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梔子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1 南陽自然概況及梔子適生條件

1.1 南陽自然概況

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 個市轄區、10 個縣、4 個開發區,有41 個街道、103 個鎮、82 個鄉。總面積2.66萬km2,在河南省18 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全市森林面積達88.27 萬hm2,森林覆蓋率為36.56%,森林蓄積量達2378 萬m3。野生植物資源184 科927屬2298 種,野生動物資源28 目75 科204 屬320 種,國家和省重點保護動物、植物79 種;擁有國家和省級自然區6 個,面積14.76 萬hm2;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8 個,面積0.4 萬hm2。南陽地處北緯32°17′~33°48′,東經110°58′~113°49′,屬於北亞熱帶溼潤

季風氣候,季風的進退與四季的替換較為明顯。冬幹冷,雨雪少;夏炎熱,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漸增多; 秋季涼爽, 降雨逐漸減少。冬季時間較長110~135d, 其次是夏季110~120d, 春秋時間較短55~70d。南陽常年的年平均氣溫為14.4~15.7℃,最熱月7 月的月平均氣溫26.9~28.0℃,最冷月1 月份的平均氣溫在0.5~2.4℃。年降雨量有703.6~1173.4mm。年日照時數1897.9~2120.9h,年無霜期220~245d。古人曾以“春前有雨花開早,秋後無霜葉落遲”的詩句來讚揚南陽良好的氣候條件。

1.2 栽培情況

梔子原產我國南方,江南各省均有野生。早在漢唐時期就已廣為栽培,現在我國南方廣大山區、丘陵都可栽培。主產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福建等地,其中江西

是我國最大的梔子產地和加工地,佔全國產量的近50%左右。在南陽市自然分佈於海拔10~1500m 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南陽市種植梔子2000 多hm2,主要在唐河、南陽城區等處。河南省唐河縣的梔子獲得“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誌認證”,為全國較大的梔子生產基地,有“中國梔子之鄉”的美譽。

1.3 對立地條件、氣候要求

梔子喜溫暖,溼潤,光照充足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但忌強光曝曬,適宜在稍庇廕處生長,耐半陰,怕積水,不耐嚴寒。能耐旱,幼苗耐廕庇,成林喜陽光。梔子花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故土壤的微酸性環境,是決定梔子花生長好壞的關鍵。一般宜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

好的微酸性土壤或中性沙質壤土,但在鹽鹼地種植不易成活。在東北、華北、西北只能作溫室盆栽花卉。宜選向陽山坡,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栽種。可利用田邊地角種植,或與豆科植物間作套種。梔子花的最佳生長溫度為16~18℃。溫度過低和太陽直射都對其生長極為不利。較耐陰,耐寒性差,在- 12℃下葉片則受凍脫落,華北地區常在溫室栽培。萌芽力和萌櫱性均強,耐修剪。

2 育苗

梔子的繁殖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等方法。生產上以種子繁殖為主。

2.1 選種

選擇飽滿、色深紅的成熟果實,連殼曬或晾乾作種,播種前,用剪刀將果實果皮剪開,挖出種子,在熱水

中搓散,去掉浮種或雜質,然後將下沉的充實種子撈出,攤於竹蓆上,置通風處晾去過多的水分,即可播種。

2.2 選地、整地

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翻耕30~50cm,按寬150cm 左右起壟,壟高20cm,667m2 施入人糞尿400~600kg,待土幹後淺耙泥塊,整平畦面。在壟面按20~24cm行距開播種溝,溝深3cm左右待播種。

2.3 播種育苗

可春播或秋播,春播在雨水前後下種,秋播在秋分前後,播時將種子拌上細土均勻地播在播種溝內,然後用細土覆蓋平播種溝,蓋草淋水,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利出苗,667m2 用種子2~3kg。出苗後要注意及時去掉蓋草,在幼苗期應經常除草,注意不要傷幼苗的根,

除草後均需要追施人糞尿水,育苗1 年後即可移栽。

3 造林

3.1 選地、整地

梔子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選好的向陽山坡或土地上進行全墾。移栽時可利用山坡、土壩、田邊、地角栽種。在丘陵地區種植時,為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修建梯田為好,按行距1.3m 左右,株距1.3m 開穴,穴寬0.45m,深0.35m,適當施入有機肥。

3.2 定植

定植宜選在3~4 月陰天進行,苗木出土後,要及時栽種,切勿風吹日曬,如運輸較遠,宜用黃泥漿沾根,蓋草保溼,每穴種1 株,蓋土、壓實、淋水即可。

4 土肥水管理

4.1 深翻

每年冬季,沿樹根周圍深翻,可奪取高產,免除病

蟲害,防根部老化。

4.2 施肥

梔子喜肥,冬季施基肥,以施農家肥為主,667m2施入3000~4000kg,加少量的尿素。追肥可顯著提高果實產量,開花前追施氮、磷、鉀全肥,花期與果期追施鉀肥。施肥在坡地圍繞植株上側開15cm深的馬蹄溝;平地開環形溝,所開的溝距植株15~30cm。

4.3 修枝

每年5~7 月各修剪1 次,剪去頂梢,促使分枝,以形成完整樹冠,並剪去病枝、過密枝,增加光照和通風,減少病蟲害,加快花果成熟,提高藥材質量與產量。

4.4 排灌

雨季應及時排澇,防葉變黃,引起脫葉脫蕾。乾旱會影響植株生長髮育,導致果實瘦小,應及時澆水。

5 樹體管理

梔子萌芽力強,容易枝杈重疊,密不通風,營養分散。整形時應根據樹形選留3 個主枝,要求隨時剪除根櫱萌出的其他枝條。花謝後枝條要及時截短,促使在剪口下萌發新枝。當新枝長出3 節後進行摘心,以免盲目生長。梔子於4 月孕蕾形成花芽,所以4~5 月間除剪去個別冗雜的枝葉外,一般應重在保蕾;6 月開花,應及時剪除殘花,促使抽生新梢,新梢長至2~3 個節時,進行第1 次摘心,並適當抹去部分腋芽;8 月對二茬枝進行摘心,培養樹冠,就能得到樹形優美的植株。梔子在土壤pH 值5~6 的酸性土中生長良好,在北方呈中性或鹼性的土壤中,應適當澆灌礬肥水或葉面噴灑硫酸亞鐵溶液。

6 果實採收及加工

6.1 適時採收

梔子種植栽培2~3 年開始開花結果,4 年後開始大量結果。霜降與冬至期間果皮呈紅黃色選擇晴好天氣採收,在這段時間採收的梔子加工出的產品不但折幹率高,而且質量優。摘取的果實除去果柄等雜質。收後曬乾或烘乾,篩去灰屑,揀淨雜質即為藥用生山梔。碾碎的梔子在鍋內分別以文火、中火、武火炒至金黃色並滲出清香氣、焦黃色並滲出焦香氣、黑褐色微帶火星時,取出晾乾,即得中藥臨床上應用的“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根、葉隨採隨用。花初放時採收,曬乾備用或鮮用。

6.2 色素提取

梔子果實中所含的梔子黃色素通常用水浸泡法獲得成品。其工藝如下:梔子去皮後破碎、過濾、煮沸再過濾後得色素液或再將色素液經真空濃縮成為流膏,真空乾燥或噴霧乾燥製成黃橙色粉末狀成品。經常的做法是破碎後即入沸水中煮制30min 左右,再過濾濃縮而得色素流膏半成品。梔子黃色素的提取加工並不復雜,設備投資也不大,而且一套設備可有多種用途,因此很有推廣潛力。產地應充分發揮本地區的原料資源優勢,有選擇地開發梔子系列色素產品,以滿足日趨增長的食品市場需求,發展地區經濟。果實經提取色素後所剩的梔子果殘渣可混合糧食釀製飲料,以綜合開發利用梔子有用資源。吉山花瑤

7 主要病蟲害及防治

梔子經常容易發生葉子黃化病、葉斑病、煤煙病、腐爛病等。蟲害有介殼蟲和蚜蟲等危害。

7.1 黃化病

7.1.1 為害特徵:發生較為普遍。葉片褪綠,首先發生在枝端嫩葉上,從葉緣開始褪綠,向葉中心發展,葉色由綠變黃,逐漸加重,葉肉變成黃色或淺黃色,但葉脈仍呈綠色,以後全葉變黃,進而變黃白色、白色,葉片邊緣出現灰褐色至褐色,壞死乾枯。

7.1.2 防治方法:①一般施腐熟人糞尿或餅肥,防止植物缺元素。②根據病因,分類施策。缺鐵時幼嫩葉片的葉脈間失綠髮黃,嚴重的會使整株葉片都發黃,甚至出現焦葉和枝條枯萎,最後造成植株死亡。對這種情況,

可噴灑0.2%~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進行防治。缺鎂引起的黃化病則由老葉開始逐漸向新葉發展,葉脈仍呈綠色,嚴重時葉片脫落而死。對這種情況,可噴灑0.7%~0.8%硼鎂肥防治。澆水過多、受凍等,也會引起黃葉現象,所以在養護過程中要特別加以注意。缺氮的表現為單純葉黃,新葉小而脆。缺鉀的表現為老葉由綠色變成褐色。缺磷的表現為老葉呈紫紅或暗紅色。

7.2 葉斑病

7.2.1 為害特徵:梔子葉斑病發病從下部葉片開始,多從葉尖和葉緣處發生。病斑呈不規則形,褐色或中央淡褐色,邊緣褐色。有顯著的同心輪紋,幾個病斑癒合後形成不規則大斑。在葉片中部的病斑較小,初呈圓形或近圓形,淡褐色,邊緣褐色,有稀疏輪紋。後期病斑上散

生小黑點。發病嚴重時葉片枯萎脫落。該病病菌多在病落葉或病葉上越冬。翌年隨風雨傳播侵染為害,故植株多從下部開始發病。若園區生長過密,通風透光不良,澆水不當,植株生長勢弱,氣溫在24~29℃,遇連續降雨,該病在多年生園區就可能大發生。

7.2.2 防治辦法:①冬季清除園區落葉,燒燬或深埋,消滅病源。②發病期用1∶1∶100 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 倍液防治,每隔7~10 天1 次,連續3~4 次。

7.3 煤煙病

7.3.1 為害特徵:各地普遍發生。在葉片、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黴斑,後擴大連片,使整個葉面、嫩梢上佈滿黑黴層,呈黑色黴層或黑色煤粉層是該病的重要特徵。影響光合作用,降低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甚至引起死亡。

病原寄生到蚜蟲、介殼蟲等昆蟲的分泌物及排洩物上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或寄生在寄主上發育。高溫多溼通風不良、有分泌蜜露害蟲發生,均加重病情。

7.3.2 防治方法:發生在枝條與葉片上,發現後可用清水擦洗,噴0.3°Be 石硫合劑或多菌靈1000~1200 倍液進行防治。

7.4 腐爛病

7.4.1 為害特徵:常在下部主幹上發生,出現莖幹膨大、開裂。

7.4.2 防治方法:發現後立即刮除或塗5~10°Be 石硫合劑,數次方能奏效。

7.5 介殼蟲

7.5.1 為害特徵:介殼蟲是危害梔子花枝葉的害蟲,體積雖小,殺傷力不容小覷。介殼蟲以吸食植株的汁液為

生,輕者葉黃脫落,植株生長衰弱,重者全株死亡,對梔子花的生長髮育影響很大。梔子在溼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易遭介殼蟲危害。

7.5.2 防治方法:①每年春暖花開時,噴灑0.2~0.5°Be石硫合劑,殺滅蟲卵,此方法對預防蟲害發生有很大作用。②在5~6 月孵化期間危害嫩芽幼莖,應及時用小刷清除或剪除病枝,或用100~150 倍6 號汽油乳劑噴灑,也可用25%敵敵畏250~300 倍液防治或噴80%敵敵畏1000 倍溶液。

7.6 蚜蟲

7.6.1 為害特徵:蚜蟲,種類多,繁殖快,能孤雌生殖。蚜蟲常成群危害嫩葉、花蕾等,以若蟲、成蟲刺吸汁液,有的蚜蟲有翅膀會飛,是傳播病毒的一大途徑,4、5 月為其繁殖高峰期。

7.6.2 防治方法:①消滅越冬卵。刮除老皮或萌芽前噴含油量55%的柴油乳劑。②藥劑塗幹。用50%久效磷乳油2~3 倍液,在颳去老粗皮的樹幹上塗5~6cm 寬的藥環,外縛塑料薄膜。但此法要注意藥液量不宜塗得過多,以免發生藥害。③噴藥。5~6 月間危害嫩芽,可用5%的吡蟲啉3000 倍液噴布1~2 次。

7.7 紅蠟蚧

7.7.1 為害特徵:在通風不良或溫溼度過高的環境中,植株就會產生紅蠟蚧危害。其喜陰溼,繁殖較快,喜歡群集在枝條和葉片上刺吸植物的汁液,並伴有煤煙病的發生。1 年發生1 代,主要危害時間在6~9 月份。如果防治不及時,容易造成枝葉的枯死。

7.7.2 防治方法:①通風、降低溫溼度。②要在若蟲盛期

噴藥,可用20 號石油乳劑200 倍水進行噴霧防治,或40%氧化樂果1000 倍液、50%敵敵畏1000 倍液、25%亞胺硫磷1000 倍液防治。

梔子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