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死者、质疑警方,请守住底线

每当热点案件出现时,一些媒体(包括自媒体)就会迫不及待地出来消费死者,通过案发时未经证实的细节描写、确定嫌疑人后骇人听闻的“阴谋论”来吸引眼球,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1

追热点本无可厚非。阅读量是微信公众号得以生存的基石,特别是以实现商业目的为价值导向的微信公众号,没有流量就没有商业价值,所以为了点击量,他们必须追热度。只不过吃相不能过于难看。

近日,郑州21岁女空姐深夜乘坐滴滴遇害案件刷爆了网络,将网约车的安全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热点案件,纷纷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该案件进行解读。

只不过某些不必要的明显带有色情意味的细节描写怎么能如此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文章中?

以二更食堂公众号的《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里数钱》为例,“她所谓的绚烂,是沾满精液的下体,涌出的股股殷红”这段描写似乎应该出现在某些黄色小说里,而不是出现在受众广泛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里。

如果说这段话是用词不当,下一段“奔向谁的怀抱”是怎么回事?被害人死前的无助与恐慌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你用这样的描述来形容无辜的被害人,合适吗?

消费死者、质疑警方,请守住底线

一个普通读者看了后都觉得难以接受,你考虑过被害人家属看到后的心情没有?为了追热度、写出爆文,再次伤害被害人家属,你的底线又在哪里?

在我发文质疑后,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要放在整句话所要表达的语境中去理解、判断作者的用意,而不是像本篇公众号一样去断章取义”,二更食堂那篇文章的原话本就如此,“沾满精斑的下体”,对不起,如果原文作者去过现场真的亲眼所见可以这么写,但道听途说后加以想象如此表述,显然是不当的。

如果为了准确描述案件,那个词语并不是忌讳,但应建立在客观描述之上,而不是消费死者。二更食堂这篇文章的问题不仅仅是用词不当,更流露出一种为了点击量毫无底线的无耻。

二更食堂微信公众号已经被封号七天,那篇文章已经被删除,已经透露了一个信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依法监管一直在行动。

消费死者、质疑警方,请守住底线

2

5月12日上午郑州警方发布公告:5月12日凌晨4时30分许,经多方努力、全力搜寻,警方在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经查验,其体表特征与嫌疑人基本一致,可初步确认该尸体系杀害滴滴顺风车乘客李某珠的嫌疑人刘某华。目前,警方已迅速展开对尸体的DNA检测等后续工作,最新进展将及时发布。

随后,一些自媒体进行了解读,提出质疑。其实,有怀疑是正常的,只不过应该建立在证据之上而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

消费死者、质疑警方,请守住底线

有人认为警方急于宣布找到嫌疑人刘某华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根据就是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DNA检测。理由乍看有理有据,警方法医8点半才上班,刚过九点警方就发布公告,半个小时怎么可能?问题是该案在全国有影响力,为了尽快办案,警方法医加班加点工作非常正常。

郑州警方官方微博随后转发了法医秦明的科普,“一份DNA检测报告需要的时间是3-4小时”,澄清了一些流言。更何况,警方的原文是“其体表特征与嫌疑人基本一致,可初步确认该尸体系杀害滴滴顺风车乘客李某珠的嫌疑人刘某华。”根本没有说DNA检测已经完成,“目前,警方已迅速展开对尸体的DNA检测等后续工作”的表述明确说明相关工作正在推进,某些自媒体你确定你的阅读能力没有问题?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警方怎么做都是错,侦办速度快就是有问题,如果破案时间长就是不作为。

消费死者、质疑警方,请守住底线

诚然,现在该案处于侦查阶段,刘某华只是嫌疑人,到底是不是他作案还没有最终结果。不过,有些怀疑则透着厚厚的“阴谋论”意味。嫌疑人投河不能说明该案一定有问题,否则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畏罪自杀”这个词了。警方迅速找到嫌疑人也不能说明一定是急于消除社会影响,也可能是警方集中警力努力付出的结果。

至于一些人提出的有人先绑架刘某华、再杀了刘某华嫁祸于他的推测,后期的客观证据会证实一切,比如被害人身上的精斑为谁所留(最新的消息是警方已确定为刘某华所留),车上有无其他人的痕迹,这些是警方要做的工作。在排除所有合理怀疑之后,该案会有正式结论。

我们需要舆论监督,有人提出质疑也属正常,但不需要恶意揣测、过分解读。

3

刑事案件的报道或者评论应更为慎重,不能为了吸引关注而不加证实地制造或传播谣言。

我们都是案外人士,被害人家属的情感不容伤害、警方的努力付出不容中伤。

在提出质疑之前,应先找到根据,在描写报道之时,应做到客观理性。

有些人依据正常人的思维来推测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这么做不符合大部分人的认知就一定是有问题的。但是,案件侦破靠的是证据,而不是常理推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可能发生于恶念突起的一瞬间,有证据证实他做了,那么他就是做了,而不是他不应该这么做所以他没做。

如果人人都保持理性,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刑事案件了。很多刑事案件仔细想想都是不合算的,比如抢劫,抢了很少的钱却要入狱很长时间,如果犯罪嫌疑人能想清楚就不会去做这件事。

消费死者、质疑警方,请守住底线

专业的事应交给专业的人、专业机构去做,刑事案件侦破,我们可以监督、可以评论,但应根据客观证据而不会主观臆断。

你的自信应该来自深入研究或者学习之后的底气十足,而不是自以为是的主观猜测。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进行了解学习之后,大多数人会发现自己要学的内容还很多,会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冤假错案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的,但不能因为出现了一次就质疑警方办理的所有案件。

消费死者、质疑警方,请守住底线

自媒体的文章有很多本来就是“产品”,怎么写、写什么很多都是为了目标群体量身定做,如何最大限度的迎合“销售”对象的心理需求,是他们研究努力的方向。在一切为了流量的大棒下,迎合读者成了“最优”选择之一,只不过作为受众甚广的微信大号不能逃避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

媒体(自媒体)报道案件应多份敬重,不能为了点击量不择手段,咱们还应守住底线。

(本文首发于“法律读库”微信公众号,只代表个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