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三兵開啓中期反彈行情?量能不足恐成最大障礙

  • 來源:深圳商報
紅三兵開啟中期反彈行情?量能不足恐成最大障礙

紅三兵開啟中期反彈行情?

分析師認為市場認同目前已處於底部,但量能不足制約股指反彈

滬深股市昨日整體呈現窄幅震盪走勢。早盤各股指小幅低開後一度出現震盪翻紅;不過,市場買盤始終不濟,隨後各股指出現小幅震盪回踩;午後股指繼續震盪上行,上證指數在3100點上方蓄勢,尾盤翻紅並站上10日均線。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3115.18點,微漲0.03%;深證成指報10365.13點,下跌0.20%;創業板指報1743.25點,下跌0.16%。成交量方面,滬市日成交1628.80億元,深市日成交1970.67億元,均與上一交易日基本持平。

盤面上,昨日個股漲跌家數基本持平。非ST個股漲停39只,跌停5只。板塊方面,知識產權保護、機場航運、物流、富士康概念、獨角獸、次新股等板塊領漲;鈦白粉、環保工程、化纖行業、保險、銀行、國產芯片、鐵路基建、石墨烯等板塊表現較弱。

資金面暗流湧動

臨近年中,市場資金面憂慮加劇。不過,昨日資金面利好頻傳。

一是昨日央行開展MLF操作,向市場投放4630億元一年期MLF,利率為3.30%。4月降準置換部分MLF存量後,6月共有2595億元一年期MLF到期。央行6月通過MLF續作向市場淨投放2035億元中長期資金。中信證券(19.08 +2.03%,診股)研究部認為,貨幣政策在穩健中性基礎上靈活性明顯增強。本次央行繼4月和5月MLF等額續作後重回超額續作,為市場提供中長期資金支持,呵護年中資金面。

二是5月底上報的南方、華夏、易方達、嘉實、匯添富、招商六大基金公司的“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昨日早上全部獲得批文,下週一或正式進入發行期。單個基金產品募資規模的上限是500億元,擬共募資3000億元。

三是,今年以來,創業板ETF份額屢創新高,易方達創業板ETF在4月規模首破100億元,華安創業板50ETF近期份額首次突破80億份。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5日,市場上8只創業板ETF份額合計達到172.01億份,相比去年年底的43.58億份增加接近300%。

值得一提的是,A股6月1日正式納入MSCI以來,短短三天吸引近120億元海外資金流入A股。盤中,醫藥股、食品股、飲料股、化妝品股、機場股等品種持續活躍。金百臨投資秦洪認為,境外資金買入此類個股,並不是避險的要求。因為避險,最好的操作就是空倉。但是在A股市場存量資金猶猶豫豫的背景下,這些境外資金卻大手筆買入,只能說明境外資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看好中國巨大消費潛能漸次釋放。境外資金已成為A股新的做多力量源泉。

量能不足制約反彈

昨日市場小幅波動,未能有效上攻,但上證指數日K線呈現“紅三兵”組合,是否預示後市將開啟中期反彈行情?

機構認為,目前上證指數一是有3100點整數關口的支撐,二是有連續下跌之後的反彈訴求。從形態上來看,上證指數形成的是站上10日均線的小陽線,而創業板股指形成的是十字星。而這兩種形態的K線,都是明顯開始上漲的信號。5日均線已經開始拐頭向上,而10日均線也存在轉向的跡象,短期5日均線有望上穿10日均線,同時20日均線和30日均線繼續向5日均線和10日均線靠攏,市場將真正的開始由空轉多。

機構認為,目前市場情緒仍較為謹慎,但認同目前指數已經處於底部位置。短期看,謹慎情緒是基於貿易摩擦、信用債違約、美國加息等因素的擾動。而中期看,仍是關注經濟具有韌性,業績向好與估值配置的支撐等。整體上看,當前市場情緒面一方面是對做多保持謹慎,另一方面是殺跌意願並不強。預計短期行情仍將會維持弱勢震盪的運行節奏。而基於系統性風險有限,建議投資者逢低把握結構性機會。

機構認為,自上週三暴跌見底以來,上證指數、深圳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均已經回補上方的缺口,短期反彈目標已然實現。目前整體格局仍處於底部箱體震盪。對於後市的行情發展,不能對反彈高度和反彈持續性過於樂觀,本週不過是技術性反抽而已,A股整體弱勢仍沒有改變。一是目前的量能水平難以支撐指數走出箱體震盪格局。二是市場情緒也非常謹慎,資金扎堆防禦板塊,而題材股卻鮮有被爆炒的蹤影,這是典型的弱勢行情的盤面特徵。

大盤震盪整固 放量才可看高一線

在前一交易日出現明顯反彈後,週三兩市出現一定幅度震盪。滬指全日多數時間綠盤運行,尾盤勉強翻紅。深成指則在早盤反彈靠近壓力線後出現回撤,最終未能翻紅。截至收盤,滬指報收3115.18點,微漲 0.03%;深成指報收10365.13點,下跌0.2%;創業板指報收1743.25點,下跌0.16%。兩市成交量小幅萎縮。

盤面上,倉儲物流、知識產權、次新股、稀缺資源等板塊反彈居前;保險、多晶硅、半導體、銀行等則處在板塊跌幅榜前列。個股方面,大盤震盪中漲跌個股各半,漲停個股達到39只,同時也有5股跌停。

大盤在快速反彈後迎來震盪整固,在業內人士看來,大盤走勢相對健康。源達投顧表示,從技術上來看,滬綜指分時上大部分時間在平盤線下方展開整理,分時上黃線領漲白線,市場存在賺錢效應。日線上站於10日均線之上,震盪上行之勢依舊保持。小時級別上運行於布林線上軌附近,還需關注上軌壓力;深成指在十日線上方展開震盪,5日線出現拐頭之勢,趨勢運行相對良好;創業板指日內振幅相較主板而言幅度較大,小時級別上展開橫盤整理,當下在MA5附近展開爭奪。整體而言,市場運行相對健康,大漲後夯實整理利於後期上漲空間的打開與延續。

但需要提出的是,雖然大盤有脫離底部的苗頭,但在諸多壓力之下投資者也不宜過於樂觀。廣州萬隆指出,6月是A股大事件重疊的關鍵時間窗口,既有美聯儲議息會議召開在即,還有銀行將迎來資管新規實施以及MPA考核的雙重壓力,再加上中美貿易爭端反反覆覆,暫時還未達成真正實質性的成果,在這些壓力下市場自然也就缺乏做多底氣。雖然週二中陽一方面宣告短期市場大跌風險解除,將迎來短暫的喘息窗口,但極弱難返的A股就此轉強也不現實,短期繼續維持震盪分化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指數這段時間才會出現在3000點到3200點之間反覆震盪的走勢,短期這一局面似乎難以得到明顯改觀。唯有多隻靴子一一落地後,市場才有望真正迎來底部反轉。

就短期走勢來看,成交量依舊是影響市場運行的關鍵。源達投顧表示,週三滬指高位震盪,沿著五日均線繼續向上,從均線系統上看,5日、10日均線即將交叉形成支撐,但是上方20和30日均線仍有一定的阻力。從量能來看,要突破必須同時出現放量,才能確保後期反彈的持續性。創業板指在五日線上寬幅震盪,午後回踩了5日均線支撐,暫時處於波段反彈中,只要短期均線未破有望繼續看漲,但是上方的缺口疊加10日線壓制,不排除出現衝高回落的情況,關注1700點支撐和1760點壓力。

3000點“市場底”逐步夯實 佈局緊抓“消費+科技”

昨日上證指數微漲0.03%迎來三連陽,但盤中波動幅度僅14個點,如此窄幅波動年內尚屬首次。但是盤面上,近期的賺錢主線——大消費品種,依舊保持整體強勢,貴州茅臺(782.10 -0.46%,診股)更是一度衝至800元上方,創出歷史新高。

對此,分析指出,一方面,在今年指數3次殺跌過程中,每次接近3000點就被市場合力拉起,市場圍繞3000點構造的“市場底”愈發清晰。而昨日指數較為罕見的窄幅波動,也驗證在一個較大級別底部中,市場情緒往往較為極端。短期來看市場面臨方向選擇。另一方面,大消費品種分化中整體依舊保持強勢,表明即使在底部區域,市場仍有結構性機會。

“市場底”愈發清晰

從上證指數近幾年運行情況來看,自2016年9月30日收盤站穩3000點後,已在3000點上方運行至今,其中多次破位殺跌,但均在3000點上方被市場合力拉起。

具體看幾個重要點位,2017年1月16日,上證指數盤中跌至3044.29點,隨即拉昇開啟一波反彈;2017年5月11日盤中見低點3016.53點,5月24日二次探底見3022.3點,此後指數一路反彈,見階段高點3450.49點後開始回調;2018年2月9日盤中見低點3062.74點,4月18日再次探底見低點3041.63點,5月30日見低點3041點。

分析指出,從技術角度看,一條趨勢線被驗證的次數越多,其支撐或壓力強度也越大。同理,在上證指數近2年的運行過程中,尤其是最近2個月,滬指動盪加劇,消息面利空交織,仍未跌破3000點,已充分驗證了3000點的強支撐力度。可見上證指數3000點“市場底”愈發清晰。

市場人士表示,下跌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3587點到3300點,這是第一階段,屬於市場自我調整過程,原因是前兩年的慢牛征程後面由慢轉快從而帶來階段回調。第二階段是3300點到3100點,三道防線接連失守,誘因則是資金價格、融資環境、債務違約以及長期經濟增長前景影響投資者短期持股信心。

但是可以看到,影響市場第二階段下跌的因素也在逐步退去。方正證券(5.94 +0.68%,診股)認為,目前經濟的變化更多是結構性而非趨勢性,即基建和地產投資增速回落,而出口和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經濟結構性變化決定了盈利趨勢並非系統性回落。

從微觀層面來看,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ROE)仍處於提升過程中,全部A股(非ST)從去年四季度的2.36%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2.77%,相比去年1季度的2.67%也有所提升,ROE的提升更多源於週轉率和銷售淨利率,意味著更多源於經濟活動的活躍以及公司盈利能力而非槓桿提升。而優秀公司更加受益於這種結構性的經濟環境,從數據上來看,大盤藍籌股2018年1季度ROE為3.72%,要顯著高於A股整體的2.77%,在經濟結構持續調整的過程中,優質公司更快成長的能力更強,未來中國有望湧現一批的超級公司。

數據支撐“市場底”

與此同時,多項數據也可支撐3000點“市場底”這一論斷。

首先,破淨個股數量創2016年以來新高。這可以作為市場底部的一個很好的觀察指標。歷史數據說明,破淨數量較多一般意味著市場底部,但是並不意味著市場能夠馬上見底回升。

從近十年在股市每個低谷期選取一個時間點,比較破淨個股的歷史變化。券商數據顯示:金融危機重創之下的2008年四季度A股破淨個股數量最高。而在2012年-2014上半年的三年熊市底部,破淨數量都在150只以上。但在2016年慢牛啟動前夕,破淨數量只有62只,包括2017年中的階段調整底部只有更少的42只。而今年最多曾達到125只,創下2016年慢牛以來的新高。

其次,回顧滬股通、深股通開通以來的3年多時間,海外資金往往在A股市場處於階段性底部區域時加速流入,如2015年8月、2016年5月、2017年5月。

券商研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A股納入MSCI事件的驅動下,外資積極配置A股,2018年陸股通累計淨流入規模已達1316.93億元,在4、5兩月呈現加速買入。5月陸股通淨流入508.51億元,創下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單月淨流入最高規模(2017年月均才166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267.96億元,深股通淨流入240.55億元。5月末陸股通持股6855億元,較前一個月增加931.8億元;佔同期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的比例為3.17%,較前期明顯提升0.43%。其中滬市對應市值4216.9億元;深市對應市值2638.9億元。

最後,從估值端數值看。在經歷了前期的調整之後,市場目前的估值更加穩健。由於盈利的增長,目前市場的估值接近前期低點的位置。可以說,A股自身系統內估值風險相對較小。海通證券(10.55 +1.15%,診股)表示,當前A股PE已經回到2016年1月底上證綜指2638點時位置,只要2016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長L型的一橫這個大背景不變,估值底就有效。估值底後,市場的情緒修復仍需一個過程。如果把上證綜指3587點以來的下跌看成對2638點上漲的回調,參考波浪理論,2016年1月底2638點以來上證綜指最高漲到3587點,上漲949點,目前最大回撤已達到最大漲幅的0.57倍(略超0.5倍)。

關注兩條主線

在今年上證指數的三次劇烈殺跌過程中,市場仍不乏結構性機會。如5月中旬以來,大消費品種市場情緒持續升溫,成為賺錢主線。那麼,在當下“市場底”、“估值底”已相對清晰情況下,投資者該如何佈局?

方正證券表示,關注兩條主線,一是二線消費龍頭,二是一線真成長科技龍頭。消費品一方面業績穩定,另一方面整體估值合理,經過去年的一線龍頭大漲之後,二線龍頭具備了安全邊際,社會財富的穩定增長帶來的次高端消費有望保持,從性價比角度考慮二線消費具備配置機會,細分領域關注食品飲料、醫藥、紡織服裝、商業零售等;科技股更多來源於自主可控的驅動,未來政府將加大對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支持力度,在生產要素更多轉向技術的背景下,有業績的科技龍頭值得長期關注,細分領域關注高端機床、芯片、新能源汽車、機器人(18.27 -1.35%,診股)等鏈條。

中信證券表示,建議以大消費品種為底倉配置,兼以高景氣品種。5月領漲的消費股多為基本面具備可持續性、長期邏輯難以被打破的細分行業龍頭,而競爭力較弱、或者行業景氣沒有明顯改善的個股走得仍然十分疲弱,即使上漲,也很快就出現了回調。持續上漲個股普遍具有堅實的基本面邏輯。總結下來可以分為3類,一是行業層面景氣改善,如畜禽養殖、二線白酒、中端酒店;二是加速渠道擴張,如家紡和區域性白酒;三是受益於品牌溢價。(又可以分為三種情況:強化品牌影響力、享受品牌影響力和擴展新品業務)。後面兩條邏輯其實都是指向低線消費升級,一是滲透率的增長,二是消費者對品質的重視程度在提高。

市場避險情緒較濃 大消費仍為首選

週三A股大致走平,上證綜指收揚0.03%至3115.18點,深證綜指漲0.08%至1779.15點,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漲0.06%、0.10%。

昨日盤面相當沉悶,雖然貴州茅臺盤中一度站上800元大關,但市場對績優股的態度不冷不熱,貴州茅臺也最終收跌。這並非市場投資理念變了,而是消息面上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首先是中美貿易摩擦。以美的集團(54.47 -0.49%,診股)這樣的績優股為例,其公司產品線很長,產品種類十分豐富,普通投資者很難弄明白中美貿易問題究竟會對其產生什麼影響。其次是美聯儲6月加息,這個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在於,美聯儲加息後,我國央行會如何應對以及應對力度如何。

第三個因素是債券違約頻現,投資者吃不準下一個會波及到哪家公司,出於謹慎考慮會規避一些品種。比如銀行股,部分投資者可能會這樣想——商業銀行直接或間接會承擔一些債券違約成本。所以,即便銀行股市盈率、市淨率極低,短期內恐怕也不會有多少上行空間。

把上述情形作一個簡單的概括,就是市場“避險情緒”較濃。當然,有板塊受到壓制就必然有板塊受益,畢竟銀行這樣的板塊聚集的資金量是相當大的。

由盤面看,當前最能吸引資金的主要是大消費板塊。其中,現金流充裕、應收賬款結構健康的公司是避險首選。多數投資者應能明白這種道理,但在具體操作時可能無所適從,因最適合避險的個股目前價位普遍較高,令不少人望而卻步。

個人認為,目前投資者要麼離場觀望,要麼就是勉強介入這些避險品種。對於既不想空倉,又不敢追高的投資者來說,還有個取巧的做法,這就是盯住“入摩”後外資經常增倉的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