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应该离职了?

先给大家看一封表扬信(人名细节被我删了):

某某事情其意义及影响重大!

为圆满完成调研各项工作任务,A某某某上周六上午9:00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各项工作,B某 C某检查督导工作落实,

D部门F部门G部门上下齐心,团结一致,接受任务不讲价钱,完成工作不打折扣,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追求卓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一件又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H领导三天一直紧锣密鼓地做好了撰写讲解材料,清理卫生等各项工作,JKL等不辞辛苦,积极努力!

MN高效整理,自己动手粉刷负一楼走道和实验室墙壁,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当代人“守信于品,重质于行”的精神!

此次任务时间紧、责任重、标准高、要求严,在院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各部门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向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充分展现出了我院的实力、成果和精神风采,受到了上级领导和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和多次表扬!

这种表扬信最常见于体制内,当然,国有企业也不少。

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应该离职了?

在重大事情之前,总有那么一班人,如上文表扬信中指出的,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周六日还在单位,比其他人“出格”,更让领导动容。事情过去后,这类行为常得到表扬。但,只要我们冷静想想,就会发现这种表扬逻辑何其荒谬,这种表扬之后带来的风气如何不正确。

就拿表扬信里对加班加点行为来说,清洁卫生工作平时没做好吗?粉刷墙壁也要临时抱佛脚?平时墙上有多不堪?汇报材料为何不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标牌和制度上墙为何要等到大事来临前再赶?

一句话:为什么这些事情不能干在平时?

再想想,这些事情没有干在平时,大事来临前不得不紧急赶工,加班加点不是对平时懒惰的惩罚吗?加班加点来得及还好,来不及就是耽误大事啊!这种行为不仅没有批评,还收到表扬?这是什么逻辑!这对平时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是多大的嘲讽?平时踏实付出的人,反而在大事之前不够突出,得不到表扬,该有多失落!

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应该离职了?

加班其实是件不值得推广的事情。工作八小时,就该全心全力投入,再难再多的工作,都该尽量在规定时间完成,尤其在体制内,事情本来就简单,还要天天加班,有点说不过去。加班行为之所以不赞许,就如考试,规定时间就该交卷。打铃了,你还在奋笔疾书,这不仅是不尊重时间,不尊重上下班这种制度安排,更是对他人的“犯规”,大家都默认工作时间了,你还天天超时,是在对抗秩序吗?

这种临大事就喜欢加班加点,如一个工作狂的人,其实是领导视线里的“影帝”。有些领导还假戏真做,真给他们点赞,对于其他员工无异于伤害,整个单位要是都形成这种戏精风气,那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上世纪,我们歌颂的工作品质: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把别人工作也做了……这种种行为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尤其在文革时期,大家都吃大锅饭,懒人成风,需要歌颂忘我、无私等品质,以激励人的积极性。需要激励那种干最多、最累的活,但说最少话的人,无怨无悔,甘于付出,而讽刺的是,歌颂这种品质的人往往都是懒惰的、坐享其成的。他们希望受益于这种风气,自己可以轻松点,甚至不劳而获。当然,那样的制度下,生产效率是低下的、人民物质需求是匮乏的,虽然看似社会风气良好,但其实是建立在对人无情剥削基础上的。

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应该离职了?

而今,我们所在的现代社会,不仅讲求效率公平,更讲求个人主义、人权至上,如果再宣扬过去这种品质,就是历史退步,是倒行逆施,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国企、事业单位的这种风气不刹住,他们永远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优,更没法吸引一流人才进驻。

尊重时间,尊重工业文明下的制度安排,该上班时上班,该下班时下班,工作做不完要不就提高效率,别看微信B站淘宝;要不就及时向上报告,调整工作内容。

平时做好了,大事到来就不用慌慌张张、措手不及。做领导的,也要带上火眼金睛,不要看到加班就表扬,看到周末还在单位就感动,看到超常付出就掉眼泪。优秀的领导要有火眼金睛,要从长远的角度做好工作安排,什么该表扬要心里有底,什么不该表扬就闭嘴,别滥情,别心软。别太容易就感动,太容易就发表扬信,否则,坏人暗自偷笑,好人憋得难受,机构怎能不走下坡?

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应该离职了?

总的来说,我们要结果导向,不要过程导向。重要的是看产出,而不是看你如何产。要留住真正的人才,需要公平的机制,公正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形成这种风气,需要从合理的表扬行为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