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法不對,就會培養出了壞習慣!家長們要注意!

任何教育都需要好的方法,不是僅有一腔熱情就可以做好的。在瞭解孩子的前提下,怎樣的幫助最有效,怎樣的方法有價值,這些需要用心思考,需要花時間去面對。

面對孩子的學習,哪些教育行為是錯誤的?會造成什麼後果?

家庭教育:方法不對,就會培養出了壞習慣!家長們要注意!

我不想衝孩子發火,可我忍不住!於是,學習成了孩子的痛苦之源。

曾經那麼耐心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為什麼孩子一上學耐心就沒了?這是很多家長的心聲。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之間的競爭,在相同學校教育的前提下,家長的助力程度對孩子的成績起著重要作用。這樣的觀念,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可是,對於缺乏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大多數家長來說,面對孩子學習新知的艱難,除了生氣、抱怨、發火,再無他法。

殊不知,耐心不足,暴躁的殺傷力會讓孩子的學習變得痛苦。

學習一項新知需要的鼓勵、幫助、重複並不會比學說話走路少,相比較於自然發育學習會更難。

學習方法的積累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耐心作催化劑,孩子的每一步路都會走得不容易。

家庭教育:方法不對,就會培養出了壞習慣!家長們要注意!

你不會我就講,為什麼成績沒提高?陪讀方向不對,孩子學習依賴不斷增強。

從低年級的全程監督過渡到高年級的自主學習,家長要經歷一個淡出和放手的過程。

這一過程,家長不可一直坐在孩子身邊,“題題必講”、“字字必糾”,這無形中就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似乎學習這件事情是由自己和家長共同完成的,甚至家長的責任更大。

學習的最壞的習慣就是不主動地、積極地思考,懶惰對思維的破壞性很大。

家庭教育:方法不對,就會培養出了壞習慣!家長們要注意!

多做題就能逆襲,可是,為什麼做過多遍的題還在錯?盲目刷題,思考時間不足,淺層思維習慣阻礙孩子發展。

一道題從“學懂了”,到“學會了”,再到“學透了”不是一時之功,而家長的講解和測驗一般停留在第一階段“懂了嗎?”“懂了!”

還記得阿米爾汗著名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嗎?電影裡最終成為科學家的那個人,不是每天苦讀煎熬的查爾圖,而是那個看起來輕輕鬆鬆的蘭徹。

習題不能簡單重複,心理學家稱為“熟練度”的東西欺騙了很多人。我們並不是倡導“努力無用”,只是想說學習沒有逆襲之說,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進步。做的題不在多,而在於理解透徹,舉一反三。沒有深入思考的做題是無效的,別無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