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与“好玉不琢”

玉行有句俗语叫做“玉不琢不成器”,同时还有一句叫做“好玉不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玉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物,其天然美是人类不可复制的,具有唯一性。尤其在和田玉中,一块上好的独籽有时候雕一刀都是一种破坏,那么这样的料就是“好玉不琢”。资深玉雕师都明白,越是简洁的工艺越能证明玉料的高品质,所以对于这样的好料,玉雕师们一般都是随形就势,简单雕琢修饰,以呈现玉料的自然美。像大家熟知的“平安无事牌”,因为料非常好,为保留玉本身最优质的成分才不施以过多的雕工,而越简单的雕刻,越能体现出雕刻师的功力。所以欣赏一件玉器作品,雕工越简单其意境可能更悠远,其美感可能更耐久,其价值可能更高。我保存着一件李克生大师的“祥云平安无事牌”,每当把玩的时候,它带给我的那种温润细腻的感受无法溢于言表。这件作品选用正宗的新疆和田籽料,其细密度佳,凝脂油润,浑厚老熟。作品秉承了简约而不简单的理念,以祥云为首,平安锁为形,融汇了道法自然的妙思。在古人看来,云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圣天的造物,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此件玉牌取名祥云平安牌,寓意着祥瑞平安,万事亨通。好的玉料毕竟是很少的,所以大部分璞玉还是需要注入人的智慧,那就是“玉不琢不成器”。我国的玉雕和西方的雕塑不一样,玉雕是因材施艺,雕塑是因艺找才。如果玉料不够理想,玉雕师们会通过各种复杂的工艺来掩盖其瑕疵,这就是玉石雕琢中的“剜脏去绺”。经过了这样加工后,玉器的价值自然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欣赏这样的玉雕作品时,我们的着眼点就要放在细节上,要看这块料去和留的比例是不是最合理,是不是雕刻得繁复精致,在利用玉料的瑕疵上是不是够“巧”。这就是真正的雕工。因为人类的审美,玉才有了好坏之分。对于一块玉,琢有琢的道理,不琢自有不琢的妙处。有雕工的玉给我们传达了思想,没雕工的玉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玉不琢不成器”与“好玉不琢”


分享到:


相關文章: