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量普漲再現!這次又是一地雞毛?

前段時間,我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來形容A股的走勢。因為大家普遍不看好市場能夠止跌反轉,

所以每次日內抄底盤獲取浮盈之後便快速斬倉離場,造成市場大漲大跌(但總體上是逐步陰跌)。

今天,由於新書《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到貨了,所以我基本上都在看書,只是偶爾掃了幾眼看盤軟件和微信群消息。

大體上看到不少人說今天市場仍然沒有放量,明天走勢堪憂等等。

我細看了下,確實沒有放量,反而比上週五更縮量了一點,上證當日成交僅1357億元。

前幾周這個“沒放量”的點總是能抓住大盤反彈走不遠的癥結。這次大盤是不是又是“一日遊”的行情呢?

昨天文章已經鮮明地擺出了我的觀點:

縮量普漲再現!這次又是一地雞毛?

結合週末的一些大事件來看,今天大盤的整體邏輯路線如下:

資管新規延遲+對老外炒股放開一定限制——利好銀行和券商;

那麼,這些人要是開戶炒股了,買啥呢?(疊加國內目標養老基金利好驅動的投資方向)——超級品牌。

至於說其他的邊邊角角的概念,要麼是即期行業熱點驅動,要麼是超跌補漲……

A股經常會上演一些熟悉的戲碼:

比如年初“日光基”現象出現,基金短期之內暢銷,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上千億資金即將進場配置。然後外面資金還沒進來,裡面就已經嗨得不行不行的。也是從超級品牌到二線藍籌依次拉了一遍,然後創業板再補漲與藍籌搶籌,最後資金青黃不接,遇上年報地雷一起玩完。

又比如MSCI要來之前(注意沒有正式來,大概在5月份),國內資金會自己事先表演一遍外資配置中國股市的路線。記得當時就從超級品牌到二線藍籌梯隊都順便拉了一遍。

總體來看,這幾次基於“場外資金配置”邏輯主導的行情總體上都不長久。

不長久的原因在於什麼方面呢?

第一個:去槓桿疊加金融強監管主導下的資本市場並不能打開長線資金對於A股的想象空間,並且實質性地提升其風險偏好。諸如債務危機,股權質押平倉危機,流動性危機等等。

第二個:國際複雜的經貿局勢(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了市場對國內宏觀政策調整的擔憂情緒。

第三個:體制不完善,缺乏較好的引入長線資金的機制。

以上幾點,目前來看還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改善。

週末關於《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的討論也很多,也有朋友指出可以堪比美國401K計劃。從這個政策來看,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會帶來新增保費2000億,這的確是一個長線資金來源。但是在嚴防金融風險交叉感染的大資管時代,後面會出現多大變數又是個問題,畢竟此前“項保長”養的“豬”跑到“劉掌櫃”的“菜園子”裡來的時候,就整的大家不歡而散。

所以,暫時這個錢還不能按照理論設想一五一十地預估會流入多少到股市裡面,現階段我個人認為在預期層面具有推動資金完成配置邏輯的演繹即可(就像此前幾次傳說大資金要佈局前的市場內部提前躁動)。

最後,今天突然看到中國最不能惹的三大女人之一的劉女士又發聲了……

縮量普漲再現!這次又是一地雞毛?

文章論點粗淺姑且不予置評,未來股市如何演繹,是中期行情,還是短期反彈,我們走一步看一布。還是如我前期所說,在8月份特朗普第二次“發病高峰期”來臨前,抓住時機做。

在上週最後一兩天,我從空倉逐步加到8成,上證也逐步探底。今天反彈到午後遲遲不見放量對倉位削減到4成,等待短線低吸機會。當前市場出現這種縮量反彈,我認為不需要再延續上週的那種邏輯去過度解讀。(頂多是節奏快慢的問題,市場反彈方向還是好的)

原因在於市場的內外環境都出現了利好來改善,市場對於第一天高開反彈延續過去幾天的“一日遊”邏輯去理解也很正常。謹小慎微的市場心態仍然需要多來幾根陽線消除顧慮,這個時候的縮量反彈,大體無礙,有回落即是再次上車的機會。

不過,這次也可以繼續延續前幾次(日光基、MSCI配置預期)的大體思路,短期注意資金從超級品牌到二線藍籌再到創業板的演繹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