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大佬不看好董明珠做晶片,李東生:500億元遠不夠

作為空調老大,格力雖然在空調領域有毋庸置疑的製造能力,但能否在芯片領域有所建樹,被外界打上一個問號。畢竟相較於家電,芯片產業門檻高、投入成本高、週期也較長。

日前,談及芯片,格力創始人朱江洪對外表示:“格力做高端芯片,我沒有太大信心”。他稱,空調主芯片是非常高級的芯片,一般都是依賴進口。現在(企業)要做芯片,需要積累,這不是一天兩天或者一年兩年的事。

众大佬不看好董明珠做芯片,李东生:500亿元远不够

但董明珠對“造芯片”非常堅定,她認為格力要去挑戰。近日,她對外表示,“格力已經在自造芯片,格力空調明年要全部使用自己的芯片。”儘管外界很多人不看好,認為要投入很多錢,但她認為錢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有沒有信心。

在芯片研發過程中,董明珠認為應尊重科學。她說:“(芯片)總是有培育成長的過程。沒有理由不能去做,也沒有理由規定誰能做,誰不能做。既然沒有這個規定,為什麼格力不能做?”

TCL李東生:真要做晶圓,500億元遠遠不夠

在家電領域,除了格力之外,TCL很早就在芯片領域有所佈局,其還與芯片大鱷紫光聯手,共同開闢天地。

TCL董事長李東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TCL已成立了半導體芯片集成電路的投資產業基金。“我們投資的主要是芯片設計項目,目前已有兩個項目成功了,其中一個芯片公司已經上市,未來還將有其它企業陸續上市。”但他稱,TCL不會輕易進入晶圓芯片製造領域。

李東生表示:“晶圓芯片製造的投資量級是千億級的,這個產業我們不會投,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資源。而TCL的投資則是在芯片設計領域。我注意到有些企業說要投資500億元做芯片,我相信這個投資體量說的是做芯片設計,如果真的要做晶圓,500億元是遠遠不夠的。”

他告誡稱:“家電企業‘跳到’陌生領域風險高,國內外芯片差距大,落後海外20年-30年。”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芯片行業一般有全產業鏈、芯片設計、代工三種模式。第一種投入最大、風險也大;第二種投入、風險相對較小,但競爭也最激烈;第三種投入大、風險小,主要依靠規模成本、技術領先優勢來爭奪訂單。一般企業進入芯片領域的風險還是很高的。”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作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企業,一直立足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欲打破空調芯片進口依賴,決心自己做芯片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勇氣可嘉,但是“不宜操之過急”。

首先,格力在芯片領域已經起步,中低端芯片替代並非難事。集邦諮詢分析師張琛琛指出,格力已經可以把IGBT(功率半導體器件)自己封裝為變頻空調必須用的IPM(功率模塊),空調內機的主芯片也已經可以自主設計,未來還會自研更多的核心器件,商用模式上則會以自用為主。即使自家芯片成本略高於外購,格力一年出貨6000萬臺空調,成本也容易自我消化。

在董明珠展示的格力最新的產業架構中,芯片與物聯網設備、手機、大數據都放在通信設備公司板塊,可見她希望在未來格力智能家居的生態中,作為“大腦”的芯片自己要有掌控力。而格力電器在2015年11月已成立了通信技術研究院。所以,格力做芯片不是規劃,而是事實。

其次,芯片有不同層次,空調高端芯片替代不是短期可以實現的。董明珠透露,一臺空調有幾塊芯片,格力一年在芯片上就要花大約40億元,目前這些芯片大部分還是依靠進口。“我們已經研發了芯片,自己的設計小有成效”,但她同時坦言,格力目前在芯片設計上的進展還是皮毛。

一位家電業資深專家認為,空調芯片分不同檔次,像空調遙控器芯片是中低端芯片,價格在幾元以內,國產化完成不是問題。但是,變頻驅動芯片、主機芯片是高端芯片,一塊約15元,這需要長期的技術、人才積累,不是一兩年就可以突破的。像格力就使用了德州儀器的變頻驅動芯片。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約佔全球空調產能的六成。但是,目前中國空調的變頻驅動芯片、主機芯片大部分依靠進口,主要供貨商包括美國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日本瑞薩、中國臺灣漢芝等。集成電路行業需要大量人才、技術積累,一旦供過於求,就會虧本。瑞薩就虧本多年,最終由日本政府控股。這兩年智能家居、電動汽車行業興起,刺激了芯片需求的增長,但也不宜貿然進入。

第三,芯片產業鏈很長,格力可從芯片設計切入,循序漸進,細水長流,終有一日可水滴石穿。但是,如果操之過急,反而會遇到資本市場的巨大壓力。

芯片產業其實是一個生態鏈,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都有專業公司。像高通、聯發科、博通都是芯片設計公司,設計出芯片方案找芯片製造廠生產。芯片製造廠像臺積電及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自己不做芯片設計,只做晶圓。連蘋果10手機的芯片也是找臺灣工廠代工的。

正如李東生所言,晶圓廠的投資量級達到幾百億、上千億,TCL不會投,因為沒有那麼多資源,但TCL會以輕資產的方式、從芯片設計切入,最近投資了商湯科技、寒武紀,也會用它們的芯片。

所以,從降低風險的角度來看,格力由芯片設計切入,是務實可行的方法。做高端芯片設計,可以扶植或收購一些芯片設計公司,經過5~10年,不斷設計、應用、改進,有朝一日也許就實現突破了。但如果操之過急,即使一下子投入500億元,也不見得立竿見影,反而像前段時間那樣董明珠一說做芯片格力電器的股價就下跌。

奧維雲網(AVC)董事長文建平認為,格力做芯片,要一分為二看,家電企業急需芯片支持,包括變頻空調、變頻冰箱等核心產品,芯片在其中的影響越來越重。而芯片本身又是中國家電企業現在能力最缺失的一環。所以,格力要自己做芯片,它的初衷、出發點以及勇氣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芯片行業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快,而且投資大,人才、資本高度密集。這些基因格力目前沒有多少儲備,貿然進入芯片領域挑戰很大,尤其如果進入芯片製造環節難度更大、風險更高。

當然,格力是市值過2000億的上市公司、家電界的標杆企業,如果它願意用長時間去規劃準備、穩步推進,做芯片也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所以,格力做芯片,宜放眼長遠,不宜操之過急。

本文綜合自證券日報、第一財經日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