「巫師」,古代的科學家就是巫師,巫師他是知識分子啊,他特別懂事,所以他能夠算天文、算地理,他能夠治病啊。所以,科學家就是屬於這一類的人。那麼,現在的這些科學家們要研究「生命是怎麼誕生、怎麼來的?」告訴你吧,沒有答案啦!

這個世界,唯一能講得通的是「十二因緣法」,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就再講一遍給你聽,因為這些我們只有在「禪堂」裡面講,在外面講很麻煩,要投影、又要白板,還要四五種顏色的筆一起畫著來說明,它是很精彩的!三千年前,佛陀就已經講得清清楚楚了,今天的科學家才要來作研究,然後是命題錯誤,大膽假設(假設又錯誤),那大概要三百年後才會覺醒,知道要重來,因為這個「十二因緣法」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十二因緣法」講「生命的誕生」是六根、六塵跟六識之間的集合!那集合之後,生命就產生了!你看,這裡叫作觸,十二因緣法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那麼,這個取以後緣有,才生、老死,這個關鍵就在「識、名色、六入」怎麼融合成一體產生生命,「生命」是這樣降生的!

我們知道「身體」出生的時候,「生命」還沒到!因為他的「識」還沒完成。他要到三歲以後,「識」完成了之後,他跟名色、跟六根、六入,才會共同起作用,共同起作用以後,「生命」才會降生!而生命的降生不是像身體那樣啵就掉下來,它是慢慢來的,所以,這是一篇非常好的「生命科學」的報告。

那麼觸產生以後就有受,受以後有愛,那愛跟識聯合起來,再來就取嘛!「取」就是你有愛或不愛,你喜歡吃、不喜歡吃的,這個時候就有了「取捨」,因為「六識」起作用!那麼愛跟識又連結起來,造成識跟名色之間的糾纏不清狀況,而我們之所以胡塗,就是因為愛跟識、跟名色之間的關係你可以留意看看,你在想的事情,大概就是我喜歡他,至於「為什麼喜歡」呢?我也說不上來,就是喜歡他「他」就是名色,「我喜歡」是愛,愛是透過識的作用而喜歡他的,你就走這一條路,你永遠不知道「生命」是怎麼樣產生的?然後,你是五蘊熾盛,就這樣來的!

那個「愛」是為了維持你生命的存在!你留意看看,當你的收入很低的時候,你所有的收入都只為吃飯填飽肚子。然後,收入能多一點的時候,才是「住」的安頓。所以那些個收入只能在吃飯邊緣掙扎的人,有一餐沒一餐的人,天天都在躲房東來討房租。你想想看我們當中,年輕時代都有那種狀況沒錢付房租,但是一定要吃飯!為了吃飯,那房租積欠三個月了,房東一來,“會啦、會啦,我下個月一定會給你啦…”下個月來,“就先付這個月吧,那三個月就讓我欠著”。有沒有受過這樣的逼迫呢?有沒有聽過人家這樣講?這是因為他的收入只夠餬口,就叫作「餬口人生」!

可是,當他的收入一直增加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吃的比例並沒那麼大,原來的收入百分之百都花在吃上面,漸漸地收入增加了,他就要拿去付房租,那付了房租以後,剩下來的錢又要買衣服,買了衣服以後,經常也要度個假。所以,你會發現雖然「所得」一直增加,他的「生活模式」一直變化,這個都是「愛、識、名色」之間的關係。

那麼,這個「愛」能不能斷呢?斷了就不用吃了,也就是「攝食」維生的這個部分可以停止。但是,要停止這個部分,那「生活」還在啊!這就又涉及另外一個問題,一個健康的人是活在現象界裡,一個生死輪迴的凡夫,是從現象界走到意識界裡面。意識!只有意識,這都他自己想的,五大敗筆的人生!那麼,一個覺醒、想要修行的人,也從「現象界」開始,但是,他開始走向「實相界」,而不走「意識界」,走意識界就是那個「愛集」,愛那個吃的「食」,它往「六識」走,跟「名色」繞在一起,這叫「愛食」,或者叫「識集」,你要留意到,這就走入「意識界」,所以會落入生死輪迴,這就是大苦聚的根源,所以叫作「苦集」。那你如果有所「覺醒」了,就要往「實相界」走!也就是我不被那個「識食」或「愛食」所控制住,這個時候他的「現象界」就往「實相界」走,他就不走入那個「意識界」。

擷自《觀自在菩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