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朝利
說到明朝,我們就不得不提萬曆皇帝(朱翊鈞),他在職期間有一巨大措施那就是多年沒上朝,朝廷都沒有亂,反而還取得不少成就。
相比之下清朝光緒皇帝就倒黴多了,天天上朝,試圖維新變法,可還是被慈禧所掌控,朝堂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而在回答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如何鎮壓群臣百官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萬曆皇帝為什麼不上朝。
首先,萬曆皇帝是在十歲登基的,經過十年的勵精圖治,進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為當時的明朝打了一劑強力針,按理來說應該是一個明君啊?可為什麼之後荒廢政業,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呢?
其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莫過於立太子。
萬曆皇帝疼愛三子朱常洵,想要立為太子,而大臣不同意,自古以來就立嫡不立庶,認為這樣做違反祖訓。雙方爭論數十年,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氣的萬曆皇帝都不去上朝。
然後一個大原因就是萬曆皇帝有腿疾,行動不便。史書上就有記載:諸多大臣指責萬曆皇帝不上朝,而萬曆皇帝向他們解釋自己的腿不好,無法上朝。這一點從現在挖掘的墓地中也可得出萬曆皇帝確實有很嚴重的腿疾。
最後是因壓抑太久,具有叛逆心理。一個十歲的孩子當皇帝,本是好玩的時候,卻不得不受到張居正等大臣教導,學習治國理念,會產生不滿之情也不為過。
稍長後,自己的權力受到限制,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任何事都要規規矩矩,怨恨之情由然而生,致使張居正去世,萬曆皇帝將其就抄家滅口。沒人管,可以放縱自己,打破三點一線(金鑾殿,養心殿,乾清宮)的局面。
接下來說一說萬曆皇帝不去早朝,如何鎮壓群臣。
其一,在這裡我們要明確一個道理,不上早朝不代表不管政事。雖然萬曆皇帝不上朝,但是他還是看奏摺,遇到緊急要事也會叫大臣來皇宮內殿討論,如萬曆三大徵這就是用此方法頒佈的且取得勝利,至於那些小事交由內閣處理就行。
其二,掌握軍權。萬曆皇帝早年因成為傀儡的經歷,注重對軍權的掌控。也正因為有軍權在手,才無所畏懼。
其三,設有內閣制度,監察制度。把丞相的權力分發給內閣,讓內閣察看統計,但最後的決策權還是在皇帝手上。而監察制度則是由錦衣衛,西廠,東廠擔任,負責監視官員,甚至可直接擒拿逮捕,無人敢動異心。
這三個措施確保了萬曆皇帝無懼並有實力可以抗衡或者鎮壓群臣百官。
夏目歷史君
王榮聯1
萬曆皇帝幾十年上朝,甚至有朝臣終生都未曾與其謀面。若從其它朝代的歷史中看,其皇權早該旁落了!即使不被有野心的大臣奪權篡位,也會被架空。這一點我們參照漢武帝託孤於霍光,而霍光卻在漢昭帝死後擅行廢立即可看出!這還是在漢室忠臣猶存的情況下發生的。可見皇權一刻不容旁落!
萬曆能夠保證皇權穩固,即使不上朝也無須擔心大權旁落應該是有如下原因的。
1,明朝的內閣制己經成型了,經過長期磨礪己經有了一定的"成例″可供閣臣們參考。所以一般事物即使沒有皇帝參與,也能依成例處理。這就使朝政不至於荒廢。萬曆則通過任命或撒換閣臣及首輔來保持對朝廷的控制。
2,明太祖創建的用來監視大臣的錦衣衛體系,在萬曆時期仍然比較強大。再加上其它特務組織,足從保證朝臣們不敢生異心,必須小心翼翼才行。特務權在手,足以保證萬曆“鎮"住大臣。
3,明朝獨具的“有明朝特色″的朝臣黨爭,也足以使朝臣們互相牽制並監督。可以保證避免任何一黨過份做大,利於萬曆居中制衡。而且皇帝不上朝,反而成了皇帝在幕後暗處,大臣在明處的局面。除了少數人以外,其他人難識″廬山真面目",大臣的舉動皇帝盡知,那大臣還敢不循規蹈矩嗎?
總結:明朝自嘉靖時走下坡路,到萬曆時加速下落,這種″無頭政治″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之一!這其中積弊之深也勿須多言了。單是閣臣們不敢有所作為,只求明哲保身這一點,就足以慢慢地斷送掉大明江山!
萬曆玩弄權術,自以為高明!但是因此而導致各種弊病癒積愈多,最後到崇禎時競然解無可解!最終幾十年後明朝大廈轟然倒塌,恐怕這樣的後果是萬曆沒有料到的吧?!
北疆同心
首先萬曆皇帝不上朝,他能掌握朝政不假!但是也造成黨爭嚴重。給天啟和崇禎兩朝帶來了重大麻煩,明朝滅亡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萬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他想立他喜歡的兒子福王為太子,但是遭到了大臣的反對。群臣認為應該遵守祖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他們要皇帝遵守祖制,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雙方進行了十幾年的博弈,萬曆開始幾十年的不朝生涯!雖然他不上朝,但是還是會將大臣叫到身邊,開小會!
他能掌握朝政,是他會搞平衡。但是他的水平沒有嘉靖水平高。萬曆搞平衡弄出很多政治勢力。有東林黨、浙黨、楚黨、還有代表晉商利益的一夥人!這些政治勢力進行了激烈鬥爭,萬曆還在時他能壓制住。等他的孫子天啟和崇禎繼位後,就壓制不住了,嚴重的黨爭,也是明朝滅亡原因之一!
郭來說歷史
就有明一朝,出了很多奇葩的皇帝,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卻沒有多大的波動,不得不說明朝的君臣還是有他的獨到之處的。
就萬曆皇帝而言,雖然不上朝,但知天下事。他掌控著所有的信息來源,掌控著魏忠賢,掌控著東西廠,錦衣衛。
在這個時期,東林黨也在一步步的爭奪朝政,卻也不敢過分妄為,因為皇帝還掌控著他們;此時期的魏忠賢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卻沒有忘了一件事,他的一切都是皇帝給的,他必須要聽從皇帝的。
就這樣,萬曆帝可以說是憑藉魏忠賢制衡東林黨,藉助東林黨看住魏忠賢。所以說就算他不上朝,朝堂上也翻不起大的浪花。
侃侃談談聊天
萬曆不上朝,並不代表他不理朝政。相反的是,跟他那個爺爺一樣,雖然不上朝,卻喜歡玩弄權術。權力絲毫不會旁落他人!
下面探討下這個問題:
第一,自明以後,雖然也有大臣專權,但是無一可以跟王莽曹操司馬一樣,可以直接篡權的。究其原因,在於中國皇權發展的一個方向——向著皇權加強的方向進化。
中國皇權發展大體經歷三個時期:秦漢時期皇權雖然很強,但是卻受到相權制約,皇權經常會被相權壓制;唐宋時期,皇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把相權一分為三,稱為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皇帝加強;到了明清,朱元璋借胡惟雍案,直接把宰相拿掉,皇帝直轄六部,所有奏摺都需要皇帝親自裁決。朱元璋朱棣是勞模,自己乾的很好。他的子孫不行,設立內閣(清朝設軍機處),幫助皇帝處理朝政,但是內閣僅僅相當於皇帝秘書,奏摺還是要皇帝裁定才行,所以內閣不是宰相!
明清專權的大臣(張居正、嚴嵩、魏忠賢、鰲拜等),皇帝想處理兼職太容易了,直接一個小政變就可以拿回權力!這要放在過去,怎麼可能?
第二,萬曆不上朝,但是他並不是不處理朝政,內閣仍然在運行,奏摺他仍然看,大權仍然在他手裡。他靠著空前加強的皇權,還有中國傳統統治術(法術勢),玩弄大臣於股掌之間。當然這樣的體制對於皇權雖然毫無影響,但是對於國家卻無絲毫好處,因為專制力量加強了!
第三,明朝除了內閣制度之外,最有特點的是它的特務統治(東廠和錦衣衛,曾經還有西廠),可以說明朝是典型的依黑治國!特務統治使得皇帝時時刻刻了解大臣的一舉一動,大臣也各個自危,哪還敢有什麼異心?
第四,明清時期酷刑氾濫。人類文明發展有一個方向,就是刑罰越來越輕,可是到了明朝因為那個屌絲皇帝上臺,酷刑提升了一個層次。凌遲、滅族等等過去被廢除的刑罰又抬出來,甚至變本加厲,這也增加了人們對於權力的恐懼。
萬曆不上朝算什麼?那個木匠皇帝朱由校,真的就是不理朝政,魏忠賢可謂權傾朝野,九千歲,崇禎上來一個月,完蛋!
所以,不上朝和不理朝政不一回事,就算不理朝政又怎樣?
文䏡
首先,要分清楚一點,萬曆皇帝不上朝不代表他不理政,因為朝會是皇帝召集臣僚商議政務從而行使皇權形式之一,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處理國家大事。明朝時,朝會分為大朝和常朝。大朝一般在正旦、冬至和萬壽聖節時舉行,為禮節性的朝會。常朝分為朔望朝和日朝,其中朔望朝顧名思義,一般在農曆初一、十五舉行,亦屬禮節性的朝會;日朝則是皇帝真正處理政務的朝會,但隨著內閣制度的完善,很多事情都直接交給內閣商議決定了,加上萬歷皇帝個人有腿疾不善走動,因此朝會制度在他當政的時候便逐漸廢弛了。
廉江阿貴網
我覺得不是萬曆皇帝鎮住這些大臣,而且即使沒有皇帝,朝廷的事務還是能夠正常開展。
萬曆皇帝本來就不用自己動手,奏摺都是大學士先批閱好,然後皇帝的宦官代為寫上硃批就可以了。
文官的道德系統是不允許朝廷出現混亂的,人人都是維持秩序的官員,只需要用禮法來約束下面的人、約束百姓,國家就能夠正常運轉。
當然,沒有皇帝在,權利容易失控,腐敗愈演愈烈。
勇倫趣講
萬曆帝雖不上朝,東廠、西廠特務機構盡掌大臣的一舉一動,朝中天下事盡皆掌控。另外,萬曆皇不上朝並非怠政,其面癱之症,至死都未治癒,上朝怕有損皇帝威儀。但萬曆三大徵,是彪炳史冊,名揚海內的,這豈是怠政昏味的君主所能辦到的?
午夜夢醒18
一個企業運行得不錯,但從來不開大會!
上朝就象是開大會,明朝有些皇帝不喜歡、在家裡辦公!
上不上朝,是不是經常朝會,不能體現管理是否嚴格,還奏摺審批好不好重要一些!其實電視劇裡的皇帝經常召許多人上朝都是糊弄觀眾……勤奮的皇帝一年也沒幾次,平常基本上開小會,近臣加幾個當事人而已!
京城的各部門官員都有自己辦公場所,皇帝通知你上朝一年也不會有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