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的閩越

與太皇太后的較量讓劉徹找到了權謀的樂趣,也讓他明白了作為一個帝王,有些事情必須要善於隱忍。只是,與太皇太后的較量卻在建元六年戛然而止。

建元六年的某天,太常奏報天象異常,出現了“熒惑守輿鬼”,占卜的結果則是“火災,有喪”。熒惑就是我們常說的火星。由於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故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說,因此叫“熒惑”。輿鬼則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鬼宿。熒惑停留在輿鬼宿以南,預示男子死喪;在輿鬼以北,則女子死喪。

不安分的閩越

二月,遼東的高皇帝廟突然起火。到了四月,劉邦的高皇帝陵偏殿又起火了。這兩起火災都是發生在高廟,這就有點問題了。難不成是高皇帝在暗示些什麼嗎?

某天上朝,主父偃向劉徹出示了一件奏疏,劉徹看後,又把這份奏疏給諸儒生看,讓他們發表發表意見。儒生中有個叫呂步舒的看完這份奏疏後,把這份奏疏貶的一文不值,還大罵寫這份奏疏的人簡直愚不可及。於是,劉徹下令把寫這封奏疏的人賜死。

那麼,這封奏疏到底寫了些什麼?讓劉徹如此惱怒!

建元六年的兩次天災,讓醉心於天人感應這種玄學的董仲舒有了新的課題。他在家根據陰陽五行變化進行推演,認為這是上天對劉徹發怒的示警,因為劉徹剛剛建起了上林苑,讓很多百姓流離失所,有違天和。

這份奏疏還沒寫完,就被前來探望董仲舒的主父偃給偷走了。主父偃是齊國臨淄人,少年時主攻縱橫學說,後來改學周易、春秋。儘管主父偃學的多,但齊國的儒生們並不待見他,把他排擠出了齊國。可是,離開齊國,到燕、趙、中山等地,依然得不到賞識。而董仲舒卻是備受推崇,這讓他產生了嫉妒心理。

董仲舒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如果不是劉徹又後悔下詔書赦免,董仲舒就真的昇天了。自此以後,董仲舒也吃一塹長一智,再也不敢宣揚他的天人感應了。

很多時候,有些事情你不得不相信。五月,漢朝的實權人物竇太皇太后逝世了!

不安分的閩越

太皇太后的葬禮莊嚴而隆重,整個皇宮都沉浸在一片肅穆之中,每個人見面都是一臉的嚴肅。這種嚴肅不是因為哀痛,而是大漢的天,要變了。

果然,太皇太后的葬禮一過,丞相許昌,御史大夫莊青翟就被罷免了,給出的理由是太皇太后的喪事辦的不完美。接著,就任命田蚡為丞相。這一系列的動作釋放了一個信號,被壓了六年的皇帝,終於要開始行使原本屬於他的權力了。大漢,也終於不再沉睡,他要向天下展露他的雄風!

八月,有星孛於東方,長竟天,兵象!不多久,劉徹就接到了南越王趙胡的八百里加急!閩越王郢率軍攻打南越!

不安分的閩越

郢,是前閩越王無諸的兒子,是一個野心勃勃想要恢復楚國故土的主。閩越國在無諸時期還算是老老實實,安分守己,即便是在劉駒的教唆下攻打東海國,那也是圍而不攻,而且漢朝一出兵,就趕緊撤兵。可是,他的兒子郢即位後,原本牽制閩越的東海已經被遷到江淮地區,東南區域唯他獨大。漢朝他不敢打,南越還是可以動動的!畢竟,現在的南越王不再是趙佗,而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趙胡。

劉徹一看到求援信,立即下令大行令王恢、大司農韓安國領兵出征。這一次和嚴助那次一樣,大軍還未翻過南嶺,就傳來閩越王郢被殺的消息。無諸的另一個兒子餘善幹掉了自己的哥哥,拿著郢的人頭到了王恢的帳前,向漢朝認罪!餘善是看清了形勢,漢朝兵強馬壯,地大物博,閩越和漢朝交戰,必然是雞蛋碰石頭。這場戰爭是郢挑起的,殺了罪魁禍首,向漢天子認罪,爭取能保全閩越。如果漢天子不接受認罪,那打就打吧!打不過,後面還有星辰大海嘛!

王恢看了看人頭,然後通知韓安國暫時駐紮,派人把郢的人頭送到了長安。劉徹一看閩越的認罪態度不錯,然後命令王恢和韓安國撤軍,並立無諸的孫子繇君醜為閩越王。南越危機解決了,趙胡為了表達感激,把太子嬰齊送到了長安學習。

不安分的閩越

儘管南越和閩越都是孫子接班,但趙胡是趙佗的指定接班人,而且政權相對穩定!繇君醜是漢朝指定的,儘管他是無諸的孫子,但還有個拯救閩越於水火的餘善,這個人還是無諸的兒子,比繇君醜更有繼承權,也比繇君醜更有民眾支持率。於是,餘善憑藉自己的權威打算自立為王,繇君醜向劉徹打了個報告,詳細描述了閩越國的現狀,想要劉徹再次發兵前來剷除叛逆。劉徹也是撿了見識,自己把東海國遷到內地,致使閩越國一家獨大,這才釀出禍端。於是,下詔封餘善為東越王,和繇君醜共同管理閩越國。這就相當於把閩越一分為二,不僅削弱了閩越,也制衡了南越,穩定了東南邊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