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成分股機會與風險共存

MSCI將於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公佈其半年度指數調整的結果。根據MSCI公司今年3月披露的數據,潛在成分股為235只。權威公司中金預計,大約有229只A股此次或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雙向進出變化所影響的個股可能多達近100只。

潛在成分股機會與風險共存

中金公司預計,在指數調整結果宣佈到6月1日正式實施這段時間內,新納入和移出標的以及流入流出資金所需交易時間(相比日均成交)較長標的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A股被納入的標的也有望成為短期內投資者持續關注的熱點。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對於成分股的投資也要注意獲利資金是否提前出局以及成分股經常變動的風險。

中金公司預測:

潛在被新納入的股票有:片仔癀、通化東寶、科倫藥業等;

潛在被移出的股票:徐工集團、小商品城、銅陵有色、國金證券等;

預計納入樣本中權重排名靠前個股: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海康威視及浦發銀行等;

較當前權重增加幅度最大的:片仔癀、通化東寶、科倫藥業。

據悉,對於潛在成分股,2017年6月MSCI公司曾經公佈了222只潛在成分股,而根據MSCI公司今年3月披露的最新數據,潛在成分股為235只。5月15日凌晨公佈成分股調整結果後,所有的調整結果將在5月31日收盤後實施,6月1日正式生效。

根據指數調整的歷史經驗來看,被動型資金為了儘可能減少對於指數的追蹤誤差,通常會選在最後一天也就是5月31日進行調倉操作;但相比之下,主動型資金則不存在這一約束,可以擇機選擇配置時點。

實際上,隨著MSCI納入A股的腳步漸行漸近,外資對於相關成分股也在積極佈局。而由於滬深股通標的對於MSCI指數潛在成分股是全覆蓋,因此,滬深股通資金動向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方向。

統計顯示,3月26日到4月24日的近一個月內,滬深股通資金淨流入453.95億元。在235只潛在成分股中,目前滬深股通資金持有超過1億股的有42只。持股超過2億股的有30只,超過4億股的有15只。方正證券(119617.01萬股)、長江電力(114886.72萬股)、海康威視(103898.90萬股)滬深股通資金以逾10億股的持股數居前。

此外,從深股通北上資金新進個股來看,今年以來新進43只個股,以“中小創”為主。據平安證券統計,目前深股通北上資金對創業板的持股量較年初增長21.73%。從這一角度看,價值藍籌和成長類個股可能都有表現機會。

機會:

潛在成分股機會與風險共存

觀察三類MSCI成分股

綜合各大調研機構的分析來看,三類股票被機構認為是MSCI成分股的“大熱門”。第一類是中小板股票,尤其是其中低估值或業績出現拐點的品種。今年年初許多中小創股票出現大跌,部分優質股已經跌出投資價值,此次235只MSCI成分股未納入創業板股票,但有多隻中小板股票入圍。而近期中小板指數走勢趨強,已經站上短、中、長期所有均線,領漲品種正是入選MSCI成分股的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歌爾股份、洋河股份、康得新、立訊精密、老闆電器等。因此,對於一些尚未大漲、業績較好、估值較低的中小板MSCI成分股可重點關注。

第二類則是估值較低、前景較好、且沒有AH股比價壓力的行業龍頭。特別是市值較小,且迭加其他概念題材的股票,如染料行業龍頭的浙江龍盛、雄安新區概念的啟迪桑德、跌破定增價的飼料龍頭公司新希望等。

第三類則是蓄勢充分,近期有底部突破跡象且估值較低的品種。這部分MSCI成分股可以承接“漂亮50”資金外溢,產生落後補漲或價值挖掘效應,屬於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品種,如中天金融、國投電力、上海建工、中國核電、中南傳媒、湖北能源等。

目前MSCI成分股的總市值大多在200億元以上,未來新納入的“中盤股”可能圍繞50億~200億元市值的品種進行精選,同時必須符合滬港通、深港通標的。

風險:

獲利資金或會提前出局

根據相關說明,MSCI目前關於A股成分股的選取標準有:1.選取大市值股票,剔除中小市值股票;2.選取非連續停牌股票,剔除一年內累計停牌超過50天的股票;3.選擇符合互聯互通(滬港通、深港通)的股票。其中第二條對於一些成分股將構成一定壓力。由於一年內累計停牌天數超過50個交易日,雲南白藥、格力電器兩家公認的白馬股暫時未被列入MSCI成分股中。因此,投資者需留意手頭的成分股是否存在類似的現象。另外,如果成分股被剔除滬港通或深港通標的,也會被隨之取消資格。

其次,早在A股“入摩”消息傳出之後,雖然指數型的被動配置資金不能馬上進來,但不受約束的主動型外資卻已提前佈局。這部分外資的提前流入,除了在A股“入摩”前後搶先卡位之外,也和歐美股市在最近半年以來走強、迭創新高有關。相比境外股市的節節走高,A股市場存在估值差,但隨著各種熱門股股價的走高,價值差已大幅縮減。因此,需要警惕提前佈局的外資成做空資金。

潛在成分股機會與風險共存

操作提醒  哪些領域最受益?誰會成為外資寵兒?

經過前期調整後,最近市場熱點開始輪到藍籌白馬股。在保險、白酒、銀行、家電等板塊帶動下,A股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幅較大,昨日報收3161.50點,上漲0.79%。

最近兩個交易日,上證指數累計上漲2.28%,最大的功臣就是藍籌股,如白酒、醫藥、保險、家電。這些板塊個股業績表現穩定,但今年春節以來,多數卻下跌,不少個股跌幅超過30%。作為優質個股,存在反彈的需求。而A股“入摩”有可能成為本輪藍籌股和整個A股反彈的導火索。

看點一:能吸引多少境外資金?週二雖然滬深兩市雙雙上漲,但成交量並不高,其中,滬市僅僅成交1890億元。而對即將到來的“入摩”行為,能夠為A股帶來多少新增資金?根據多家機構預計,初期或在1200億元左右,未來5年~10年,每年新增資金有望達到2000億元。

看點二:哪些標的將會被納入?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根據MSCI指數的調整方法以及對A股納入的特殊處理、並基於4月30日的價格數據測算,大約有229只A股此次或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新增的潛在標的主要集中在年初以來表現較好的板塊如醫療保健、消費品等領域。而潛在被移出的標的則主要集中在表現較差的週期品、券商等板塊。

看點三:A股哪些領域最受益?根據其他市場被納入MSCI指數後的表現看,多數機構認為。被納入MSCI後,A股存在一定的上漲空間,相比當前點位,今年主要指數或有10%的上漲空間。而受益的個股主要集中在大金融和大消費領域,如銀行、保險、家電、白酒、醫藥和部分科技龍頭股。

匯豐前海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孫瑜認為,不排除A股納入MSCI的權重會在日後加快增加,因此,孫瑜看好今年下半年A股表現。他預計上證綜指今年目標水平為3500點,滬深300指數目標水平為4300點,深證成分股指數為12500點。如果按此計算,相比昨日收盤價,上述三大指數今年還有分別10.71%、10.86%和16.74%的上漲空間。

這意味著,被納入MSCI的成分股有望獲得更多境外資金的主動和被動配置。按照今年3月公佈的最新名單,潛在納入成分股主要集中在大金融和大消費板塊

富俊金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