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死除了「莫須有」的罪名外,還有一種鮮爲人知的原因

千古名將岳飛被害的原因,主要因為南宋皇帝趙構只求偏安,而岳飛卻堅決堅持抗金,反對向金人妥協,甚至提出“

迎回二聖”,犯了宋高宗趙構的大忌,加上本身就有金人間諜嫌疑的秦檜等黨羽的陷害以及金人將必須處死岳飛作為南宋合議的條件等等原因,最終導致岳飛遭遇殺身之禍。

岳飛的死除了“莫須有”的罪名外,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原因

還我河山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原因。

據與岳飛同朝為官的張戒在所著的《默書》中記載,在公元1135年的正月(紹興5年),岳飛上朝覲見皇帝趙構,奏請皇帝“立資宗”(就是確定皇位繼承人),但遭到了趙構的責罵。對這件事有部分史學家也認為這是導致岳飛最終被害的原因之一。

岳飛的死除了“莫須有”的罪名外,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原因

精忠報國

岳飛在金人威脅要將宋欽宗的後人趙諶送回來取代趙構的情況下,奏請宋高宗將養子建國公趙伯琮確定為皇位繼承人。應該說,這種提議完全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是為了挫敗金人的陰謀,也是為了趙構考慮,可為何遭受了殺身之禍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岳飛提出“立資宗”時,趙構才29歲,雖然當時趙構唯一的兒子在苗劉兵變中死去,但他還年輕,難道他不想將來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後人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靖康之難中,諸多宋太宗的嫡系子孫被金人虜去後,趙構將宋太祖的另一後裔趙伯琮養在宮中,也只是封了個建國公,並沒有確定為高宗的嗣子。岳飛提出“立資宗”在趙構看來岳飛是犯了大忌的。

岳飛的死除了“莫須有”的罪名外,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原因

血戰沙場

二、宋朝一直是個重文輕武的時代,皇帝最害怕的是武官擁兵自重,作為掌握幾十萬大軍的岳飛越職上書“立資宗”,趙構心裡肯定非常不高興,雖說之後又對岳飛升職,但都是皇帝的策略,最根本原因還是害怕武將造反,威脅皇權。

三、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而當時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應是宋欽宗之子(金人也是利用這一點對趙構進行威脅),何謂“資宗”,趙構的這個皇帝連他自己也許都覺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資宗”這個說法在當時就非常敏感。岳飛出於一片忠心的這種提法,沒想到卻觸動了趙構那根敏感的神經。

岳飛的死除了“莫須有”的罪名外,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原因

《滿江紅》

應該說岳飛的死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主戰派在與主和派的鬥爭中落敗,但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誣陷他通敵是絕不可能的,後世史學家已經做了詳細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