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小時候的味道,廣東小吃糯米腸,什麼時候給媽媽再做上一份

今天給大家說的糯米腸,是小時候的味道,媽媽經常給小編做的。很懷念那味道,長大了以後就很少見媽媽有做過這道菜了。是的,對於小編來說,端上來就是一道菜,跟飯拌著呢。而其實,這個是廣東的一種傳統的小吃。不要跟我說是韓國的那種米腸哦,我很小的時候還不知道韓國是什麼玩意,這種吃法,早就存在於小編的童年裡。當時還很流行這種吃法,相信是80後的你們,對這個也不陌生吧,下面一起來回憶一下。

文/老虎頭上的兔子

屬於小時候的味道,廣東小吃糯米腸,什麼時候給媽媽再做上一份

記得當時做這個菜的時候,還費了不少勁,小小的手,捧著調好味道的糯米就塞進腸子裡,也不怕幫倒忙,只記得那個時候很開心,很期待,很喜歡吃這個菜。媽媽也不是經常做,好像是有什麼重要節日或來客人的時候再弄,依稀地記得。現在給大家介紹美食了,漸漸地想把這感覺找出來。最開始的時候,這個是以蒸為止,發展到現在,它已經不是一根糯米腸這麼簡單了,在有些地方扮演著麵包角色,中間夾著香腸,儼然地成為了一箇中式的熱狗。蒸已經滿足不了廣大人民的要求,已經開始下油鍋炸了,炸後切片再吃。

屬於小時候的味道,廣東小吃糯米腸,什麼時候給媽媽再做上一份

雖然是這樣,小編覺得還是蒸的好,最原始的味道,也是讓人念念不忘的。在做這個小吃之前,得買回來一些豬大腸。這裡得先介紹一下,豬大腸也叫肥腸,那乾鍋肥腸也是經常吃的對不對,所以不要說不認識它了,是豬裡面用於輸送和消化食物的腸道。豬大腸就是其中最肥最有韌性那一部分。按那以形補形的說法,豬大腸有那個潤腸的作用。

屬於小時候的味道,廣東小吃糯米腸,什麼時候給媽媽再做上一份

買回來的豬大腸得清洗乾淨之後才能用,這也是最複雜的一個步驟。首先得用蒜子塞到大腸的裡面,從頭穿到尾,把裡面的髒物帶出來,一定得塞滿才能颳得出東西,所以一瓣不夠就用兩瓣蒜子。弄過一遍之後,用鹽和生粉一起抓勻,放置10分鐘左右,然後清洗乾淨就能用了。糯米得提前準備,最好是泡上一夜。小時候吃的糯米腸只有糯米,沒添加其它配菜,如果嫌單調的,我們可以加入肉、香菇和紅蘿蔔,香菇和蘿蔔切成丁。

屬於小時候的味道,廣東小吃糯米腸,什麼時候給媽媽再做上一份

瘦中帶肥,一直是小偏的喜好,喜歡吃全瘦的可以忽略。豬肉切成丁,再剁成泥,加入生粉和幾滴料酒抓勻。鍋裡熱油,少油,放肉末和香菇、蘿蔔炒香一會,然後把炒好的材料全部加到糯米里,加入適量的醬油、鹽和少量的糖,攪拌均勻,然後就能塞進清理後的大腸裡。問題來了,那是用手塞嗎,這樣不方便吧!是的,我們準備一個飲料瓶,剪去大半剩下瓶口那部分,如上圖,就可以作為一個漏斗來用了,有專門的可以忽略。然後通過這個瓶口把糯米灌進大腸裡。灌米前記得先在大腸上打個結。

屬於小時候的味道,廣東小吃糯米腸,什麼時候給媽媽再做上一份

要提醒一下的是,不要塞得太近,因為糯米還沒有熟的,熟了以後就會塞得滿滿的,裝到七八分滿就可以了。如果嫌豬腸太長的,可以用棉繩打結。然後拿上牙籤,在灌了糯米的腸上戳孔,這樣就更好透氣。然後放蒸鍋裡蒸上30分鐘就可以了。這裡還得提醒下,腸之間要留空隙,不要貼得太緊,否則都粘一起的話容易破皮,那就真的破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