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大学行骗,政府监管失职

各地高考分数公布,一众考生和家长,又开始为填报志愿选择理想的大学而焦虑忙碌了。每到填报志愿时,总是有善良的媒体会提醒考生和家长,要防范“野鸡大学”,不要上当受骗。被骗钱财还是小事,误人子弟那就更不得了。

“野鸡大学”,确实存在。“野鸡大学”招摇撞骗,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所谓“野鸡大学”,基本上都在民办大学里面。有些民办大学,虽然也是经过教育部或地方政府批准,具备合法的办学身份,但是,在批准的资质里,又分为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质和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质两种情况。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质的民办大学,也可以招生进校学习,那么要发学历性质的毕业证,就必须是通过自学考试等途径,就是等于把学生招进来进行自学考试培训。这样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质的民办大学,招生时往往又要承诺可以发本科或专科文凭,这其中就有猫腻,就要被人称之为“野鸡大学”。

野鸡大学行骗,政府监管失职

“野鸡大学”,一般都领有“准生证”,拥有合法的“户口”和“身份”。但学生进了“野鸡大学”,毕业却只能拿到一张自学考试的毕业文凭,人们自然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林林总总的“野鸡大学”,如果仅仅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校名来看,让人弄不清学校的属性,看不透学校的性质,而一些“野鸡大学”出于招生的需要,往往又要夸大其辞,尽量打擦边球,甚至有意鱼目混珠,引诱不明真相的学生入学。

每年,都会出现“野鸡大学”招摇撞骗的案例,也常常可以看到提防“野鸡大学”的宣传报道。其实,要让家长和学生来分辨“野鸡学校”是比较困难的。

野鸡大学行骗,政府监管失职

按理,“野鸡大学”都是经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审批的。本着“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负责审批“野鸡大学”的部门,自然就有责任对“野鸡大学”进行监管。

大学这么大,学生这么大,总不可能藏着掖着,要进行调查了解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如果有严格的监管,“野鸡大学”怎么能行骗?如果监管有力,“野鸡大学”又怎么敢行骗?

出现“野鸡大学”招摇撞骗的情况,根本原因,不是“野鸡大学”胆大包天,而是政府部门监管失职。“野鸡大学”的审批者,不能审批发证之后,就放任不管。如果只是审批发证,没有后续监管,那这样的的审批,跟泥菩萨又有什么两样?

野鸡大学行骗,政府监管失职

老鼠猖狂,就是猫的失职。“野鸡大学”招摇过市,大肆行骗,就是政府监管不力的结果。而政府不在监管上花功夫下力气,只是提醒民众如何识破“野鸡大学”的行骗伎俩,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其敷衍塞责的表现。政府部门,怎么好意思发告示,提醒民众防范“野鸡大学”行骗?不脸红么?

学生受到“野鸡大学”的欺骗,责任不在学生没有火睛金睛识破“野鸡大学”,而是应该追究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