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仗殺日本七萬人,讓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也擊醒了倭人

說起中倭之間的戰爭,我們往往會想起中華民族死傷3000多萬人的抗日戰爭,也會想起盡喪北洋水師的甲午海戰,當然還有功敗垂成的元朝抗倭大戰。數次戰爭,說句老實話,代價實在太大,而且敗多勝少,該死的倭人讓我中華多少生靈塗炭、家破人亡。

唐朝一仗殺日本七萬人,讓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也擊醒了倭人

但是,其實歷史上我們有一場對倭寇乾淨利落的大勝仗。這場戰役發生在唐朝,叫白江口之戰,打得那叫一個痛快,直接殺滅倭寇的狂傲氣焰,讓倭寇偃旗息鼓、一蹶不振。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中日之間的第一戰,讓這小小的島國知道了當時誰才是東亞的老大。

唐朝一仗殺日本七萬人,讓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也擊醒了倭人

當時,唐朝與新羅聯軍2萬人(唐朝1萬多人,新羅不到1萬),對上了倭軍、百濟聯軍7萬人(倭軍5萬,百濟2萬),卻以少勝多,並且還是水陸一起開仗打了四場勝仗。白江口之戰擊沉和焚燒了倭軍戰船400多艘,只有部分沒有被屠殺的殘兵敗將逃了回去。

唐朝一仗殺日本七萬人,讓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也擊醒了倭人

新羅、百濟都是當時朝鮮半島上的國家,相關史書也記載了這場抗日戰爭。根據《舊唐書·劉仁軌》記載,

“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日,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資治通鑑·唐記十七》也有相關記載。

唐朝一仗殺日本七萬人,讓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也擊醒了倭人

然而,有一個比較奇怪的地方,就是對於這場戰役的描述。面對如此赫赫戰功,本應該大寫特寫的,然而史書的記載卻相當的簡單。比如上面提到的《舊唐書·劉仁軌》中,僅用了短短的123個字記載,在《資治通鑑·唐記十七》的描述也基本類似。

唐朝一仗殺日本七萬人,讓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也擊醒了倭人

為此,我特意查了一些歷史資料,得出的結論是不能完全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待這場戰役。當時的唐朝,乃是世界級的封建帝國、天朝,打高麗、突厥這些才是正兒八經的大事。對於倭寇,唐朝根本就沒把它放在眼裡,白江口之戰如同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

唐朝一仗殺日本七萬人,讓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也擊醒了倭人

白江口之戰,直接打痛了倭人,也讓倭寇欺弱怕硬的本性顯露。自此之後,倭人一直乖乖“裝孫子”,數百年間不斷派使臣來到中國偷師學藝,並且漸漸形成了其一整套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可仔細一看,基本上就是對唐朝的複製粘貼嘛!

唐朝一仗殺日本七萬人,讓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也擊醒了倭人

直到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數一數,日本“裝孫子”近千年了。但回過頭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白江口大戰中唐朝擊敗日本,卻也擊醒了倭人,他們通過遣唐使一批又一批地把盛唐文化精髓運了回去。福兮禍兮,真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