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死者、質疑警方,請守住底線

每當熱點案件出現時,一些媒體(包括自媒體)就會迫不及待地出來消費死者,通過案發時未經證實的細節描寫、確定嫌疑人後駭人聽聞的“陰謀論”來吸引眼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

1

追熱點本無可厚非。閱讀量是微信公眾號得以生存的基石,特別是以實現商業目的為價值導向的微信公眾號,沒有流量就沒有商業價值,所以為了點擊量,他們必須追熱度。只不過吃相不能過於難看。

近日,鄭州21歲女空姐深夜乘坐滴滴遇害案件刷爆了網絡,將網約車的安全問題擺在了大家面前,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一些微信公眾號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熱點案件,紛紛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對該案件進行解讀。

只不過某些不必要的明顯帶有色情意味的細節描寫怎麼能如此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文章中?

以二更食堂公眾號的《託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躺在家裡數錢》為例,“她所謂的絢爛,是沾滿精液的下體,湧出的股股殷紅”這段描寫似乎應該出現在某些黃色小說裡,而不是出現在受眾廣泛的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裡。

如果說這段話是用詞不當,下一段“奔向誰的懷抱”是怎麼回事?被害人死前的無助與恐慌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你用這樣的描述來形容無辜的被害人,合適嗎?

消費死者、質疑警方,請守住底線

一個普通讀者看了後都覺得難以接受,你考慮過被害人家屬看到後的心情沒有?為了追熱度、寫出爆文,再次傷害被害人家屬,你的底線又在哪裡?

在我發文質疑後,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要放在整句話所要表達的語境中去理解、判斷作者的用意,而不是像本篇公眾號一樣去斷章取義”,二更食堂那篇文章的原話本就如此,“沾滿精斑的下體”,對不起,如果原文作者去過現場真的親眼所見可以這麼寫,但道聽途說後加以想象如此表述,顯然是不當的。

如果為了準確描述案件,那個詞語並不是忌諱,但應建立在客觀描述之上,而不是消費死者。二更食堂這篇文章的問題不僅僅是用詞不當,更流露出一種為了點擊量毫無底線的無恥。

二更食堂微信公眾號已經被封號七天,那篇文章已經被刪除,已經透露了一個信號: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依法監管一直在行動。

消費死者、質疑警方,請守住底線

2

5月12日上午鄭州警方發佈公告:5月12日凌晨4時30分許,經多方努力、全力搜尋,警方在鄭州市西三環附近一河渠內打撈出一具屍體。經查驗,其體表特徵與嫌疑人基本一致,可初步確認該屍體系殺害滴滴順風車乘客李某珠的嫌疑人劉某華。目前,警方已迅速展開對屍體的DNA檢測等後續工作,最新進展將及時發佈。

隨後,一些自媒體進行了解讀,提出質疑。其實,有懷疑是正常的,只不過應該建立在證據之上而不是為了懷疑而懷疑。

消費死者、質疑警方,請守住底線

有人認為警方急於宣佈找到嫌疑人劉某華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根據就是不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DNA檢測。理由乍看有理有據,警方法醫8點半才上班,剛過九點警方就發佈公告,半個小時怎麼可能?問題是該案在全國有影響力,為了儘快辦案,警方法醫加班加點工作非常正常。

鄭州警方官方微博隨後轉發了法醫秦明的科普,“一份DNA檢測報告需要的時間是3-4小時”,澄清了一些流言。更何況,警方的原文是“其體表特徵與嫌疑人基本一致,可初步確認該屍體系殺害滴滴順風車乘客李某珠的嫌疑人劉某華。”根本沒有說DNA檢測已經完成,“目前,警方已迅速展開對屍體的DNA檢測等後續工作”的表述明確說明相關工作正在推進,某些自媒體你確定你的閱讀能力沒有問題?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警方怎麼做都是錯,偵辦速度快就是有問題,如果破案時間長就是不作為。

消費死者、質疑警方,請守住底線

誠然,現在該案處於偵查階段,劉某華只是嫌疑人,到底是不是他作案還沒有最終結果。不過,有些懷疑則透著厚厚的“陰謀論”意味。嫌疑人投河不能說明該案一定有問題,否則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畏罪自殺”這個詞了。警方迅速找到嫌疑人也不能說明一定是急於消除社會影響,也可能是警方集中警力努力付出的結果。

至於一些人提出的有人先綁架劉某華、再殺了劉某華嫁禍於他的推測,後期的客觀證據會證實一切,比如被害人身上的精斑為誰所留(最新的消息是警方已確定為劉某華所留),車上有無其他人的痕跡,這些是警方要做的工作。在排除所有合理懷疑之後,該案會有正式結論。

我們需要輿論監督,有人提出質疑也屬正常,但不需要惡意揣測、過分解讀。

3

刑事案件的報道或者評論應更為慎重,不能為了吸引關注而不加證實地製造或傳播謠言。

我們都是案外人士,被害人家屬的情感不容傷害、警方的努力付出不容中傷。

在提出質疑之前,應先找到根據,在描寫報道之時,應做到客觀理性。

有些人依據正常人的思維來推測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他們認為這麼做不符合大部分人的認知就一定是有問題的。但是,案件偵破靠的是證據,而不是常理推測。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可能發生於惡念突起的一瞬間,有證據證實他做了,那麼他就是做了,而不是他不應該這麼做所以他沒做。

如果人人都保持理性,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刑事案件了。很多刑事案件仔細想想都是不合算的,比如搶劫,搶了很少的錢卻要入獄很長時間,如果犯罪嫌疑人能想清楚就不會去做這件事。

消費死者、質疑警方,請守住底線

專業的事應交給專業的人、專業機構去做,刑事案件偵破,我們可以監督、可以評論,但應根據客觀證據而不會主觀臆斷。

你的自信應該來自深入研究或者學習之後的底氣十足,而不是自以為是的主觀猜測。在某一行業、某一領域進行了解學習之後,大多數人會發現自己要學的內容還很多,會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冤假錯案並不是完全不存在的,但不能因為出現了一次就質疑警方辦理的所有案件。

消費死者、質疑警方,請守住底線

自媒體的文章有很多本來就是“產品”,怎麼寫、寫什麼很多都是為了目標群體量身定做,如何最大限度的迎合“銷售”對象的心理需求,是他們研究努力的方向。在一切為了流量的大棒下,迎合讀者成了“最優”選擇之一,只不過作為受眾甚廣的微信大號不能逃避社會責任與法律責任。

媒體(自媒體)報道案件應多份敬重,不能為了點擊量不擇手段,咱們還應守住底線。

(本文首發於“法律讀庫”微信公眾號,只代表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